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璐 《台声》2004,(10):54-55
台商李骥,一个似乎有点陌生的名字。还记得当年那首走在内地街头很容易听到的《爱你没商量》吗?演唱这首歌的台湾音乐组合——“优客李林”,你可能不会陌生。李骥便是当年这对红极一时组合中的“李”。  相似文献   

2.
樊宁  姜圣瑜 《台声》2004,(12):50-50
台商廖美云一家喜讯频传:儿子被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录取,女儿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新生。尽管台湾当局不承认大陆的学籍,但是,在苏州,很多台商子女仍然争相报考大陆的大学,以期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晓 《台声》2004,(5):42-43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早期皆以外销为主,因此投资地点都以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如福建和广东。随着大陆对外开放幅度与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北移,台商在大陆投资地域分布趋势也逐渐扩散至华东及华中地区,尤其以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4,(10):50-51
大陆台商对祖国建立新认同 过去,台商对大陆的认同主要基于台商祖先“源”于大陆引发的寻根情结,现在随着台商与大陆融合程度的提升,台商开始建立起基于自身经历对祖国新的认同。自从1989年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新措施、台商投资大陆始成规模之后,15年来,台商又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5.
台商大陆投资已形成四大热点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建强 《台声》2005,(7):47-47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持续热络。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非认为,可以用“大、余、新、小”四大热点来阐述台资在大陆区域分布的特点和趋向。李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四大热点分别是:“大热点”长江三角洲、“余热点”珠江三角洲、“新热点”环渤海湾经济圈和“小热点”福建沿海经济带。他还认为,近年来,台资沿东南海岸曲线“北进”已成趋势,但中西部地区能否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目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艾启平 《台声》2004,(11):43-43
在内陆大城市武汉,街头的台湾店铺鳞次栉比,台商投资区内的公司、财团正一天天增多。台商在这里已四处可见,台湾已成为该市第三大境外资金来源地。  相似文献   

7.
“鸭梨”很大,无处发泄,如何是好?生活在都市,你我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自怨自艾不是办法,学会排遣压力才是生存之道。这不,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商、台干们,正在尝试用各种新鲜的花样为自己减压,同时,也把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两岸关系》2007,(12):43-46
很多台湾朋友到大陆之后,都觉得跟台北差不多。衣、食、住、行、教育、娱乐,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有台商参与其中。不仅让台湾朋友宾至如归,也让大陆的民众感受着浓烈的"台味"。像平时我们喝的上岛咖啡、天福茶叶,吃的统一、康师傅方便面,戴的宝岛眼镜,穿的达芙妮女鞋,享用的都是台商在大陆生产的产品。台商投资大陆30年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张晓强 《台声》2004,(6):34-35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勇于开拓,善抓机遇”是商家成功之要。从以上思路考虑,我对台商在祖国大陆扩大投资的商机有以下几点看法。可考虑扩在投资的主要领域 我们于2002年2月公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2年修订本)。其中的“鼓励类”,总体上看,就是今后一段时期祖国大陆鼓励发展的产业,其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会比较好。其中包括现代农业、矿  相似文献   

10.
宋强  胡必松 《台声》2003,(12):4-7
台湾政局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杰:首先欢迎各位台商朋友参加“台湾问题高级论坛”。各位从岛内来到大陆创业,对两岸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今天主要是想请大家就目前的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随着明年选举的临近,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运用各种手段拉取选票,比如在“公投”、“制宪”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陈国原:目前台湾的选举文化,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选举文化,只要有煽动性的议题,就能拉来选票。一些政党总是希望通过煽动性的议题来获得岛内民众的…  相似文献   

11.
广军 《台声》2004,(7):44-45
200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北京市一位政府官员正在陪着一位客人在中关村考察,“你把这个楼买下来吧?”客人没有同意,因为他要做中国IT的沃尔玛!所以与其买楼占去大量现金,不如租楼来的划算。那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中国IT业掀起卖场“圈地运动”的第一人赛博董事长张瑞麟。  相似文献   

12.
当我来到你在上海的办公室时,你公司的员工已经把你1:1大小的彩色肖像照端端正正地挂到了墙上。几位员工还特意在你的办公桌上摆放了几盆“马蹄莲”,听说那是你平日里最最喜欢的,员工还说,“马蹄莲”会与你说话的。  相似文献   

13.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9):38-38
一、概念为维护台湾居民在内地就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内地用人单位聘雇台湾居民的管理,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用人单位拟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湾居民的,除法律法规规定不用办理就业证的人员之外,应当为其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台湾居民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应当由本人申请办理就业证。只有办理了就业证的台湾居民在内地就业才属合法,受法律保护,未办理的,劳动部门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及就业的台湾居民作出相应处罚。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三、…  相似文献   

14.
晶晶 《台声》2003,(2):12-13
一位在上海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为宏仁集团负责开发市场的人士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商是好是坏,大家都还在观察。大陆入世后,欧、美、日等外商大举进入,对台商冲击很大。直接面对跨国集团挑战处在“大上海”的台商,看似站稳大陆未来最具“明星像”的市场,却感觉到更大的挑战。一名黄姓上海台商说,过去多年来台商即使早已经营内销市场,还是要承受很大风险。不过他表示,“在大陆还有机会,在台湾就是等死”。针对近来台湾“行政院”院会正式将“戒急用忍”政策松绑,黄姓台商还是相当怨叹地表示,如果“政府”早点松绑,在银行…  相似文献   

15.
吴铭 《统一论坛》2004,(5):49-51
目前,在祖国大陆常住的台胞有将近100万人,他们的利益在大陆,他们的希望在大陆,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而他们的家在台湾,他们经常往返两岸,受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可低估。台商对于祖国母体的认同感与其投资行为有  相似文献   

16.
罗丕智 《台声》2002,(6):45-45
3月3O日上午9点,海南省三亚市西岛海上游乐世界大门口鞭炮声声,掌声阵阵,西岛社区居民麦永让、陈井拾分别给三亚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三亚市八海里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哲先生赠送了两面锦旗,上面分别写着“真诚服务,精神可嘉”、“舍己为人”几个大字,他们紧紧握着陈明哲总经理的手,连声道谢。这说起来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3月25日晚7点,西岛居民麦永让家和陈井拾家忽然传来阵阵悲怆、急促的哭声。原来,麦家的男孩麦世玉和陈家的男孩陈华权是好朋友,当天下午4点,他们搭乘别人的渔船到东岛拾螺,说是6点前回家,现…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之前,普通的中国农民进城所经历的故事,以《陈奂生上城》那篇小说为典型版本:只习惯土地黄色的农民,在城市生活的变幻色彩面前,显得愚昧、保守、小气,而且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8.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截止2001年年底,江苏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项目)超过10000个,合同利用台资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超过120亿美元,在两岸经贸交流中,令人瞩目。最近,笔者采访了一些在苏投资的大型台资企业总经理,回顾在江苏的创业历程,他们说:“在江苏投资就象度蜜月。”  相似文献   

20.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对峙、实现"三通"的建议,之后,台商冲破重重阻力开始在大陆投资。由于要素成本、政策法律环境、文化氛围等原因,大陆东南沿海诸省市成为台商聚集地。分布概况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台商对大陆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的不断增加,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