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资源的配置,是指一个社会中政治资源总量在各个政治行为主体、各个不同的政治使用方向之间的安排与分配,国家正是通过政治资源的配置来获取自身的成长。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政治资源配置在重心、方式、目标和格局上发生了重大变迁,变迁的动力主要表现为现代化的动力、经济利益的追求和交易费用机制的导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政治制度变迁进程是由其内在规律支配的。政治制度作为社会的基础资源之一,它构结了各种社会资源运行的框架。本文着重从资源的角度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和资源基础。考察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西方理论、本土资源的影响。政治制度变迁是社会整体资源运动的结果。古德诺在指导西方政治理论在20世纪初中国实践中遭遇的难题说明单靠“先进”理论和制度的引进(单一资源变化)不能改变政治制度变迁的进程。综合考察政治制度的内外变量状态是理论借鉴和制度引进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刑罚轻缓化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作为对犯罪的反应,其不仅因文化而创立,更因文化的发展、变迁和进化而历经嬗变,刑罚轻缓化的直接动因是文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刑罚轻缓化趋势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刑罚的设置要以轻缓为标准,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判刑时要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优先使用较轻的刑罚,只有在较轻的刑罚不能够适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时,才可以选择较重的刑罚。反观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诸多制度还存在着背离刑罚轻缓化趋势的现象,对此,应当迎合刑罚轻缓化趋势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这种重构应当从实体与程序角度,按照刑事一体化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本地文化与全球文化相互交流的意义,深入探讨了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的驱动和影响,以及文化发展动力对于经济、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文化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笞杖刑罚体现着严刑峻罚的思想,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法家文化的“重刑”主义、君主专制主义,儒家文化的“礼治”思想、“三纲五常”以及秦汉以来的文化专制主义流毒都对笞杖刑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世俗民心的角度分析,家法族规、学府规训等民间笞杖责罚则对笞杖上升为刑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笞杖下的权力意识、变态心理则更是促使了笞杖刑罚的根本扭曲.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虽然刑罚轻缓化的直接动力是思想观念的进化,其中主要是犯罪学的发展以及人道和人权观念的勃兴,但是刑罚轻缓化变革的内在动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经济越发达,刑罚越轻缓。  相似文献   

8.
诺思批评马克思将技术而不是人口增长作为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而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他本人并没有所谓的"技术决定论".诺思理论中制度变迁的动力有很多,其中人口的增长是根本的动力.这是二者制度变迁动力思想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9.
略论刑罚的效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作为一种抑制犯罪的手段 ,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收益 ,但这种社会收益的取得需要相当的社会成本支出。刑罚的效益就是指刑罚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关系。确立刑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以最佳的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佳的最大的收益 ,这对于摒弃重刑主义和泛刑罚化观念 ,重视刑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我国刑罚的效益 ,在制度设计上应考虑确立合理的刑罚限度 ,刑罚强度以及完善罚金刑的适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刑罚的变迁、回归与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犯罪的反应经历了报复刑、威慑刑、等价刑(报应刑)、矫正刑(教育刑)、折衷刑几种方式.当今各国出现了恢复性司法或是"事不过三法"、新社会防卫论等理论及实践.人们认识到解决犯罪问题还是要与犯罪有最直接关系的个人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以人道主义为最高理念,以保卫社会及个人为目标,刑罚不断的变迁、回归与突破,甚至被刑事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刑罚是由法律规定的 ,这只是一种表面认识。深入分析 ,在立法之后潜藏着社会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刑罚权是国家政权的派生物 ,刑事政策则直接关乎一国刑罚体系、结构和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政治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为人们所认同,有别于过去的政治丈化形态,文化创新则是这些因素和条件的综合基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有效控制经济性犯罪,刑法是最有效的保障,刑罚是直接的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基调。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在第三章的八节中,共删除13个非暴力性经济犯罪。目前,留下尚存死刑的经济类案件不超过4个法条,那么,为什么会让这些经济性罪名存留死刑,是否能从罪名刑罚配置中解析出一定的刑事政策,文章对此予以分析,并以伪造货币罪为例。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政治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为人们所认同,有别于过去的政治文化形态,文化创新则是这些因素和条件的综合基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刑罚效力是一个属于刑法学意义的概念,长期以来刑法学界集中于刑罚报应和预防本质价值的刑法学论证,逐渐的由对立走向了统一。刑罚效力的犯罪学正效应包括刑罚效力的惩罚性、威吓性和教育改造性;刑罚效力由于刑法的阶段本质、刑罚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同样存在着负效应。应从刑法制定的充分民主、刑罚制度合理性以及执法的程序性等方面来避免刑罚效力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刑罚的选择,是人类社会理性而又无奈之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刑罚理论也相继出现了报应主义、功利主义、并合主义。20世纪70年代,由于对现实的刑罚哲学和实践的不满,还出现了报应观念的重新复活。激烈而富于理性的争论给我们带来理论繁荣的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刑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刑罚使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普通民众更加冷酷无情;刑罚是用诚实人的钱为犯罪买单;刑罚干涉了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及正常性;刑罚造成情感的创伤。  相似文献   

17.
刑罚权作为权力的一种,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刑罚权在其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失和变异,当这种流失和变异突破了刑罚权本身所拥有的张力时,就会导致刑罚权的崩溃,从而导致刑罚目的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刑罚个别化通过运用刑罚的方式,在公正的基础上,实现犯罪人预防,是建立在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一客观根据之上的。秩序、人权、公正是刑罚个别化的法哲学根据。刑罚个别化的事实基础即在于意志自由的相对性和犯罪原因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良好的刑罚应具有四种经济功能:惩罚犯罪,恢复正常秩序,减低交易成本;提供奖惩机制,打击机会主义动机;展示冲突的风险,促进合作;实现犯罪行为外部性的内部化,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增殖。  相似文献   

20.
刑罚基本问题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我国刑法学界已对刑罚基本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刑法学界才开始对此方面的问题予以普遍关注并展开全面的研究。就刑罚的概念与本质、刑罚权、刑罚目的、刑罚的功能、刑罚的价值等问题,刑法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诸多观点和主张,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性的观点,同时仍存在一些分歧。长期以来关于刑罚基本问题的研究讨论在丰富和深化刑法学理论的同时,也促成了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刑罚理念和刑罚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