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联哲学有两个基本特点自觉地为政治服务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它们是苏联的国情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的产物,是与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相适应的.人们批评它们一方面限制了哲学家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片面强调了科学理性,对人和人的主体性、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忽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对俄罗斯社会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包含着崇高的精神追求,是不能简单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对于它们的选择问题上,我们曾经遭遇过生存上的尴尬,今天又遭遇到道德上的尴尬.当我们回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非",也要看到其中的"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效率或公平的狭隘视野,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以德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记者:黄教授,您好!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您的新著《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出版。从这本书的内容看出,您近年的研究重心无疑是在"中国道路"这个主题上。那么,能否谈谈您研究"中国道路"的缘起?黄宗良:好的。本来,我并不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而是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苏东问题的。但是,讲国外社会主义显然不能不讲中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我顺理成章地把侧重点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说,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作为治国方略的"以德治国"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对于我们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模式,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顺利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苏联没有搞好的正是我们贯彻落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志文 《求实》2005,3(Z1):10-12
一、一个根本前提:走自己的路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和观念,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被凝固化、神圣化,认为坚持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违背它就是违背社会主义.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对此早有察觉,曾经提出对苏联的教训要引以为戒,也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并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设想时,较多地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能不能跨越以及跨越的条件等问题,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实践方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仅仅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第一次跨越的实现,即政治跨越的实现,而经济上的跨越,既是巩固政治跨越成果的基础,又是实现文化跨越的桥梁.透视"卡夫丁峡谷"的动态变化,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实现经济文化超越和把握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关键词]重要政治任务 [人民日报评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重大的理论意义、重大的实践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当前,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5·31"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它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更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勇气,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实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贯穿于全部实践过程,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和伟大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念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公有制、有计划发展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能坚持和完善.必须站在时代与时代主题的历史高度认识斯大林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他创立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坚持和发展,突破不得.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11,(1):58-62
邓小平缘何提出"中国特色"沈宝祥在9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在我看来他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抛弃苏联模式。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主要是照搬苏联模式,而实践已经证明,采取这种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成功。他针对"苏联模式",提出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和公权力的这种交互作用,是贯穿于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党建研究的众多角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视角,可从党政关系、党内民主、基层党建、腐败治理四个基本方面来展开讨论。党政关系是执政党建设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因为它关系到掌权的方式是否科学、有效,更因为它决定着党的自身建设的目标和行为方式。发展党内民主,不仅仅成了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内关系的需要,也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切入点,这本质上是一个如何既遵循民主政治的规律、又体现中国特色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延续苏联模式缺乏民主的弊端,也不可能采纳西方多党制。一个合适的选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民主。改革开放后,基层党建已经从过去的行政依附型向国家与社会结合型转变。不过,这种转变仍是不确定、不稳定的,有时是摇摆的。基层党建怎样在公权力和社会之间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关键点,是一个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对腐败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我们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的深化过程,并逐渐用现代政治理念看待权力和腐败的关系,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重要观念,并对反腐败斗争从制度体系上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设计及实施,未来反腐败体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回答我们党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和理论勇气,提出了"三个标准":一个是识别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准:"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一个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主要标准: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财产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党一直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竞和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同志团结起来,依靠人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水平,进入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其长期坚持苏联模式的结果。苏联模式又叫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将市场经济灵活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干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论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同前苏联模式混为一谈,并提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这种概念是"可疑的",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是一个"假命题"。那么,究竟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