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望来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10,27(3):155-156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在国际安全领域,一系列新兴热点问题成为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为拓宽国际安全的研究视野,2010年5月29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安全前沿议题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尼日利亚、塞拉利昂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50多名知名国际安全专家与资深外交官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郭延军 《外交评论》2009,26(6):148-152
在当前中国国力持续提升、美日政策调整、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大背景下,东亚区域合作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把握东亚合作的新进展、新问题和新趋势,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相关研究,为中国参与东亚合作建言献策。2009年12月11-12日,外交学院主办了“中国与东亚合作:现状、前景与对策”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指出,冷战时期美国国内变化的诸多方面均可置于“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概念之下加以认知和讨论。“国家安全国家”是伴随冷战而出现的美国历史上全新的事态。在冷战爆发和演进的同时,经过战后初期关于国家安全组织体制的大讨论和持续进行的政府机构的重组,美国的政府组织体制,乃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国家安全”理念之下,  相似文献   

4.
自冷战结束以来 ,亚太地区一直是国际关系舞台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区 ,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外交学院的外交学系和亚太研究中心与美国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王乐欣 (GayeChristofferson)教授合作 ,在美国驻华教育交流中心的资助下 ,于 1999年 11月 8- 9日举办了“跨世纪的亚太地区 :问题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奥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蒙特雷分校、美利坚大学、波士顿新英格兰法学院的学者。中方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5.
1999年6月18—19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举行主题为“中国外交50年”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政法大学国际政治教研室联合筹办。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鲁毅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分会副会长杨铮教授、顾关福研究员分别主持。应邀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部政研室、社科院欧洲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20多位专…  相似文献   

6.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杨闯教授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1期发表的《“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挑战》一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人权原则”、“民主原则”等国内政治原则运用在国际关系中,严重挑战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美国等国以“人权原则”为理论盾牌进行的“人道主义干预”,造成了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其以自己的“民主模式”改造他国的行为,则是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背道而驰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的相互依存加深,同时实力原则和强权政治仍在起作用。应认清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所面临的挑战,以避免“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成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所属筹建国际刑事法庭基金会决定,该基金会将1986年度“杰出国际法奖”授予我国外交学院已故著名国际法学者陈体强教授,表彰他“为国际和平与正义所作的贡献”,以及与该基金会的合作。1986年12月27日下午,在外交学院举行了授奖仪式。外交部条法司司长王厚立受筹建国际刑事法庭基金会的委托,将“杰出国际法奖”证书转交给陈体强教授的夫人范瑛。中国国际法学会在京的常务理事及陈体强教授的生前友好出席了仪式。陈体强教授生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1983年10月13日在京病逝。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欧洲和亚洲的新形势和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最新进展,亚欧基金会(ASEF)、外交学院(CFAU)与中国国际关系学会(CNAIS)于2006年11月13-14日在中国北京共同组织了为期两天的题为“对欧洲一体化和东亚合作的再思考”的会议。来自39个亚欧会议成员国的近70名学者、政府官员和记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主持,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吴海龙司长和亚欧基金会执行主席赵源一(Wonil Cho)大使致开幕词。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团长赛日·安博(Serge Abou)大使发表了主旨演讲,论述了欧洲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政治和制度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延军 《外交评论》2007,(6):109-112
由东亚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单位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合作:进展、前景与对策"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7日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商务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东亚研究所、外交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旨报告和三个讨论环节构成,学者围绕目前各方关心的东亚合作中的重点问题展开了建设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1.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认为,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学术信息     
“人权原则”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挑战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杨闯教授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1期发表的《“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挑战》一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人权原则”、“民主原则”等国内政治原则运用在国际关系中,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逸舟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课题、新视角》(载外交学院学报《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一文中,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最近10年的进展,从10个方面归纳了新的研究课题与探索方向,其中第5个方面是“各种新安全理论和安全共同体学说”。作者指出,20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期,西方安全研究主要是围绕核武器的出现及其对国际冲突造成的影响展开的,冷战结束以来的最近几年,西方学术界对于安全威胁的改变与安全学说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探索,如国内政治对战争的影响,军备竞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凌胜利  魏斯莹 《外交评论》2013,30(1):151-154
2012年10月27—28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议题与挑战"中美学者战略对话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卢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外交部美大司蔡伟副司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美国进步研究中心梅勒妮·哈特女士先后致辞,认为就未来五年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高望来  卢静 《外交评论》2010,27(2):152-155
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发表的《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一文,因其理论建树和原创性思考在国际关系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过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6日,《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到会的校外编委有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校内编委有党委书记刘慧教授、院长陶坚教  相似文献   

17.
魏玲 《外交评论》2007,(2):109-112
由外交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于2007年4月7-8日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认领的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工作组召开的第三次会议,来自中国、东盟9国(文莱缺席)、日本和韩国的专家学者共4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此外还有来自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外国驻沪领馆官员和中外主要媒体记者共约50多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0日,由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办的"东方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与融合"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郝雨凡教授、香港树仁大学历史学系鲍绍霖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紧紧围绕着四个主题,即"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汇"、"合同异,辨东西: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学理攸同:东西方文明最高境界的一致"、"综合创新:东方文明的出路",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初步获得了对文明问题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19.
应埃及外交学院的邀请,中国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大使率领中国外交学院代表团于200年5月28日-6月2日访问了埃及开罗。这次访问是为落实两国外交学院的合作协议,召开第二次中。埃外交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而进行的。两国外交学院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在北京举行。访埃期间,埃及总统政治事务顾问巴兹会见了杨院长,并就两国关系和中东地区形势进行了友好交谈。埃及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部长助理会见了杨院长和代表团一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埃方人员有埃及开罗大学、美国大学的教授,以及埃及外交学院和埃及外交部的代表。中…  相似文献   

20.
美日同盟的加强对亚太安全形势的影响——“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与亚太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纪要苏浩1997年秋季,“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正式公布,使历时三年的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告一段落。这一事件引起了亚太地区各国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