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性在大陆法系的三阶层犯罪成立体系中,仅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一个层次,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刑事违法性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与我国的犯罪论体系中的部分概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虽然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并未对违法性进行独立判断,但是在整体上亦可以起到与大陆法系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违法性层次相同的出罪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法制改革运动确立了与传统刑法文化完全不同的刑法制度和理论,实现了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的近代转型,逐步在事实上确立阶层式犯罪论体系在中国刑法学中的主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以四要件为内容的苏联犯罪构成理论被移植、吸收、借鉴到中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通说地位。近30年来,在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自身不断深化的同时,其内部的理论争鸣以及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质疑此起彼伏,使中国犯罪论体系发展呈现出不断争鸣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3.
刑法学是最为精确的法学。而这样的精确不仅仅是教义学的缜密的逻辑推导,还应在建构逻辑推导之前就以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作为价值基础奠基这样的逻辑大厦。这样的刑法学是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融合的成果,能够成为这样的最为精确的学科。“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翻译到教义学语言中就是犯罪论的“有效益犯罪论体系”、刑罚论的“例外规律——量刑反制定罪”以及行刑论的“刑事和解对教义学的价值回归”这样的一系列重大范畴。构成要件作为犯罪论体系最为基础的阶层,对于犯罪成立的定型、区分、个别化、推定等诸多功能,使得追求有效益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建构,又必须以之为入口(本文以刑事政策的视角观察构成要件的理论沿革。进而介绍罗克辛教授以刑事政策为导向进行建构引导的构成要件理论变革。最后对刑事政策在我国刑法教义学建构的结构和解构的范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犯罪论体系作为对各种犯罪构成要素的一般归纳,属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容,因此必然受到社会科学知识系统形成方法的影响。考察整个犯罪论体系的嬗变过程,无一例外地受到其所在时期哲学流派的影响。从德国看,古典三阶层体系、新古典三阶层体系、目的论阶层体系、目的理性阶层体系等都有着哲学方法意义上的指导。在英美法系,受西方哲学知识论经验主义大潮的推动,英美国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层式犯罪论模式。而我国的四要件体系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构建的关于犯罪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6.
德、日两国刑法理论中的三级犯罪论体系,使得判断行为是否沦为犯罪之前提的构成要件进入研究视角,特别是构成要件的属性问题、三级犯罪论体系的逻辑问题及犯罪构成与构成要件的差异问题,更是引发了学者的讨论.在不同的犯罪成立条件上形成的犯罪论体系必然各不相同.我国继受苏联犯罪构成理论,平面式犯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备受争议,在理论的改革探讨中,犯罪概念与犯罪论体系已经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7.
犯罪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犯罪论体系都是其各自文化环境的产物,我们应当理性、公允地认识各种不同的犯罪论体系,特别是要消除对域外犯罪论体系的误解。以德日犯罪论体系为例,阶层式的逻辑判断、对实践的充分关照以及理论上的开放包容,是其理论优势和长处,值得我国刑法理论充分学习和借鉴。但是,域外犯罪论体系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客观处罚条件、可罚的违法性、超法规事由等存在理论地位上的缺陷。因此,在认识域外犯罪论体系时一定要秉持一种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刑法教义学解释的规范性、刑事入罪标准的统一性以及法律职业的共同性等因素,决定了刑法案例分析应具有统一的、程式化的范式。德国鉴定式案例分析法所展现出的严谨的程式化演绎过程为我国提供了借鉴路径,我国应以客观违法阶层和主观责任阶层的双阶层犯罪论体系框架为鉴定基础,构建我国程式化的鉴定式刑法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件事实的规范解读—案件事实的罪名鉴定—鉴定报告的撰写”的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鉴定式案例分析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9.
刑法中犯罪论体系的行为概念是先于构成要件的一个独立阶层,先天带有价值评价的色彩,只是其价值判断与构成要件、违法性、有责性等的价值判断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刑法中行为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两者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既是决定的又是被决定的。在不同的刑法体系中,行为概念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因而其行为理论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监管失职罪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我国渎职犯罪中的一种,1997年被首次写进我国刑法。由于学界对它的相关研究很少,一些理论制度还不够成熟。对于环境法学者来说,它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境犯罪,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刑法学“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着手,来对该罪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以求有助于其相关理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实证主义哲学、新康德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和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等各种哲学思潮对古典犯罪论体系、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新古典目的综合犯罪论体系等刑法犯罪论体系的影响,指出犯罪论体系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是犯罪人的主体性从罪责上溯到与构成要件要素之中,一是立法者的目的性从完全忽略上升到归入有责性判断之中。这二条线索,体现了价值论对犯罪论体系中的影响,揭示了刑法规范的主客观相统一因素,即刑法规范是客观犯罪事实和立法者主观目的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犯罪论体系如何构建是至今在刑法学界尚未圆满解决的课题,而犯罪论原理的体系又是刑法学发展和研究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最重要的理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由最初的古典犯罪体系,到目的主义犯罪体系,再到最近的目的理性主义犯罪体系,反映了已有的犯罪构成理论在研究犯罪论体系时视角的变化.本文从已有的犯罪构成理论着眼,然后以确定究竟怎样的行为可归属于刑法上的可罚的行为为切入点,最后总结犯罪构成理论应该如何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犯罪论体系具有指导功能、限制功能、检验功能、展示功能等四方面的功能。以功能论的标准衡量,可以发现我国四要件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基本功能,因而有必要进行改造。目前的改造方案,大致有坚持平面思维的改造、进行阶层式改造、移植说三种。随着各种改造方案的提出,四要件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犯罪论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两个基本趋势:一是进行阶层化改造的努力得到更多人赞同;二是在满足控辩对抗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俄与德日犯罪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学者对犯罪理论体系的观点很多,但是从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德日化)和反对"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德日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前一种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思潮.本文从两大犯罪论体系的起源论起,论述了费尔巴哈的Tabestand理论及作为其分支的德日与中俄犯罪论体系的不同,着重分析了德日和苏俄犯罪论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并大力倡导德日刑法中费尔巴哈的犯罪论体系和俄罗斯刑法中的塔甘采夫理论.最后指出中国现存的犯罪论体系的缺陷,并提出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决犯罪构成理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校园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的进步带动了传统金融创新的成果。但是面对利益诱惑和市场经济的压力,校园P2P网络借贷平台走向了异化运行,给社会和校园的生活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民法与行政法进行规制有些"力不从心",需要发挥刑法最后的保障力量。但是仅仅依靠刑法规制也是不合理的,我们要在其中寻找刑法与行政法的平衡点和衔接处,为刑法合理的介入开辟路径。为此可以在传统的刑法当中,依据社会经济和刑事政策的需要,在一般预防的视野下构建犯罪论三阶层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刑法理论问题还处于激烈争论之际,学者们对犯罪中止的探讨似乎已经沉寂下来了.在理性思考之下,犯罪中止应从行为结构上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置,而不应笼统地作为犯罪对待.犯罪中止的刑法体系地位和刑法学体系地位应彻底立于犯罪中止制度的设立宗旨予以确定,并可将其置于犯罪论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后.基于对犯罪中止的重新定性和对其刑法体系和刑法学体系地位的重新安排,犯罪中止制度可作出新的法条设计.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松原芳博教授自去年4月开始在日本《法学七三于一》连载《刑法总论专题研究》(每月一期,尚处于连载之中),对日本刑法总论中的重要问题,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体例,作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理论性解说。其特点主要在于:其一,重视犯罪论体系,强调犯罪论体系应该真正成为解释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指南;其二,力图将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等刑法基本原则渗透至刑法理论之中;其三,立足于法益侵害说(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贯彻法益保护主义与自由保障机能;其四,以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作用为基点,关注当下的日本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动向。蒙日本评论社与松原教授无偿转让版权,由苏州大学王昭武副教授翻译,本刊欲以连载,以飨读者,冀望国外知名学者的这种最新研究成果能多少有助于我国刑法学对相应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学界存在着主张维持现状的"维持论"、主张修修补补的"改良论"和主张推倒重来的"重构论".目前,维持论日益式微、重构论逐渐有力而改良论可谓似是而非.与从正面论证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较之我国平面的体系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样重要,就改良论者所提出的一些论断予以反驳,也是我们在正面主张重构犯罪构成理论时所面临的一个必需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四要件体系的整体性和一次性特征,一方面导致无谓地追求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同一罪名,另一方面无法解决无身份者利用不知情的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的案件。而阶层式体系认为共犯的罪名可以保持独立性,“犯罪”概念可以阶层式理解。四要件体系用“主观”、“客观”范畴来构建犯罪论体系,导致无法解决共犯与消极身份的问题。阶层式体系认为共犯本质上是违法阶层的一种特殊形态,违法具有连带性,责任具有个别性。基于此,共犯与身份的若干问题便可得到妥当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过失实行行为在德日国家所依赖的犯罪论体系中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其间差异的根源在于目的行为论倡导者所主张的主观不法决定客观不法与客观不法决定主观不法的理论之争。中国不法理论的缺失和德日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借鉴,使得不法内部之争成为刑法理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对于过失实行行为的认定应发挥作为主观不法要素的结果预见可能性对于客观归责的限制功能及在犯罪认定时的优先考察性。结果回避义务与客观归责理论实际上是认定过失实行行为标准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