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刑事和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刑事和解与行使公诉权的关系 近年来,公检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在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那么,公诉案件能否和解,它与我们传统的刑事诉讼理论、刑法理论有没有冲突?我认为,公诉案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搞一些和解,应该说同公诉权的行使是没有矛盾的.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刑事和解同公诉权行使的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V ictim-O ffender Reconc iliation)是一种解决刑事纠纷的新的制度设计,也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当前,检察机关进行刑事和解和有必要,能全面履行检察职责,兼顾国家公诉权与被害人诉权;、更为合理地兼顾正义与效率价值。当然,对刑事和解的范围应合理界定,既不能过大,也不能太窄。在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应处于监督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确立标志着刑事和解制度在公诉案件中的正式适用。本文拟从论述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入手,以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理论契合为视角,在对刑事和解进行法律层面分析的同时,回应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和解协议自愿性审查标准等争议性问题,并就刑事和解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预防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2年《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通过立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即符合法定条件的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达成和解的案件,司法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本文以北京市某基层人民检察院2013年以来所办理的刑事和解案件为基础,分析刑事和解程序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该程序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提供借鉴,更好的实现刑事和解制度确立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诉讼权利,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影响了刑事和解诉讼价值的发挥.应依托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合理界定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处分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对加害人的量刑提出建议.厘清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助于保证刑事和解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刑事和解制度被正式纳入其中,这一制度来源于司法实践,是我国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公诉案件办理机制。为推动新刑事诉讼法的良好实施,笔者对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问题作些浅显分析,以期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恢复正义,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都有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国应构建刑事和解制度.以北京市某区人民检察院为例,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针对特定的公诉案件,有意识地借鉴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是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制度设计。其在理论上具有与公诉权的内在兼容性,体现了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走向调和的趋势,满足了刑法谦抑性的需求,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而且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与实践基础,将其引入审查起诉阶段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以该制度的含义、内容、价值、移植等为论题的论著较为常见。但关于被告人在刑事和解制度中承担责任的属性如何,尤其是将此制度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交叉的角度来探讨的还不是很多。从刑事和解的基本问题着手,对该制度的价值进行探讨,以逐层分析它作为一种责任承担方式所具有的刑事和民事属性,对刑事和解这种责任的一体承担模式进行一些跨学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项发源于我国本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提高刑事司法效率的刑事案件解决方案。其在坚持国家追诉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兼顾被害人、犯罪人和国家三方利益,使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保证了刑事案件处理的结果实质公平。若要全面把握新刑诉法关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应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围、条件、主体以及刑事和解对刑事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权理论是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内涵表现为它是向国家审判机关请求的权利,是宪法性基本权利,是程序涵义和实体涵义的统一。其外延在程序上表现为公诉机关的公诉权、刑事自诉人的自诉权和被告人的应诉权,在实体上表现为控辩双方的期待胜诉权。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它是由宪法保障、国民平等享有的权利,对审判权具有制约性,自身具有程序性。刑事诉权理论为当事人主义审判机制的存在和发展及侦查权的刑事诉权属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权利的合理配置、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及一些新型刑事诉讼制度和原则的引进和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是被害人特殊地位的要求,被害人的程序启动权分为公诉案件的程序启动权和自诉案件中的程序启动权两种,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具有辅助性、补充性的特征,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具有独立性。目前刑事诉讼法关于自诉案件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利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公诉审查对防止不必要的审判、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节省司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中都设有公诉审查制度。公诉审查分为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我国的公诉审查是一种程序性审查,这种审查具有诸多缺陷,应从审查范围、审查主体、审查标准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支持完成公诉和实施刑事审判监督,检察机关兼行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公诉权(此处的公诉权仅指庭审中支持完成公诉的权力,或可称其为狭义的公诉权).这两种权力是否能够并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问题,确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对今后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的重构提出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战时军事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时军事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对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事刑事诉讼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战时军事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薄弱的状况 ,依照“平战分治”的原则 ,构建我国战时军事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战时军事刑事管辖权应当适应战争环境 ,具有特殊规定 ;战时刑事侦查制度应当在特定条件下 ,赋予军事指挥官一定的侦查权力 ;战时公诉制度应当改进战时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的方式 ;战时军事审判机关的设置和程序 ,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公诉制度下,国家对社会、国家利益的保护十分重视,对犯罪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也比较重视,但对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却常常被忽视。许多被害人在精神、财产和人身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害,由于得不到补偿,生活极其困难。全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关心和重视对被害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这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改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方面有很大进步:明确公诉人对指控犯罪成立负举证责任;任何人不得被迫证明自己有罪;公诉人要对证据来源及取证方法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不能证明证据合法的,将采取有利于被告的选择,排除相关证据;侦查、起诉、审判机关都有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等。公安、检察、法院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这是刑事诉讼法不可偏废的任务之一。在观念上要纠正打击犯罪就是保护人权的偏见,应该是两者并重,在存疑时作有利于被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起诉替代措施是在起诉便宜主义范畴下讨论的概念和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主要体现和应有之义。起诉替代措施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人权和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同时,由于其能较彻底的化解纠纷和解决社会冲突,因而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起诉替代措施的实践,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起诉替代措施,如酌定不起诉、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和暂缓起诉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尚显不足,应加以完善,以彰显起诉替代措施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刑事见证制度是保证国家公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之关键,具有独立的程序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见证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对司法机关依法规范侦查行为、统一证据标准造成混乱,也对我国的人权保障形成制度障碍。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从见证人的选取、见证人的权利和义务、见证制度的违反后果等方面统一见证制度的程序和实体标准,为证据的可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