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口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1、良好的经济形势 70年代东盟各国(本文仅指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就70年代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来看,新加坡为9.0%、泰国为6.8%、马来西亚和印尼均为  相似文献   

2.
一、燃油津贴的由来印尼是OPEC13个成员国之一,是世界上原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之一。自印尼独立后,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印尼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80%。进入90年代后,虽然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994年,印尼石油与天然气出口为105.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石油与天然气销售成为印尼国家财政预算的主要财源,2002年约占政府总收入300万亿印尼盾(以下称盾,约合331.7亿美元)的29 % ①。虽然印尼是世界上原油生产和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3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2.3%。70年代以来,印尼不仅工矿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的进步也十分引人注目。1970-80年,印尼农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1981─88年为3.7%,1989─93年也超过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印尼农业发展的成就在印尼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在世界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下,印尼政府接受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果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鼓励非油气产品的出口,以减轻国民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到1994年,油气产品出口在印尼总出口中的比重已降至24.1%,而80年代初期高达81.8%。工业制成品已成为印尼出口主力,特别是胶合板、纺织成衣和鞋类出口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印尼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就举世公认,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在摆脱对油气的依赖方面做得象印尼成功。然而,从1993年开始,印尼非油气产品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到19…  相似文献   

5.
70年代之前,中东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几乎所有国家仍停留在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的水平。以后随着民族经济的大力推进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中东地区的面貌涣然一新。中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地。海湾产油国凭借其巨大的石油外汇收入,跻身于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列。大多数国家以农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印尼经济的学者(印尼的及外国的)一直在争论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尼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自六十年代后期到1981年,印尼从原油、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出口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长,到了1981年,这些出口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1982年下降了20多亿美元,这一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也显著下降,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是1967年以来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人们普遍担心,七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在八十年代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当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4月至1989年3月)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计划指标为5%时,许多人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尽管七十年代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转型之初的动荡时期;90年代,将进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尽管转型过程中存在矛盾,趋于稳定后仍有动荡,但世界经济在新的转型时期已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一、世界经济增长进入缓慢但较稳定的时期 9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不景气,增长缓慢。1991年,世界产出增长为—0.3%,出现了战后以来第一次负增长。1992年,增长恢复到0.8%,1993年将达到2.3%。90年代后8年,世界产出增长率将维持在3—4%左右。以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记录衡量,90年代将是增长较为缓慢的时期。但世界产出增长仍有很大潜力,实际增长速度远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以1990年为例,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计算,发达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应为4.6%,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七十年代以来,印尼的经济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采取了各种经济措施来进行和支持经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此外,这一时期的世界环境对印尼也是十分有利的。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两次由于盛产石油而大走鸿运,其经济增长率高于亚洲石油进口国。至于收入分配情况,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看来收入分配不均和其它形式的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发展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下降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拉美国家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其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受到很大限制。拉美国家国内储蓄不足、外部资金流入减少,大量资金外流,加上巨额的外债负担,造成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匮乏,投资率大幅度下降。阿根廷国内投资率已连续五年下降,1979—1980年平均为25%,1985年仅为16%;巴西70年代投资率平均达27%,1985年仅为17%;墨西哥1971—1981年平均为28%,1982—1983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印尼经济稳健发展,国民经济增长率取得连续三年稳定增长的好成绩,即1987年增长3.6%,1988年增长4.1%,1989年增长高达5.8%。印尼经济遭受80年代初石油价格下跌打击之后,调整了发展战略、实行经济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加之国内政局稳定,使印尼经济各个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尤以出口和吸引外资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1.
石油生产在墨西哥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石油出口繁荣的80年代,石油出口一度占70%,随着墨西哥经济发展,外贸出口呈现多元化趋势,石油出口比重逐步减少,1990年占37%,1995年仍占总出口的17.3%。1996年墨经济得以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大量出口。全年原油产量比1995年增加10%,平均每天接近286万桶,达到1982年石油繁荣时期的水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使出口收入猛增,1996年9月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上升到20.85美元,全年出口达到105亿美元,1995年为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石油工业是印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七十年代印尼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外汇收入,石油收入约占出口收入的70%和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于1982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使印尼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经济低速增长,发展前景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尼加紧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农业和矿业等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其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粮食作物部门,调整政策、生产速度和生产比例。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尼实行优先发展稻米生产的农业政策,逐年增加稻米种植业投资,使之成为农业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13.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印尼的经济迅速恶化,它的经济开发政策也难以贯彻下去。这是当前印尼经济的大问题,之所以是大问题,其理由不外乎是:印尼经济依然带有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销这一结构性特征。为此,1985年印尼政府就着手改造过份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型的经济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大力扶植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产业。尽管如此,但由于原油价格下跌、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印尼政府看来未必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况且,国内和国外  相似文献   

14.
印度石油供求形势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7年独立到70年代末的30多年中,印度的石油工业总的来讲发展缓慢。以原油产量为例,1948—49财政年度为22.5万吨,1960—61年度为44.8万吨,60年代有所增长,但到1970—71年度也才680万吨。导致印度石油生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发现的石油资源很少。70年代以前印度已发现的石油可采储量不到2亿吨,石油开采局限于阿萨姆、古吉拉特、拉贾斯坦等邦的陆地油田。第二,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以前,国际石油价格低廉,廉价石油的大量进口、不但未对印度外汇支付能力构成大的威胁;相反,用石油代替煤、甚至部分非商品能源,从经济和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都很合算。这就大大抑制了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70年代的国际资本市场 70年代国际金融形势是:(1)主要石油输出国通过两次石油提价使得出口收入大量增加,但国内没有能力充分利用这些“石油美元”,只好将多余的“石油美元”存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投向国际资本市场。(2)许多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石油进口国,特别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油价上涨,仍然决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了实施经济扩张政策,许多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获得巨额信贷,以进口大量急需的商品,特别是化工产品、食品和资本货。(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  相似文献   

16.
一 阿联酋经济发展简况 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还仅是一个经济温饱型国家,而目前已经跃入富国行列。阿联酋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该国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3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4.9%,居世界第三位,仅次……  相似文献   

17.
沙特员工本土化路漫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特雇用外籍劳工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是伴随石油开采产生的,可以说是其孪生兄弟。60年代,沙特外籍劳工不足10万人,占沙特国内劳动力不到10%,主要是石油企业中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入70年代特别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随着石油企业国有化和油价大幅度上扬,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由贫穷落后跃为世界富国行列的沙特,开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1970—1975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如:1990—1995第五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为4981亿里亚尔合1328亿美元),展开大规模基础项目建设,对外籍劳工的需求随之迅猛增长,至90年代中期,在沙外籍人高达630余万,其中劳工480多万。  相似文献   

18.
邹志强 《和平与发展》2012,(1):62-66,70
沙特阿拉伯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石油,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暴涨和世界石油需求量的猛增,使沙特迅速富有,一跃成为G20成员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占有重要一席。由于沙特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中,沙特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70—80年代的经济调整东盟各国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先后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进门替代型工业向出口导向型转移,因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各国在这一转变的进展上差别较大。新加坡在70年代完成了这一转变,到8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基本完成这一转变,印尼此时正在进行中。而菲律宾经济则结束了长期的徘徊,基本确定了这一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形势下,印尼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世界银行估计,1992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5.2%,而印尼本国专家估计则为5.6%左右,虽低于1991年的6.7%,但整个经济形势看好: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9%,为7年来最低;外汇储备1992年底为116亿美元,比上年多17亿美元,可比较从容地应付近5个月的进口费用;贸易额约600多亿美元,比1991年的546亿美元增长近10%,并略有顺差;1992年工业增长10%以上,工业产品出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总值的85%。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达50亿美元,大部分输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