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东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以2017年以来美国在中东实际采取的行动为视角,可以看出美国战略收缩的态势未变,"轻足迹"的战略路径未变,真正变化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特朗普鲁莽的政策风格必然会恶化中东地区形势,使矛盾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
台港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台湾当局的香港政策制约与影响。台湾当局的香港政策随着香港回归进程及回归后的形势不断调整,并在调整中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对港政策与法规体系,成为其指导台港关系发展的重要依据。总体上,台湾当局的香港政策从消极被动逐渐转为务实与灵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台港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与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的矛盾,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新经济政策所建立起来的混合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价值观与俄罗斯社会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高速工业化的方针导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这些矛盾相互交织,导致新经济政策最终被终止.  相似文献   

5.
王小广 《南风窗》2011,(23):70-72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套新住房制度:以市场化为基础、政府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只鼓励一户一套住房的住房制度。并相应地建立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阻滞了国家的发展。在1962-1988年间奈温采取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政策,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特征为原则构建政治与经济中心,设计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民族治理政策措施,这是处理民族矛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各民族能够逐渐融入到国家统一体中。但是,强势的民族政策严重损害了山地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其结果是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效果,消耗了人民的期待,最终导致奈温时期社会主义式民族政策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7.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进展和冷战格局下的内外形势共同促成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逐步形成 ,尤其是它 1 993年后在目标、机制、财政安排以及防务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 ,由于国家主权的敏感性所派生的问题、运作机制上的缺陷以及棘手的与美国、北约关系等因素 ,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进一步发展阻力重重。总起来看 ,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仍然处于初创阶段 ,还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的发展才能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后结构主义是对语言比较关注的一个流派。和语言建构主义相比,语言在后结构主义理论中具有完全的本体意义,语言被认为具有建构性、结构性,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话语建构知识和常识,是一种建构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就国际关系而言,后结构主义主要从表象政治入手,关注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身份和政策在话语中相互建构,相互调整。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尤其是国家安全方面,"我"的身份通常被表象为受到"他"的身份的威胁。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身份的表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的理解,也为我们加强国际政治话语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下,"返乡农工潮"继"外出民工潮"后逐渐兴起,农民工返乡后,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与创业。国家为鼓励农民工创业,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帮扶政策。尽管如此,农民工创业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创业的物质资本的缺乏是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法律政策角度给予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南风窗》2010,(1):71-73
虽然2010年宏观经济大方向终于揭蛊,但仍有不少关键政策疑问待解,其中当属通胀问题和楼市调控,"双宽"主基调下传递出的政策信号仍然暗藏模糊玄机,这无疑使政策执行部门今后在具体操作上只能"走钢丝",也给市场埋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2.
舒耕德是德国图宾根大学亚洲与东方研究院大中华研究项目主任,李安娜是图宾根大学大中华研究项目的研究助理。本文刊登于美刊《中国政治学刊》2011 年第 16 卷第1 期。该文使用二维的分析框架来调查中国地方政策的实施对政治体系稳定性和合法性产生的影响,将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与政策分析以及 "战略群体分析"这一"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制度主义"之变体结合起来。文章运用该框架对浙江省庆元县实施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辛格有关缓和的概念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争论设定了基调。他希望通过和苏联改善关系、促进稳定和合作,来实现美国的领导地位。尽管基辛格从不否认美国民主和自由的优越性,但他并不把它们当成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基辛格的缓和战略思想有助于维护和加强美国的国际力量,也激发了对美国对外政策道德性的思考。这促使里根政府更重视对美国式理想的诉求,同时并未放弃基辛格有关运用美国实力的信念。当今美国的领导人应该更好地把"缓和"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把基辛格和里根的战略思想结合起来。而这就是他们给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留下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大致以1926年为界,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之前他坚持、维护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后他修改、背离、取消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没有将新经济政策看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政策,只是从进攻、退却、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义上理解新经济政策。“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酝酿、形成的过程就是斯大林逐步结束新经济政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政策将亿万分散孤立的农民组织到政党和国家体系中来。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推动着权力的集中和渗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强化了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但农村社会并不完全受中央政策所支配,随着社会发展,地方性"土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给政策整合带来复杂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国家建构中,乡村治理政策取向将表现为多样化的态势。除了统一的中央政策以外,也需要在中央政策精神之下,通过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政策对乡土社会进行政策整合。  相似文献   

16.
反腐突围     
腐败处于高发期,这个基本判断并没有新意。奇怪的是,人们很少以腐败的易发多发为前提讨论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毕竟,长时间易发多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腐败的普遍化。这一点是让人尴尬的。首先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一起腐败事件虽然是个别人得了好处,但普遍化的腐败却恶化了整个官员群体的生态环境。多少官员倒在了自己打拼出的、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益处的政绩上,多少官员想安然退休、平稳着陆而不得,又有多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中枪",但内心却有不甘:出问题的那么多,为什么需要作出牺牲的是我?更具讽刺的是,腐败形势越是严峻,"官德"的调门唱得越高,这更加剧了官员群体双重人格的分化,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道德双轨(说一套、做一套)。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台日之间频频发生的钓鱼岛纠纷对台日关系构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处理台日钓鱼岛纠纷中,马英九当局逐渐形成了一套应对钓鱼岛危机的政策与策略。2013年4月10日,台湾与日本签订渔业协议,扩大了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作业范围,这是被台湾有关方面视为多年来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获得一项重大利益突破。这一结果显然与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关,同时也与马英九当局的钓鱼岛政策与策略有密切关系。本文考察梳理了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日钓鱼岛之争的主要类型,并对马英九当局处理钓鱼岛问题的政策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胡慧旋  任煜 《工会博览》2009,(7):100-101
中国春运难题突出体现在缺乏统一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一票难求”的供需矛盾以及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等。改革开放以来,春运政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春运工作逐步建立,但当前的政策并没有根本解决春运难题。本文从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和终结的角度探索破解春运难题的方法,结合现有政策的实施展开论述,并就和谐春运的创建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生保障体系的“国民年金”制度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及政策价值理念,因而可以根据政策理论对年金政策加以分析。台湾地区于1980年即通过“老人福利法”与“残障福利法”,但并没有出台诸如年金、津贴申领之类的配套措施。照顾弱者、科学可行、负担可控以及规则先行等是台湾地区各政党在制定年金政策时力图塑造的政策形象。依据政策过程理论,台湾地区的年金制度从问题界定、议程设置、政策形象到政策结果与政策反馈等各个阶段,实质上都体现为政策场域、政策形象及政策博弈的统一,表现为国、民两党相互恶斗的动态博弈。从两岸社会融合角度看,要积极营造两岸民众共认的年金政策场域,努力塑造两岸民众共享的年金政策形象,在寻求年金政策共识中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小广 《南风窗》2013,(17):40-42
克强经济学就是通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实现"中国梦"的一套新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处于新阶段、面临十分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寻求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海外投行巴克莱的专家首先提出了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概念,用于描述新一届中国政府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叫什么并不重要,之前叫"新政"。这些表达仅是学术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