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学术界对商品经济的研究现状,大体上可以说是“经济学为主,稍有点社会学。”这类研究哪怕再加上政治学、法律学等角度的研究,终归是处理现象的实证科学研究,未能涉及实现商品经济的前提与可能性之本体——那是哲学的任务。缺乏哲学角度  相似文献   

2.
袁建提出“树根理论”袁建认为,如果“现代市场经济是资本经济”这一命题成立的话,那么,我们过去所学的经济学恐怕都要重新编写,因为那些经济理论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理论而现代经济学则是以资本为基石。由此他提出一个“树根理论”:国民经济或一个企业的经济就像棵大树,地下部分是商是经济,上面是资本经济。如果极浅,风必榷之。近年,中国的房地产钢材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就是因为其发展已超出商品经济中人们的需求,这正是资本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不和谐造成的。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商品经济已具一定的基础,而资本经济又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商品经济的研究现状,大体上可以说是“经济学为主,稍有点社会学”。这类研究无疑十分必要,而且还很不够。然而,这类研究,哪怕再加上政治学、法律学等角度的研究,终归是处理现象的实证科学研究,未能涉及实现商品经济的前提与可能性之本体——那是哲学的任务。缺乏哲学角度的研究,不但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不易确定依据,因而面对国内外的众多理论、学说不知如何选择;而且,在实际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是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通俗的经济学概念。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却有一个认识过程。长期坚持产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使之绝对化,是过去“左”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的主要特征。其中主要是对商品经济的否定和排斥。三大改造后期的“三快一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阶级斗争观点的重提和发展都与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拨乱反正,当然包含了确立正确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说明了,正确思想的确立,是从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又一次重大突破,而且对于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否定,而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重点是商品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的纵深发展,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人们把眼光更好地投向了社会公众的道德状况上来。关于“道德滑坡”、“道德爬坡”或是“道德代价”等问题在理论界还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已是有目共睹,社会公众的道德素质已严重滑坡了。尽管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都会交织在一起。在此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究一下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根治方法,或许会有一定现实意义。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每个人、每个单位(即经济学所讲的居民户和厂商)是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的,经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一…  相似文献   

7.
略论卓炯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思想钟生坦,宋子和在卓炯的经济理论中,是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当作同义语来使用的.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提法.他在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时说:“理论上要彻底一些,其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叫...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地位已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得到了确认。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变革。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以它特有的功能,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多年来对商品经济的理论偏见和僵化观念,远未消除殆尽。特别是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某些不健康现象的时候,有些人往往习惯于到商品经济中去查找“根源”,给它横加罪名。在他们看来,商品经济虽然能够把经济搞活,但却“带来”不正之风。成了“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和“以权谋私”等等腐朽思想与卑鄙行为或犯罪活动的祸根。  相似文献   

9.
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思想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会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什么影响,人们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些人把有计划商品经济看作是“万恶之渊”,认为党内一系列不正之风都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有些人则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想化,把它看作是十全十美,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有计划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这两种思想认识在理论上未免失之偏颇,在实践中则既有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有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所起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方面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如何,看法却存在分歧。当前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带来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消极的腐蚀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结果可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现就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商品经济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在没有认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特性时,平均利润率规律被贴上“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这一拒斥性标记。实际上,只要我们对《资本论》细加咀嚼,就可发现平均利润率规律是与“商品经济一般”所息息相关的。从“一般”性出发,我们倒宁愿这样来描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实质和机制,这一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下以利益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上“讲实惠”、“图享受”以及“关系学”的影响下,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防止把权力变为商品,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对此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胡进 《湖北社会科学》2003,(10):115-116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之王”已经把经济学大旗插在了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这是经济学“自我拓展疆域”的表现。尽管人们批评这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是,我们应理性地认为这是经济学开放性的使然。经济学的开放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寻找和定制分析武器;二是对内开放兼收并容、整合学科力量。这二种开放的组合正是经济学对外“自我拓展疆域”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5.
《求索》1985,(1)
一、商品生产的历史命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一位很有名的大牌经济学家,曾给他自己的专业下定义。经济学是以假设“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为基本前提而展开的学问。“自私”两字,向来带道德的贬义。所以,经济学就常被“好人世界”弃如敝屣。自古以来,我们可爱的中国就一直是以道德立基的“好人世界”。现在,“好人世界”正在转,转成“能人世界”。两个世界其实合一,不同处只在它们的价值标准,好人世界讨厌讲经济学,能人世界则把经济学讲成发财捷径。其实,经济学的定义是不可以放到这两个世界中去理解的。经济学中的“自私”一词,有其客观的科学的涵义。经济学假定“自私”为人的本性,无非  相似文献   

17.
转型之一: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学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中心主题是研究改革,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放在改革的框架中。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可以归结为“改革经济学”或者“过渡经济学”。它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入新  相似文献   

18.
以“自由”、“平等”、“人权”、“人的价值”以及“博爱”等观念组成的人道主义,是中国哲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80年代又一次掀起高潮。但争论双方均未顾及人道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并论析80年代那场讨论的教训。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唯物史观高明于其它历史观的地方之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而成的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正是依据这种科学方法,对适应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观念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综观各类经济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建立一门“综合经济学”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一)从社会的经济机制运行过程来看,综合经济学有必要及早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并存,并辅之于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的经济模式,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经济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日益广泛和密切,国民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化、一体化的巨型经济机制网络。对于这个经济机制的网络的构成、方式和运行原理,人们只有对整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描绘了改革的宏伟蓝图,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近一个时期,在有关学习“决定”的文章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决定”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理论突破是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抓住了这个理论核心,也就抓住了“决定”的基本精神,从而对“决定”中的其他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但是,对什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