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家芳 《求实》2012,(6):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必然产生相互作用。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具体实际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认识中国具体实际的最好武器;是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方向的最好向导;是制定和执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行动策略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春梅 《世纪桥》2009,(24):14-15,33
新时期由于社会思想复杂多元,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及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总结.有个重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那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坚持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不是它的具体结论.我们在实践中应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以便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必然产生相互作用.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起检验证实、正本清源和丰富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由于社会思想复杂多元,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及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不仅凝结了党百年来的实践经验,而且也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点的深入阐述,印证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究两者结合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我们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定位,对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爱军 《奋斗》2023,(1):50-5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当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经百年党史被证明了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其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对食物的珍惜和崇拜,是儒家文化传统。古圣先贤谆谆教诲万民,金玉珠石饥不能食、寒不能衣。那你说是金玉珠石贵重,还是食与衣宝贝?!先人“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胡锦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镛 《探索》2007,1(2):8-12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解放运动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 8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郑重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就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必须将马…  相似文献   

13.
张宇 《世纪桥》2012,(9):102-102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围绕着新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改革就呼之欲出了,教学内容的讲什么、怎么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中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方式都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论"的教学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一是强调把握狭义马克思主义与广义马克思主义的张力,在讲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授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二是强调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教学重点,并据此讲授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强调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的不同层次、内在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等维度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贾延儒 《湘潮》2015,(2):33-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必修课,更应该帮助即将迈向社会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其作为一门公共课而言在施教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尚有许多普遍性问题亟待重视并解决。本文通过对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为主体所凸显问题的浅析,得出师生不能良性互动的主要原因是"认同感"不够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加课前调查"这一举措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解析人们误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例子:误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性质、教条式理解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国家性质理论、曲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通过分析误读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误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留彪 《世纪桥》2012,(11):38-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在构建这一科学体系中,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灵魂的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点,这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不同认识.认识不同,源于标准不同.根据毛泽东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判别标准有两个: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开始“创造些新的东西”.照此标准,笔者认为,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肇始:二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厘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等,也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东西”,包括指明中国革命的对象与动力、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地位及作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奋斗路径和目标等.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不断向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依托,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载体,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武装,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学术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研究与教学脱节是高校长期存在的现象,是造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中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正视教学与学术研究脱节的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术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积极创设以学术研究推进"原理"课教改的机制,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着眼点,促进"原理"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