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齐家先生是中国大陆力倡儿童读经的重镇之一,其关于儿童读经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影响甚大.郭齐家先生倡导儿童读经的言论主要有:中国近百年成功引进和移植了西方教育;儿童读经能够回溯文化源头、传承文化命脉;儿童读经就是最佳的文化刺激和最佳的早期教育;儿童读经就是"蒙以养正";儿童读经能够开发脑力、增强国力;等等.郭齐家先生还对著名的"横渠四句"顶礼膜拜,以支持其儿童读经的主张.其实,黑格尔的"扬弃"理论,尼采的"上帝死了"和他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胡塞尔的"回到事实本身"的思考,玛格丽特·米德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如何处理后喻文明、互喻文明和前喻文明提出的告谕,都不失为我们审视郭齐家先生上述观点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时间、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四个维度认真剖析儿童读经现象,假若选择读经的时间适宜、经文思想性合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经文难度系数得当、学生阅读方法科学,那么,适度让儿童读一些中国经典文章是一种妥当的教育方式,这样做既有利于中国优秀经典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让儿童逐渐生成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感,进而生成既与时代精神相对接又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健全人格,还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但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秋风则起而为蒋庆辩护。两种不同的儿童观念,两种不同的教育学说,会造就两种不同的童年,两种不同的人生,甚至两种不同的人。这两种儿童观念和教育学说的对立,其实就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立。全面了解薛涌和秋风的论战以及蒋庆儿童读经的原貌,我们会发现,其实秋风与薛涌的距离,远远小于他们与蒋庆的距离。这也是秋风与薛涌的论战堪称奇怪之处。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运动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企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悖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儿童读经运动是不可能扫陋习、除时弊、正世风、开新学的,更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全球化之文化中国.南怀谨先生对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对传统教育中记诵方法的推崇,对新旧教育的某些认识和评论,以及退回旧式教育的主张,都是值得商榷的.南怀谨先生主张的儿童读经运动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当代中国文化尚未从根本上接纳近现代形态的儿童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儿童读经运动”质疑——与南怀谨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儿童读经运动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企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悖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儿童读经运动是不可能扫陋习、除时弊、正世风、开新学的,更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全球化之化中国。南怀谨先生对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对传统教育中记诵方法的推崇,对新旧教育的某些认识和评论,以及退回旧式教育的主张,都是值得商榷的。南怀谨先生主张的儿童读经运动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当代中国化尚未从根本上接纳近现代形态的儿童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儒家法律思想无疑是其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基础,而且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性状和风貌。就西方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古希腊罗马史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发源地,而其中的古希腊罗马自然法学家又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将他们两方的法律思想比较一下.对于我们认识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历史所沉淀和积累的以追求和谐、反对争讼、维护特权为价值目标的法律及诉讼文化,是中国古代诉讼文化区别于西方世界诉讼法律文化的一大特征。对于社会纠纷呈现各种各样的今天来说,以历史的眼光品析古代诉讼文化的特征,来影响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存在密切关系。不仅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法律文化对其他文化形态具有支配作用。法律文化是主导性文化,决定着其他文化形态的方向和发展,并为其他文化形态服务;文化建设必须和法治建设同步。其他文化形态影响法律文化,并和法律文化一起发展。法律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中有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子,法治建设中有文化建设的贡献。在文化建设中,突出现代法律文化的普及、加强文化建设中的制度转换,注重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和清理,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的构想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土壤,也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族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决定了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伟大智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其确切的疗效,较小的副作用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同,但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如何通过商标的保护使中医药在世界上独放异彩,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作用——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别于西方法律文化的显著特征即是"礼法结合",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不仅在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深深影响着当今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道德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上阐述道德在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步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受益于冷战后全球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成功地经受住了由西方发起并主导的全球化与民主化的双重冲击,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既与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又深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其在转型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将以契合法治中国建设为动力,在不断地向法治型政治文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力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这种主动性与渐进性的法治型政治文化的转型,既是维护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王巍云 《法制与经济》2008,(2):72-73,77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伟大智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其确切的疗效,较小的副作用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同,但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如何通过商标的保护使中医药在世界上独放异彩,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黄道炫 《政府法制》2013,(26):46-46
毛泽东、蒋介石读书最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毛泽东读史是为研究人,蒋介石读经是为琢磨心。  相似文献   

15.
现在已经步入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在这种趋势下,文化以各种媒介为载体,日益大众化。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精神精华的传统经典文本,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背诵读经的形式来实现自身的诠释,而应借助于现代传媒方式,对经典解读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实现传统经典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陆续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规。今年还制定、公布了《外资企业法》。中国开始重视吸收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合资企业不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引进外国投资的形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是必需的措施。一般地来说,外国投资者对接受投资国家的投资环境既小心又敏感。尤其是向外国大型投资,往往犹豫不决,只要有点儿风险,他们就不肯投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股份公司,股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是靠儒家的礼教维系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就将儒家的纲常伦理发展到了极端:实质上,则是借助天的权威来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只要下不犯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制度就可长久地维持下去。所以,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更是处处渗透着儒家思想,甚至“以礼入刑”、礼法合一成了刑事立法的原则。封建的法和礼相糅合,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的重要特色。封建的吏治、科举制度,是封建法制的重要内容。蒲松龄的…  相似文献   

18.
法文化视域下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是整个中华法文化与藏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爱的伦理判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与对青藏高原的社会态度等有机结合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体现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精髓与核心。代表中华法系的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法源的中原传统法律思想与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法文化视域下的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诸法合体,体系独特,内容丰富,是世界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站在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研究这些本土性传统法文化,不仅对现阶段藏区社会的稳定发展有所裨益,而且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立法,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效实施,丰富中国法文化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推动21世纪的中国法治建设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观是不同时代国家或民众对儿童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它反映出特定时代对儿童群体的地位和价值等认识考量。纵观新中国7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首先是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革命"时期,儿童观发生错位,"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由此,新中国近现代儿童观念改造得以确立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法律文化自古有之,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而且还走出国门,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文化。因此,传统法律文化必须在新的环境下融合与发展,进行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