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我国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使之更好地发挥立法监督作用,许多学者都对人大代表是否应实行专职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对西方专职代表制的产生及特点的介绍,并在分析中国人大代表兼职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完善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治理,是以透明和开放为其特征的。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权利能否得到保护和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由此而联想到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即人大代表了解政府公共事务与人民群众(所在选区选民)利益有关信息的权利,它对加强人大代表对政府监督力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知情权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3日,是《代表法》公布施行10周年。人大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法》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证和行为规范,它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4.
行政检察监督的概念来自于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行政检察监督权只有零散存在一些个别性规定,并无直接而明确的一般性规定;但是从法律体系解释的角度来看,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6条等法律法规,我国法律体系之中的确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检察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是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合法性的根本问题。对Q区的分析表明,在消极代表性方面,基层人大代表表现出高度的精英化特征;在积极代表性方面,有超过60%的代表属于荣誉型代表,积极代表性总体上不强。这与20多年前的研究结论近乎一致,说明影响人大代表代表性的基本制度安排,包括组织控制下的推荐式候选人提名制度、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和孱弱的代表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责任型代表提出的建议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建议中绝大多数代表了选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符合相关法律和现代代议制理论的角色期待,并且呈现出良性的发展趋势,但也有近10%的建议代表了利益集团利益,值得警惕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公诉权与庭审监督权在我国现有诉讼体制下存在着冲突并应当分立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应从概念本源的角度对庭审监督权与公诉权合一和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庭审监督权和公诉权的分立提供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大代表提名制度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机关属性,决定了人大代表行为具有公务性;原则上按地域或社会阶层划分选区及代表名额的规定,决定了人大代表的地域或群体公民利益的代表性。以此为基点审视我国人大代表提名制度,可以发现存在着候选人资格过宽、事先确定代表阶层构成比例限制选民自由提名、执政党提名过多、确定正式候选人过程缺乏操作性及对选民自荐缺乏规定等问题。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上,应当合理限制候选人资格,逐步取消阶层代表比例限制,妥当发挥执政党在提名中的作用,并对选民自荐加以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引发了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求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猛烈撞击和现行体制与司法实践不相适应给执法工作带来的挑战."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变革时期由司法机关各自推进的改革,打破了新中国漫长的法制发展历程中长期保持的高度一致的协调,检、警冲突,检、法冲突的矛盾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9.
应将法律监督作广义和狭义的划分,不宜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笼统地称为法律监督,甚至简单等同起来;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应定义为:人民检察院依据法律授权,按照法定程序,采用诉讼手段及其他手段,对执法、司法和守法活动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程序性的检察以及督促纠正违法的专门性国家活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其它法律监督相区别的两个本质特征是程序性和权威性;检察改革应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地位和带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特征的法律监督权性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城市人大常委会是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在城市各级人大闭会期间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城市人大常委会只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它行使的权力具有权威性,是该行政区域内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法代替的。只有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才有权改  相似文献   

11.
论监所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相关法律对于监所检察监督权的规定很少,而且对监督权的实现没有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实践中,常常出现检察无权、监督无力的情况。完善监所检察监督权体系,增设监督权、回归监督权、加强监督权,监所检察部门独立进行检察监督,对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刑罚正确执行和监管活动的合法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议会监督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权制度上的基本体现。但在其具体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部分人大代表席位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人民代表作用的发挥。只有严格把关人大代表任职资格审核,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监督力度,建立候补代表制度,才能保证人大代表切实代表人民充分行使权力,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从而不断完善、发展我国人大代表制度,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新闻监督的触角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已引起广泛重视;另一方面学术界对其宽容度越来越趋于保守,限制和约束的理论在现阶段占着上风。诚然,新闻监督权需要被约束。但目前的“限制”论过多责难新闻监督带来的一些负面效果.很少立足于新闻监督权自身的地位研究其规范操作。虽然许多人呼吁《新闻法》出台,使新闻监督权的内容得到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学界迄今还是在民事领域评价新闻监督权。这使得新闻自由只能在私权的夹缝中求生存。以往三部《新闻法》草案也带有较强的“管理”色彩,这样的立法背景下催生的《新闻法》恐怕也是以“限制”为基调.甚至牺牲新闻自由的前期成果。所以,笔者尝试转换一个研究角度:从公权力的法理性质讨论新闻监督权自身的法律地位.以此来考察它与国家行政权、司法权及公民个人权利的冲突以及协调。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是我国三大诉讼形式之一,它以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为基础,对行政争议案件实施的审理活动。对行政审判权的检察监督是权力监控机制之一,也是实现诉讼法治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权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监督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民主监督权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应当制度化、法律化、经常化和权威化,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议决和监督制度、质询制度、调查制度、弹劾制度、倒阁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要保证信访渠道的通畅,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得到反映,及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使信访部门成为社会压力的出气孔和减压法阀,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和上升。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和决策公示制度。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全民公决制度。从根本上说,民主监督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取决于民主选举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相似文献   

18.
19.
十七大报告确立的“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既符合宪法中的选举权平等权原则,也适应了我宪政发展的实践,必将对我国的宪政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将来的《选举法》的修改,就是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先行示范,检察制度也是其中重要一项。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的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仅保留了检察制度一般监督。通过考察苏俄检察制度的产生、发展、特点、缺陷,对比和分析我国废除检察机关事审判监督权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