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事有难度,把好事做好更有难度。《宋史·夏国传上》载:“建隆初,献马三百匹,太祖大喜,亲视攻玉为带,且召使问曰:‘汝帅腹围几何?’使言:‘彝兴腰围甚大。’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带赐之。”  相似文献   

2.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奋斗》2005,(6):55-55
中国人历来是看重节操的,尤其是看重晚节。人生一辈子,晚节不保,是最令人伤心的事情。《宋稗类钞》栽:“韩魏公为相。在北门,重阳有诗曰:‘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公居常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故晚节事事尤著力,所力特全。”韩魏公名韩琦,朱熹所著《名臣言行录·韩琦》中,也收录了韩琦的这首重阳诗和“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相似文献   

5.
陈亦权 《党课》2020,(6):108-109
不久前,有个文学爱好者问我:“叶圣陶在《文心》中有一句‘窗外的月色和前一天一样地好,秋虫声闹成一片’,这句话里为什么要用‘地',而不是用‘的’呢?”这个文学爱好者告诉我,他在此前已经问过很多人了,不过很多人表示这应该是叶圣陶写错了,因为圣人也有疏忽的时候嘛,用“的”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王充在他的哲学著作《论衡》中,有不少地方论及修辞的问题,“疾虚妄”、“务实诚”,就是他立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篇》)“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对作篇》)“疾虚妄”的另一面就是  相似文献   

7.
陈鲁民 《唯实》2011,(12):95-95
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二十四史”点校本,强调连标点符号也要讲阶级斗争,规定“凡是美化帝王将相、宣扬封建道德、污蔑劳动人民的语句,不应用感叹号”。《明史》里有这样一段话:“帝(崇祯)出宫,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叹息曰:‘苦我民耳!’”其中,朱由检的“苦我民耳”被认为是骗人的鬼话,决不能用感叹号,改用了句号(2010年8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自古有之。据传说;我国纪元前三千年的尧舜时代,就有了庆贺新年的习俗,守岁也就应运而生。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那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毕分散,称曰‘分岁’;大家经夜不眼,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般认为,守岁有“送旧迎新”之意。 在除夕之夜,民间有“围炉烤火”、畅叙家常之俗,谓之“除夕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以“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他们的感情。唐代诗人高适的七绝《除夜》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  相似文献   

9.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0.
古圣先贤的很多话,言简义丰,如果我们粗粗读过.往往会漏掉不少深意。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首《离骚》,让某高校艾艺学专业研究生龙旭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同学们摇头晃脑,背着《离骚》.很有古风。只可惜,当初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现在基本都‘还’回去了。”  相似文献   

12.
婺源茶院朱氏第九世孙朱熹(1130—1200),不仅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之集大成者,而且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彼所完成之理学,操纵我国哲学、教育、礼制等凡七百年;支配日、朝之文化,亦数百载。”毛泽东早在长沙求学时,就认真研读过朱子书籍,对朱熹主张抗金图存、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甚为赞扬推崇,对他的理学思想也相当钦佩。孙琴安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1915年9月6日,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开头便谈到朱熹。他写道:“仆读《中庸》,曰博学之。朱子补《大学》,曰:即凡天下之物,莫…  相似文献   

13.
宋志坚 《唯实》2013,(4):95-95
一 有一个叫“知道分子”的称谓开始时髦,连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也跟着这样说。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日前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时就说,“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因为“别人和他说的事,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  相似文献   

14.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广东党史》第六期刊登龙婷同志来函,以很严肃的标题《编纂党史资料书刊应实事求是》,批评《苏维埃之光》编辑的缺陷,举出三例,还说“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再一一列举”。其实,龙婷同志批评“缺陷”,只是“说起”真正要说的是认为编辑者“出于某种目的和考虑,以为去掉‘东江’就可以突出‘海陆丰’,提高海陆丰的地位,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起到反作用”,还引用“一位对这段历史有较深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有畏有无畏     
季羡林先生在谈人生的系列随笔中,有一篇短文叫《有为有不为》。文章开宗明义:“‘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紧接着指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相似文献   

18.
零和思维     
2011年1月17日,胡锦涛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强调:“要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这里提到的“‘零和’冷战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9.
陈辽 《唯实》2004,(2):94-95
在我国 ,除了有一家《杂文报》、一家《杂文月刊》、一家《杂文选刊》外 ,在定期出版的刊物中 ,专门辟出“杂文随笔”的专栏、期期刊登杂文随笔的 ,就我所知 ,只有提倡“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的《唯实》(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主办 )杂志一家。单是这一点 ,《唯实》的这一做法 ,就使我十分钦敬。因为 ,鲁迅说过 :“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 ,‘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 ,也照秽水 ,也看脓汁 ,有时研究淋菌 ,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 ,是渺小 ,污秽 ,甚而至于可恶的 ,但在劳作者自己 ,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和人生有关 …  相似文献   

20.
蒙珺 《当代贵州》2011,(9):20-21
“一场内容丰富的记者会下来,没有人怀疑,‘冷门省份’一样能出‘热门新闻’。”3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消息《不能总垫底要奋力爬高》弓【起了强烈反响,文中这样评述一天前贵州代表团举行的记者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