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员“下海”与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务员出口机制和高官"下海"现象 公务员退出机制是政府组织新陈代谢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退出机制是指对公务员通过辞职、辞退、退休等方式退出公务员队伍的行为做出规定和限制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包括退出时的机制和退出后的限制.按退出的主动程度,公务员退出可分为主动退出,如辞职,非主动退出,如辞退和退休两种形式.按退出的程度可分完全退出和非完全退出.非完全退出的形式包括停薪留职和带薪退出两种情况.非完全退出的形式是在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燕  夏琼 《求实》2009,(Z1)
2008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提出,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这意味着国家将建立并完善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使公务员队伍这个封闭的系统可以更好地吐故纳新。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角     
公务员将建立正常退出机制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局2008年下半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昔日被视为"铁饭碗"的公务员将建立正常退出机制和辞退规定。《通知》指出,今年刚刚挂牌成立的国家公务员局下半年加快了《公务员法》配套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退出机制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建设却较为滞后,严重制约了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从转变观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相关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将有利于拓宽和理顺官员退出渠道,规范退出行为,形成有进有退、能进能退的公务员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的契机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竞争性和流动性。在分析目前我国公务员的“退出”渠道、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若干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的契机以及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公务员局连发了<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和<公务员考核规定>,并开始执行.其中规定:连续两个年度被评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将被辞退.媒体评价,这一规定标志着公务员队伍有了淘汰机制,但这种淘汰机制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本人深以为然.比方说,某一公务员隔一年被评了一个"不称职",连续多年如此,按照本规定,他应该不会被辞退.这个结果多少就有点儿滑稽.  相似文献   

7.
凭借父辈权势、以非常规方式进入官场的"官二代"现象频繁出现,对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党的建设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必须坚决予以破除。既要树立正确的人才选拔导向,又要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选人用人工作中相关利益人的回避机制及公务员退出机制,从根本上治理和破除"官二代"现象,打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阆中市本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需要,对云台乡、河溪镇、天宫乡等11个乡镇的乡镇长职位进行公开选拔.一次拿出11个正职职位公选,这在阆中乃至整个南充市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丽 《世纪桥》2010,(15):155-156
我国目前推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凡进必考"保证了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素质,但在"出口"问题上,尤其是退出制度的推行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因此,有效克服公务员退出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疏通和扩大"出口",对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君琦 《前线》2014,(7):95-97
公务员聘任制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公务员队伍中的具体实践,它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途径。如何看待公务员聘任制,它对公务员管理制度变革产生怎样的影响,这--N度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怎样稳妥推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公务员聘任制为现行公务员管理体制注入活力。现行公务员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种终身制,缺少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公务员一经录用,无法定事由、不经法定程序,不得辞退。  相似文献   

11.
“引咎辞职”制度给人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设有“退出机制”的思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和淘汰,就像一条铁链上紧密相扣的几个环节,而我国缺少的恰恰是最后一环。按照公务员制度的原则,像那些个人能力平庸,工作成绩平平,却一直占着位子不做事的人就应该予以淘汰,没有必要以“引咎辞职”的名义进行岗位调换,更没有必要让他们继续留在公务员队伍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开创了中国反腐工作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之下,公务员滋生腐败的权力空间越来越小,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公务员的心理压力。推进公务员反腐心理的正确调适,必须从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党性修养、心理预防监测、为政观四个方面着手,始终不渝推进反腐工作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了。而且,有些公务员已经萌生了退出的念头。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答案,真的是既可笑又可气还可恨。公务员,一个正常的职业,如今却因"禁令"而萌生退意。真的很难想象,这些被称作"公仆"的公务员,竟然会将自己与"禁令"所限制的内容紧紧绑在一起,在不能继续吃喝收礼等以后,便认为公务员"不好当"了。  相似文献   

14.
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制度,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构建不合格党员"三位一体"退出机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从运作环节的视角提出了构建这一工作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3,(6):46-47
<正>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诚信滑坡、道德失范的现象在一些人身上甚至在个别国家公务员中时有表现。因此,日前国家公务员局下发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对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并将其纳入"十二五工作规划"。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机构中的"细胞",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权小责任大"的纠结和困扰.而作为干部,其对自身的政治前途亦是深表关注,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公平规范的干部选拔机制,破除成长中的"天花板"阻隔,领导的关爱和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正>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是贵州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拓宽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探索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创新之举。5月4日,贵州省首次"聘任制公务员"公开招聘试点工作网上报名启动,贵阳市、遵义市、贵安新区的7家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8名聘任制公务员。这8个岗位是: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城乡规划编制高级主管、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助推国企改革发展高级主管、贵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金融创新工作高级主管、遵义  相似文献   

18.
周美雷 《新视野》2012,(2):69-73
我国地方公务员培训资源亟待整合.地方公务员培训机构数量众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培训经费浪费惊人.传统计划体制的培训模式给公务员培训体制和机制的深化改革造成障碍,必须重新审视和创新我国地方公务员培训机制,转变传统的公务员培训理念和观念,培育和完善地方公务员培训市场,整合和重塑地方公务员培训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要素,特别是需要切实转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职能并予以重新定位;必须重新审视和界定公务员培训管理部门在公务员培训中的职责、边界和作用,合理区分公务员培训宏观规划、政策制定、管理监督与公务员培训市场的运行、市场主体的运作的界限.只有最终实现由市场来主导和配置公务员培训资源,由市场来评价和促进公务员培训的绩效,才能有利于落实党和政府对公务员培训的新要求,切实提升地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权利保障是指为确保公务员权利最终实现和防止公务员权利受到侵害而采用的制度化设计。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因此,公务员权利的许多保障制度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地方。本文试就我国的公务员权利保障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的关注,从而促进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已落下帷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公务员考试再度升温,报考人数和招考比例创历史新高.中央国家机关的97个部门10282个职位吸引了近百万人报考,比去年的报考人数54万人增加了近一倍,报考与计划录用比例高达48.6:1,而在一些热门职位上,这一数字更是超过2000:1,共有5个职位超过千人报考.公务员报考的火爆场面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白热化程度,远远胜过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