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葛美菊 《各界》2011,(12):69-71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5月,日本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大批日军入关,以武力相要挟。10月,日军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11月,日军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活动”。与此同时,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加紧演习,进行挑衅。日本特务到处横行,大小汉奸及日本浪人公然游行,叫嚷“...  相似文献   

2.
赵清竹 《侨园》2006,(5):10-12
陈永栽,菲律宾著名华人实业家,被誉为“菲律宾商界的传奇人物”。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先后投资菲律宾的烟草、啤酒、金融、航空等行业,均取得骄人的成就,获得了“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等诸多响亮的称号。到20世纪末,他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陈永栽先生曾于80年代初任数届菲华商联总会副理事长,1999年3月16日当选第23届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现任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在华人社会中拥有德高望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秦策》上讲,一次,三国联盟攻秦,兵逼函谷关。秦王感到形势危急,想割让河东之地与三国讲和,就找来楼缓商量。楼缓说:“割去河东,对国家是个很大的损失,但免于外患,对国家又有很大好处。这样事关国家兴衰利害的大事,大王何不召公子池来问问呢?”秦王召来公子池。公子池听了秦王的意思后说:“讲和大王要后悔,不讲和大王也要后悔。”“为什么?”秦王问。“大王割让河东之地而讲和,三国退兵走了,大王一定会说:‘真可惜!三国就要退兵了,我却把三座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我忽然生发出一点不合时宜的“怪想”:当年的中国,当“汉奸”的何其多! 并非信口雌黄,据权威资料公布: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击了侵华日军的70%和伪军的100%。这“100%的伪军”有多少呢?无考。但据同一条权威资料,被歼的伪军约为120万。如此说来,这支“汉奸队伍”至少有“百万之众”,虽然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5.
严明 《瞭望》2005,(43)
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中亚三国之行后随即访问了法国,先后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进行了会谈。当年因为法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交恶而曾经扬言要“惩罚”法国的赖斯,此次巴黎之行却一直保持着满面笑容,刻意凸显“亲善”。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还用教名直呼法国外长,颇显亲切,而后者也声称:“美国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利益也是我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长青友谊     
瓦尔纳专电 在“6月玫瑰红似火”的日子里,在“玫瑰之国”保加利亚的滨海名城瓦尔纳的州委大楼前,数万群众在红玫瑰盛开的广场上挥动中保两国国旗欢呼“友谊、和平”,赵紫阳一行同保加利亚群众一起载歌载舞。这欢乐的场面似乎印证了赵紫阳在东欧五国之行开始时引用过的一句德国谚语:“开端好,一切好 !”赵紫阳当时曾用这句话预言,他的五国之行将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理论参考》2008,(6):28-29
2008年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踏上了被他称为“雨过天晴之旅”的大陆之行。  相似文献   

8.
朝核僵局僵在美朝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务卿赖斯7月9日展开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除了前往泰国了解东南亚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无疑是赖斯此行的“重头戏”。就在赖斯开始她的北京之行时,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也  相似文献   

9.
“小汉奸”三字对他的刺激 1922年10月20日,日本鹿儿岛山间一幢农舍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中国湖南沅陵的留学生周佛海,母亲是湖南姑娘杨淑慧。周佛海为新生的幼儿取名“周幼海”。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时期的"汉奸"乱象一直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谈而不精"的问题。也是困扰研究者"悬而未决"的问题。更是使读者"困惑不解"的问题。期间虽有学者多次谈及自己的疑惑,也有学者对此期的汉奸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但都未全面对该时期的"汉奸"乱象进行精细的划分,深层次的历史探源,以史为鉴的历史审视。借助学者之疑思,笔者就该时期"汉奸"群体之类分、"汉奸"乱象之探源、历史眼光之审视三个视角,浅议对该时期"汉奸"乱象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俭 《瞭望》2003,(49)
说起公民杨立荣,有人称他为“告状大王”,有人把他叫做“杨大胆”,还有人笑他是“瞎折腾”、“太荒唐”,甚至有人竟说他“无事生非”、“神经不正常”。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宋哲元守土华北功不可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哲元守土华北的主要功绩有五个方面:牢牢掌握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决策大权,决不让实权落在北洋余孽及汉奸亲日派手里:顶住日本要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冀东伪政权合并的图谋,镇压汉奸武装和取缔各种伪自治组织:坚持“抢口不对内”,拒绝与日方签订中日共同防共协定;服从中央训令,不与日方正式签订华北经济提携协定:在日本军事威胁面前针锋相对,不甘屈服。  相似文献   

13.
伦敦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月7日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三次英国之行,也是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对英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戈尔巴乔夫此次英国之行受到欢迎的规格是空前的。分析家说,他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短,但访问目的则达到了。戈尔巴乔夫此行的目的很明显,为他由198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单方面裁军开始的“和平攻势”,打开欧洲突破口。 这次英国之行,是戈尔巴乔夫计划中今年对一系  相似文献   

14.
7月上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借参加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之机,出访亚洲。这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其意义超出了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7月5日临行前,克林顿在美国的西大门旧金山发表重要演说,向亚洲“传递重要的信息”。访亚期间,克林顿于7月7日和7月10日又在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和韩国国会发表两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构想。克林顿的亚洲之行向亚太地区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前景如何,本文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瞭望》1989,(50)
复旦大学最近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的系列讲座。新闻系86级学生,“未来记者南疆考察队”中的唯一女生梁泓,以亲身经历所作的《中国国情与当代大学生的任务》的演讲,博得了师生们的普遍好评。 “120天的南国之行,从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红土地到充满‘淘金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坛,有人称为“五世同堂”,也有人称为“六世同堂”。不管再分几“世”,最年长的当推居住北京的叶圣陶老先生了,他早已过了90,不料竟在春节前夕辞世。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先生不比叶老年轻,前二年也已过世了。上海还有一位90开外的作家,这就是常被人们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先生。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胡荣华到上海郊区农村去。农民看见“象棋大王”来了。纷纷要与他对奕。他在胜了众人之后,却也有一局棋输给一个青年农民,那位侥幸取胜的农民自谦道:“我是‘野路子’。”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首届鞋业大王博览会上,“皮鞋大王”的名头,竟出人意料地让一位来自乡间的企业家——地处河南东部一小镇的祥鸿鞋业有限公司经理朱祥杰夺走了。汇集京城的上百家鞋厂的经理们,不由得相继来到祥鸿公司的展台前,想看看农民那双粗黑的手,怎么会做出这么精巧的鞋?  相似文献   

19.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20.
4月底到5月份,美国先是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后又派国务卿鲍威尔两次赴中东,鲍威尔5月的第二次中东之行以斡旋巴以和谈为主旨。美国推动“路线图”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尚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