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指导制度建构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和物质基础是案例,案例不应局限于裁判文书,而应包括指导性裁判、裁判要旨、法理解析这一有机整体。案例指导制度应定位于"准司法解释",以其明确的针对性、实践性、时效性等特点,弥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指导主体、指导方式、指导功能息息相关。在指导主体上,创制主体和裁判主体的分离使得地方各级法院缺乏报送指导性案例的制度性激励;在指导方式上,指导性案例存在数量少、指导性不足、说理不充分、易被规避等问题;在指导功能上,指导性案例未必体现出超越司法解释的优越性。上述症结根源于官方推进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化建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尊重实践理性及案例在现实中的自发秩序。  相似文献   

3.
结合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的体会,笔者分析了建立案件指导制度的现实意义及我国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我国悠久的判例法传统,以及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的探索实践,已为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准备了条件。下一步,应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效力定位、编选标准、制作格式和援引方法等予以规范,以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当下“同案不同判”的困境,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实行,以湖南省为典型省份之一.当前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在案例遴选标准、遴选主体、效力定位、适用技术以及案例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未来制度建设中应精练案例的选择、注重主体的多元、规范案例的适用以及健全案例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7.
案例指导制度是对我国成文法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实现司法统一,司法公正。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条件.应尽快构建相关制度和机制,抓紧实现推行。从目前各地人民法院实行案例指导的实践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修改完善《关于加强和完善案例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8.
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判例制度的中国样态,运行至今,制度的力量正在逐步显现。国家主义立场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构设和司法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偏好理性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稀释指导性案例形成的自然性与司法性,模糊其与司法解释之间的界限,同时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应用程序上有待进一步探索。推动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在继续坚持国家主导的前提下,立足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视角,尊重司法规律,遵循司法判例作用生成原理。  相似文献   

9.
案例指导制度强调"指导",目的在于当法官审案遇到成文法规定得不够清晰又暂无法律可依的情况时,使其可以有所借鉴,这显然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法律依据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案例指导制度在不同的诉讼领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由于涉及到行政机关,案例指导制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指导性案例是否对于行政机关具有拘束力以及这种拘束力的大小程度如何。这关系到对指导性案例的定位、对司法终局原则的理解以及案例遴选地方性与普遍性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同时,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也影响着案例指导制度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引入带有判例法色彩的中国式的判例制度———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项创举。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首先应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加以明确;其次,明确审核发布案例的主体及程序;再次,要严格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2.
"案例指导制度"是一个审慎而折中的制度选择。借由"指导"的价值表述及"应当参照"的效力界定,指导性案例不但宣示了与判例法之判例的本质区别,还表明其有别于大量的普通案例的特殊品质。在民事裁判活动中,指导性案例不但具有解释法律、填补漏洞以及补充价值的作用,还兼具创设规则的功能,对推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的不断进步具有不可小觑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既不同于大陆法系的判例,也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但又与之存在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也是我国传统司法实践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而刑事判决对公民权益影响之巨,决定了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鉴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强大羁束力和平衡正义、促进司法统一的内在要求,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又有其特殊性。如何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建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5.
单独构建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但是现有检察案例指导制度还存在着说理论证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资源尚未有效整合、运行机制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在构建和适用检察指导案例的过程中,有必要从明确完善遴选标准、不断健全生成机制、强化实践运作等角度,逐步实现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案例指导制度是回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有利于克服“同案不同判”,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迎合了法官的心理需求。然而,实际上其在制度设计上承袭了司法解释、司法批复的套路,弥漫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制度的实施效果与设计者的理念相去霄壤。让案例指导制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需要弱化指导性案例的行政管理色彩,推动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化与配套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案例指导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在审判实践中对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后继发展,应充分发挥各类案例的功能作用,实现案例体系的合理化。案例指导在我国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是,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制定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指导对我国法院及法官在理解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应当实现与法律适用统一的对接,从裁判过程的一般环节出发,解决当前法律适用中的裁判准则发现、裁判结论正当化、法官裁量权调控这三大机制缺失,为审判实践提供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确定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和谐统一的裁量指引。"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危害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为统一法律适用,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但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规则。人民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前提条件;二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具体内容;三是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的配套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制定具体规则,明确案例的功能定位,积极能动地回应法官群体、社会公众对案例适用的制度需求;明确案例事实的"识别要件",通过"识别要件"的比对,判断案件事实的同一性,确保案例适用的实体公正,并最终实现司法机制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20.
从领域分布、体例结构、发布时间、主体与遴选标准几个方面入手,对湖南省955个行政执法指导案例进行考察梳理,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指导案例公开不及时、部分指导案例相矛盾、遴选标准不明确等制度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该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因此,从其他相关制度配合、发布主体层级设置、遴选标准优化等角度提出解决实践困境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