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毕节     
20年前的1988年6月9日,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级生态试验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20年来,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谱写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是全国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的主题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结合毕节试验区近20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建设和谐毕节具有重要意义。一、生态农业在毕节试验区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经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而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建立20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试验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这一主题,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14,(4):F0002-F0002
海雀,这个远在黔西北高原上毕节市赫章县群山之巅的偏僻小山村,曾经是省一类贫困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不断的帮扶下,海雀群众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苦干实干,不怕流汗,实现了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华丽巨变。海雀之变,激荡着乌蒙深处挑战贫困的时代精神。图为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发祥地赫章县海雀村全景。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被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为改变毕节地区的贫困面貌,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过去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取得了可喜成绩,是科学发展观思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6.
2018年是毕节试验区建立三十周年,也是毕节试验区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三十年来,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通过多党合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基本解决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毕节试验区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08,(9):6-13
二十年前,毕节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那时胡锦涛同志以一个年轻的省委书记的胆识,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之后,英明决断,创建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决意要为中国贫困的岩溶山区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经济的路子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创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已经16年了。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试  相似文献   

9.
曹旸 《前进论坛》2012,(8):24-26
毕节试验区建立24年来,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推进改革,科学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根本变化,开发扶贫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凡  文惠 《人大论坛》2008,(10):29-29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之际,第二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相继举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思考贵州这个内陆山区省份如何走出贫困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控制、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经过近20年的建设,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越来越展现出它的广阔性和深远性。值此毕节试验区成立即将20周年之际,本刊刊登著名经济学家、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第四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厉以宁教授在对毕节试验区实地考察后作的报告(摘要),这篇报告不仅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而且对其它贫困地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10)
正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而赫章,正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和试验田。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刘峻杰 《前进论坛》2008,(11):23-24
2008年9月23日,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座谈会隆重召开。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有关领导、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各界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共商试验区发展大计,同绘试验区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4.
彭雄 《人大论坛》2008,(4):50-50
官寨苗族乡,曾是水西古彝重地。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所在地,又是神奇乌江百里画廊最美段裸洁河、恐龙谷等风景区的源头,也是毕节试验区的重要示范基地。近二十年,在毕节试验区“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乡人民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立足实际,奋勇开拓.全面致力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口综合工程的治理和开发。使全乡从一个生态极为脆弱、生育极为无序、生产极为落后、生活极为困苦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初步转变为生态基本良好、生育基本有序、生产基本发展、生活基本改善的一处福地。其中尤以麻窝、红岩两村最为典型,两村依靠开发人力资源推动劳务输出,转变了群众观念。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走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针对三大主题之一的‘开发扶贫’,探讨其内涵、实践探索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饱含着激情与希望,凝聚着智慧与拼搏,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历程。1988年,在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贫困地区建立的以消除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旨在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近期作示范、远期探路子".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是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赋予毕节的新使命,是毕节试验区建设的跨越和升级.要充分认识和准确理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与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关系,创新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实践形式,丰富发展内涵,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奋力开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未来.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冶炼炉"和理论发源地,近年来,随着毕节试验区以煤电为代表的能源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GDP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最近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毕节试验区成立至今,胡锦涛总书记始终情系贵州、心系毕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贵州、对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在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率先探索,试验区所要解决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问题,就全省而言,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能否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深化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内容和拓展多党合作的实践形式,倍受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共同关注。1988年,随着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下简称毕节试验区或试验区)的建立和多党帮扶合作机制的构建,各党派在毕节试验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毕节试验区后,称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新时期的成功范例,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