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祖发  方健 《理论导报》2005,(12):12-15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远大目标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 ( 2 0 0 1— 2 0 0 5年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第一 ,国民经济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有显著的提高 ,为 2 0 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 0 0 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经济奋斗目标 ,是因为我们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目的所决定的。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相似文献   

3.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所有这些重大政策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近年来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进展,但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公共需求增长状况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公共服务供给滞后已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公平分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满足处在最基础的层面。与过去的计划有所不同,《建议》在两个部分中论述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要求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需要是主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需要作为客观需求的反映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0,(23)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要的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又进一步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今天,我们党执政,首要的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必须始终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落实到提高领导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是指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摆在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增强国家教育科技实力以及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培育知识经济,提高教育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达到强国富民的根本目的。因此,探讨"科教兴国"思想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创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齐卓颖 《山西青年》2022,(9):128-13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舞蹈艺术人才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输出者,为了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本文以创设新型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董小焕 《共产党人》2006,(23):37-38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物质基础。目前,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全国中等水平滑落到落后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佟斐 《学习月刊》2013,(10):22-23
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30余年的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面貌的焕然一新,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而向前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更是人民不断获取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回顾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相契合的特征,在深入了解中国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促进两者双向建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综合国力的水平在不断增强……但如果把我们这个充满希望而又纷繁复杂的社会比做一部大型交响乐的话,你就会发现,在雄浑、激越、昂扬的主旋律中,还不时地出现一些嘈杂乃至刺耳的音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党和政府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民的主观生活感受,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把人民生活幸福上升为国家梦想。从生活水平到生活质量的历史演进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人民对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必然在实践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提高,最终引领中国成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红岩春秋》2014,(11):92-92
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0年来悦崃镇农业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目前已基本形成“3+5”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即马铃薯、辣椒、畜牧业和中药材、蔬菜、魔芋、寺院香米和绿壳蛋鸡,已成为全县农业大镇。如今,寺院贡米、绿壳鸡蛋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士家特产,供不应求。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136元,是30年前的75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晓萍 《奋斗》2006,(3):30-35
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增长,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延续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日益成为中国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医疗服务水平与人民身体健康的需求不相适应,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而且十分尖锐和严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子进 《实践》2002,(3):30-3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实践,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贫穷和落后面貌,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价值,即满足西部城乡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20多年前开始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发展,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建设》2000,(12):1-1
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党。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特别是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央和地方,西部开发和东、中部发展,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重大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拓宽党在各个领域联系群众的渠道,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