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实施封山育林,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马边河流域现状的基础上,对马边河流域的水量、取水量、饮用水质、纳污能力、水电开发、水生态生境和河岸生态等的改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马边河流域生态,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区生态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对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三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潜力与优势及其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三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辽宁发展香菇产业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热量资源非常适于香菇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培养料资源丰富;三是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四是食用菌科技队伍力量雄厚。发展香菇生产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又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应趁目前香菇生产的大好势头,努力使其成为东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武陵山区是全省集中连片的经济欠发达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复杂,生态建设任务重。在举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迫切。湖南武陵山片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借鉴各地区成功经验,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和税收机制;设立专项生态补偿基金,化解生态补偿资金匮乏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地震灾区生态的恢复重建要深入开展灾后生态影响评估,要科学编制生态恢复重建规划,要加快实施生态恢复重建项目,积极研究生态恢复重建政策。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作为东北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城市化、工业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遗留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与关切。因此,辽宁市民作为城市真正的主人,积极投身于生态城市建设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全面提升市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修复的实践需要日益突出、自然学科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地方立法趋于丰富的时代背景中,关于生态修复制度的基本研究却处于阙失状态。对生态修复制度的核心概念、法益、制度边界、义务主体、实现路径的基本研究是探讨制度构建的学术地基。生态修复制度核心要义在于根据受益者负担原则要求受益者对污染行为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而造成的生态失衡承担恢复、修整并使之实现良性循环完善,达到这一核心要义必须采取预防性、社会化、公私兼济的环境法律应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基层实战部门调研,开展山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的研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其在时间、空间、事故形态和气候条件下呈现的内在规律性,是进一步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园林的理论,分析了城市公墓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意义,提出了绿色公墓的全新理念以及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对策,旨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公墓的环境建设,使城市公墓真正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公墓的可持续利用,有力地推进殡葬事业健康、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进入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真正建成生态文明国家,其内生动力源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等多种行为主体成熟积极的生态自觉意识。为此,培养和发展各行为主体的生态自觉意识,构建起持续有效的生态自觉意识生成机制,必将从根本上对建设中国特设的生态文明事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要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需要以生态的视角来研究和探索。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经济人学观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生态透视。  相似文献   

14.
审视当前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刻不容缓,新形势新任务下,提高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必须从配强班子、激活队伍、发展经济、健全制度、创新载体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环境犯罪作为对水源、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犯罪类型,不仅需要适用较为严厉的刑事制裁措施,而且需要救济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司法机关在梳理分析生态司法修复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修复标准不统一、修复方式单一、监督不完善、修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基础上,提出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机制,实现环境犯罪案件办理生态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是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和我国都在探索的关于协调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和谐关系并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城市将会是体现该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主要载体,而政府和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的培养以及生态公民社会的育成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将发挥主体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既与其自身生存及发展相关联,亦关乎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求党与政府务必将“保护生态、解决生态”问题置于基本的政治活动中,以推动“生态文明”的合理构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依生态学原理为导向,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及环境之间,努力寻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便要求党与政府树立、强化“生态为政、生态法制、生态行政”的观念及意识,力求形成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的协调问题。因此,探讨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如何正确处理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艺生态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各种类型、形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状况。文艺生态研究就是对文艺多样性的重新发现和认识。这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生态问题;所涉及的是不同国家、族群、社区的文学艺术活动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传统、活动样式、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如何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和谐共生、繁荣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和自然环境生态问题一样,也是关系到对人类文化危机的认识,因而同样是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有重要关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以矿起家,以铜为业,因铜而兴,也曾因铜而困。新中国成立伊始,东川依铜建矿、依矿建城,成为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在随后40年里,从这座“铜都”生产出来的精矿含铜达50多万吨,并产出了价值60多亿元的铜、金、银等有色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