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以来,美国从香港的政制发展、人权状况和高度自治三个层面介入"一国两制"的实施,通过颁布文件、外交施压、公开声明、利用媒体制造影响、支持香港"反对派"和资助非政府组织多种形式介入香港事务。未来,美国可能会相对减少对香港事务的官方介入,更加重视利用香港本地反对派和涉港非政府组织。就具体议题而言,2012年和2016年将是美国介入香港政制的关键时期,美将重点支持香港"反对派"准备参与选举;美国介入香港人权的议题将是废除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美国可能重新立法以评估香港在美港关系中的特殊性以及香港的自治程度。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纵横》2000,(6):34-35
她虽然自谦并非科技人,其实却是香港第一代科技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是香港电脑学会中十分活跃的会员。她在中文大学工管系毕业后即加入王安电脑,其后加入通用电气,推销私人电脑在商业上的应用。 刘静妍投身搞科技则自加入香港电讯始,推广数据通讯,使之应用到证券交易,又发展Adnet,在地铁大堂的荧幕上显示新闻报道、天气及股票报价,利用数据通讯发布资讯,是今日网际网络服务的先行者。在大多数人对GSM仍闻所未闻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静妍已开拓GSM流动通讯的市场,又研究智慧卡(Smart card)的应用范围。刘静妍的科技事业发展,每步都快人一步。包括发展在消费市场利用海事卫星的科技,及后在盈科拓展Vsat等,刘静妍的科技工作可谓高尖精。  相似文献   

4.
香港经济腾飞之迷战后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战后初期,香港还只是一个贸易转口港,50年代期间由贸易转口港逐步转变为加工出口贸易港,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70年代经济向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重要贸易、金融、交通、旅游和信息中心,80年代...  相似文献   

5.
独立后,菲律宾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先后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接受外援。三十年来,外国对菲律宾的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菲律宾外资、外援变化的基本情况战后,外国对菲律宾的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分别经历了二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外资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1946年独立到六十年代末期。这是美资大量涌入,美资势力扩大时期。  相似文献   

6.
最近,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及台湾地区的驻港人士纷纷表示,九七后香港发展前景会更好。 一、欧盟欧洲委员会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骆—德表示,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是香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欧盟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充满信心,人们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九七香港的回归。 目前香港是欧盟第8大贸易伙伴,欧盟一直认为香港在亚欧关系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它有5万人在香港工作或生活,有40多家银行和40多家保险公司,并有250多家公司在港设有总部,开辟了9条欧洲到香港的航线。  相似文献   

7.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人口较1997年增加了185100人,除去人口自然增长2万多人,每年由内地持单程证来港5万多人外,研究专家认为新增人口中,大多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回流人士(据1998.9.16东方日报川。这些回流人士为什么1997年以后选择了回香港?回香港后的感受如何?怎样在香港创业?是我感兴趣的问题。陈炳藻博士届教育程度很高又卓有成就的专家,年轻时在香港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美国攻读了文学、教育学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哲学博士学位,后供职于美国爱荷华大学东亚语文系中文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分析《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香港问题上表态曾经较为谨慎,对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和做法以及中英之间的争执基本采取回避态度。但近两年来,美国不仅公开支持港英当局的错误政策,而且直接插手香港事务,对我施加压力。现将1994年以来美在香港问题上的言论和国会议案摘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越南企业就开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问题。199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南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至今,越南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主要是老挝、柬埔寨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美国、新加坡、中国、韩国、日本等与越南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油气开采、农作物种植、通讯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规模扩大,直接投资的主体进一步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在继续超过全球生产增长的同时,国际投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尽管1990-1991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陷入了衰退,但直接投资仍有显著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投资流量甚至增长了50%。80年代中期至今,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发展中国家私人直接投资的10%,是近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增长更为迅猛,1985—1990年,智利增加了130%,泰国增加了100%。在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投资场所进一步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累计已超过二万亿美元,其中几乎80%是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而投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仅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九七后香港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侯若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九七之后,我对香港政策的总原则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下,实施对港政策的总原则必然要求香港与内地具有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实行两种...  相似文献   

12.
东盟区域内FDI流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东南亚》2006,(3):1-5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欧美、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国家的对外投资、包括区域内部投资日趋活跃。到90年代初,区域内FDI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随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区域内FDI流动出现了大幅下降。近几年,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复苏,区域内FDI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同时,这一时期,区域内FDI的来源地、行业构成也表现出一些引人关注的特点。一、区域内FDI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人们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中国伤兵在美国》,人们关注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美国的命运,可惜不久作者也移民去了美国。1997年年初,我与老伴从香港飞加拿大看儿子,到加之后即给小说作者李大明挂电话,他一听我到了家门口,异常兴奋:“太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当时大明任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驻圣迭戈记者兼业务代表。4月24日,我与老伴步出圣迭戈机场时,他已守候在接机大厅里。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身着一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的短袖上衣,脚踏一双三截头军官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军衣上黄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品如何开拓缅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市场一瞥 以农业为主的缅甸没有什么重工业,轻工业也很不发达,生活日用品基本上依靠进口,可以说是一个有开发价值的大市场。 在70、80年代,缅甸的市场大多都是露天市场,木制货架,铁皮作顶,十分简陋,如遇刮风下雨道路泥泞,购物十分不便。 进入90年代后,为了活跃市场,缅甸政府投资对一批大型露天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目前建成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综合市场,向个体商贩出售摊位。这些综合市场大多为一层,与我国大型农贸市场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活跃起来,相关的学术讨论也明显增多,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术期刊上有关维和方面的文章数量增长超过了350%。无论是在学术讨论层面还是在联合国的实践中,传统维和行动逐渐扩展为混合型维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在韩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推行的正确有效的地缘外交政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争取美国援助是韩国地缘外交的首要任务;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全力发展对日关系是其正确选择:80年代开始实行立足东亚的多边经济战略是其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考古学家近年来不断发掘,许多时代较早、历史久远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将香港历史清晰地反映了出来。其中最能证明香港地区和祖国大陆的血缘关系的是:香港大屿山的东湾遗址、电门的涌浪遗址、南丫岛的深湾遗址和大湾遗址以及赤拉角的蛮地湾遗址。记得30年代,许地山到香港应邀出任港大中文系主任时,曾写了一篇《香港与九龙租借地史地探略》。根据港大解剖学教授谢尔石(Prof.Shellshear、地理学讲师芬神甫(FaherD.J.Finn,S.J)所发现的石器、陶片、铜戈、铜斧等物所作的研究报告,以及后来史高斐(Mr.Schofield)、韩利(Dr…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印尼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台商在不断的试探摸索中逐渐了解当地市场行情,台商赴印尼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继续增加的势头。印尼吸引台资虽起步较晚,但已成为台湾对外投资,尤其是对东南亚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一、台商对印尼投资的特点台商到印尼投资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直到80年代中期为止,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投资数量极为有限。从1959—1986年,台湾对印尼投资件数仅为3项,投资金额1.7亿美元.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资金开始大量进人印尼,1987年以后逐步形成投资高潮,到1991年达到顶峰。综观台湾近…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了其发展战略之一。因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意大利一直是国际投资的主要输入国,不仅对外直接投资数额不大,在海外的投资企业数量也少。60年代其海外投资企业总共74家(1971—1975年又下降到60家),到70年代末,其对外直接投资仅占世界投资总额的1.3%。但是,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一、亚太经济的腾飞引起苏联的关注和反思拥有33亿人口的亚太地区,战后以来经济扶摇直上:1960——1980年的20年间,欧洲经济增长率为4.5%,而亚太则为8%。80年代初,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亚太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1989年的亚太年均增长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为6.1%,而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2.9%。可见,亚太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生气的地区。亚太地区外贸发展、金融活跃。1980年,亚太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2.9%,90年代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对亚太贸易额由1980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71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西欧的186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亚太投资已超过330亿美元。日本55%的出口、58%的进口依靠亚太市场。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以亚太地区为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