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榆翰墨缘     
中央统战部的离退休老同志当年忙于工作,无缘涉足翰墨丹青。离退休后,他们强烈要求补上这一课。1986年4月26日在部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央统战部老同志书画学习会。20年来通过参加书法、绘画活动,老同志们不仅增长了书画艺术知识,提高了对书画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增进了身心健康,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老同志们挥毫泼墨,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讴歌真善美,积极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他们大多已年逾古稀。他们的作品与专业书画家的作品相比,难免艺术上还欠成熟,技…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许多人都是从民主主义出发站到共产主义行列中来的,又在共产主义旗帜下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统一而奋斗。今年正好一百周年诞辰的林伯渠、董必武、朱德三位老同志,以及比他们稍长的吴玉章同志,就经历了从同盟会员到共产党人的历史道路。“四老”都出生在清朝末期,从青少年时代起,他们就目睹祖国被帝国主义豆剖瓜分、国弱民贫的悲  相似文献   

3.
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库拉索、阿鲁巴、圣马丁和博内尔等岛屿的新老华侨华人,远离祖国和家乡,但念祖爱乡之情不减。自从迁徙到居住地以来,他们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和弘扬从家乡带来的曲艺、节日娱乐和宗教民俗,亦即祖籍地的"小传统"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修瑭 《台声》1995,(12)
现年68岁的郑坚先生,是居住在祖国首都北京的一名台湾省籍同胞。在纪念台湾光复50周年的日子里,他和一些老乡亲不禁回忆起年轻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苦难岁月,和故乡光复时乡亲们节日般的欢乐。他们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人,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5.
小非 《人大建设》2014,(3):36-38
<正>与"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由于制度的缺失,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6.
苏琳杰 《台声》2005,(1):38-38
广州地区现有70岁以上的老台胞56人,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其中不少德高望重的老台胞,离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台胞的关心与爱护,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于12月18日在广州市民主大楼礼堂举办老台胞祝寿活动,市台联及有关单位领导给老台胞祝寿,切蛋糕,品尝点心水果,欣赏文艺节目,给老台胞赠送礼品并合影留念。 广州市台联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加强与世界各地台胞同乡会的联谊,至今已接待了来自台、港、澳地区以及旅居美国、法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十余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30多年前,我从武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丹江口工程局左岸工区。这个工区的许多工人是朝鲜战场集体转业的战士、老共产党员。他们服从祖国需要,由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战场转战到流动的建设工地,曾先后参与建设了几座大坝。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区很广,他们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人民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汉族人民一起,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6)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于台湾省或籍贯台湾,因为历史的因缘际会,最终定居于大陆几十年。多年来,在大陆这片热土上,他们爱国爱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心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呕心沥血,如今他们多已进入暮年,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宝贵财富需要留存,有太多的人生感悟需要传颂,有太多的两岸记忆需要载入史册。为此,在2017年,本刊编辑部将继续与北京市台联联合开办《口述历史》专栏,系统深入地报道这一代老台胞们的人生精彩故事。也欢迎各地台联和广大作者踊跃供稿或提供报道线索。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节,航天英雄聂海胜回到枣阳探亲访友,在与家乡代表座谈时,他透露:两年来,航天员大队有5名队员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航天员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们实在没时间去照顾他们”。“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但心不会失重。这时,祖国和亲人在心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4)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于台湾省或籍贯台湾,因为历史的因缘际会,最终定居于大陆几十年。多年来,在大陆这片热土上,他们爱国爱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心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呕心沥血,如今他们多已进入暮年,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宝贵财富需要留存,有太多的人生感悟需要传颂,有太多的两岸记忆需要载入史册。为此,在2017年,本刊编辑部将继续与北京市台联联合开办《口述历史》专栏,系统深入地报道这一代老台胞们的人生精彩故事。也欢迎各地台联和广大作者踊跃供稿或提供报道线索。  相似文献   

12.
王贞虎 《传承》2010,(25):61-63
旧社会有一种职业人,他们社会地位很低,工资也不高,但他们仍旧认真工作着。他们大多数人,不论多么艰难,仍就有着前进的目标。他们虽然只是一些朴实的药工,但却为祖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07,(6):F0003-F000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关注他们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2007年,石景山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开展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特工,有谁愿意逃离自己的祖国亡命天涯,更何况还有可能背上背叛祖国的罪名。但残酷的现实有时不允许这些特工们有更多的考虑,在艰难时刻,有时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暂时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真的成为“背叛”祖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15.
王涛 《中国保安》2008,(4):7-14
走近"老保安",编辑部策划这个专题,旨在通过这些老保安的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保安,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进而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为此,编辑部从各地保安服务公司选取了8位有着十年以上保安工作经历的"老保安",请他们讲述自己从事保安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或辛酸,因为训练的苫工作的累;或困惑,因为曾不被众人理解;又或欣喜,只因工作中取得了成绩……说起不快的经历时带着些许抱怨,谈到快乐的回忆时又满面笑容,在与这8位老保安的对话过程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们对保安行业的深厚感情。十多年,这8位老保安对保安事业真正做到了"不离不弃"。他们从一线保安员做起,有着丰富的保安工作经验。有的老保安员甚至当上了中队长、大队长,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这些是他们多年工作的积累,也是他们在工作中的资本,"如何处理与队友、与上级之间的关系"、"遇到困难如何解决",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应对自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面对情感,他们是弱者,更是强者。工作忙无暇顾及妻儿,任务急不能尽孝道,此时的他们是弱者,但他们不曾流下后悔的汩水。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他们选择了集体利益为重,赢得了众人的掌声。——越是了解他们,你就越被他们感动。  相似文献   

16.
江岸 《小康》2009,(12):123-123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他们的——这句话,很适合一个老年人对一个中年人说。话里的意味,有认命的安详,也有微酸的惆怅。当一个老人年华渐渐老去,生命的终点已等在不远处时,他们眼前,偏偏有一群青春逼人、活力耀眼的年轻人,无情地提醒着他们的老。他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终将是世界主人的小年轻呢?  相似文献   

17.
范毓俊是修武县的一位返乡老台胞,他几十年的经历体现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母亲的挚爱。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0日,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王启发等10名"最美拥军人物"的先进事迹,这是对即将来临的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最好庆祝和纪念。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从事不同工作。他们都是普通公民,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他们有着值得学习的共同美德。他们美在对祖国的深沉大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月二十日,是北京广播电台开办对华侨广播三十五周年。侨居世界各地的许多化侨听众纷纷来信祝贺,盛赞这一广播把祖国的声音、家乡的信息及时地传播给他们,「使他们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当您翻开我们这一期杂志的时候,岁月的手正轻轻翻动一个日子:十月一日,国庆!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没有比这个日子更盛大的节日了!我们以拳拳的赤子之心祝福祖国!在祖国母亲53岁华诞之际,我们特辑了“我的名字叫‘国庆’”这样一个小辑。文中的张国庆、周国庆、黎国庆、王国庆,他们都是在十月一日出生的,他们,来自天津、郑州、重庆、北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职业——人民警察。我们知道,他们仅是千万个“国庆”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叫“国庆”的或许正是您的亲朋和好友。这些叫“国庆”的人啊,他们其实不仅仅是以名字,更是以生命来表达对祖国的虔敬和热爱!我们的每一个体生命不都是与祖国一脉相承且永远和祖国共荣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