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2020,(7)
正黄河水静如明镜。在这片弯套里,两岸高柳成行,大杨树叶子哗啦啦响。树下就是水面。那水面上波平浪息,连一点儿皱纹都没有。斜阳照过来,金黄灿烂,把大杨树的影子拉得老长,拉长到河心洲去。对岸的树下,有下网的老汉穿了皮裤,去河心里扯浮漂。一条小船,就荡悠悠地撑出来。这不是黄河下游最普通的景致吗?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从济南的泺口一路飞下来,在那些雄伟的大桥与大桥之间,大片的沃野上,黄河水就是这样波澜不惊。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一片睡着的湖面。  相似文献   

2.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圆明新园的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圆明园,这个历史上的“万园之园”,曾经凝聚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上的无数瑰宝;如今留下一片遗址,记录着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与耻辱。多少年来。它引发着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哀叹!牵动着炎黄子孙复杂的思绪和情怀! 福缘门村,曾经是圆明园一百多处景点之一的“洞天深处”,经受了和圆明园同样的兴衰和荣辱。而今,这个方圆20余里的风景圣地,已变成一个住有700多农户的村落。近年来,由于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近60名艺术家,其中主要是画家在此聚居,被冠以“圆明园画家村”之名而重新“火”  相似文献   

4.
谭云 《瞭望》2005,(30)
从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出发,当笔者通过媒体了解到圆明园防渗工程问题时,第一反应是选用地球赋予的天然材料——粘土。经过仔细查找专业文献及与同行们研究讨论,我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一些水土界面专家的认同。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整改措施,主要采用了天然粘土防渗的观点,现将这一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它被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4,(2)
隆冬季节,北方的田野里叶落草黄,北京西郊圆明园废墟上。更是一派萧瑟景象。可谁能想到,在圆明园的断雕残垣间,每天都有成群的青少年不畏寒风侵袭,前来探求过往协史的教训,汲取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力量。羊坊店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举行少先队会。孩子们把自己采摘的一盒树种赠送给圆明园管理处,并写诗朗诵道:“面对衰败荒芜的废墟,谁能想到它曾是一座驰名中外的‘万园之园’。是谁在这里点起罪恶的大火,把你化为灰烬?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往日的屈辱将化为振兴的力量,献上一  相似文献   

6.
7月7日上午,环保总局正式对外公布圆明园防渗工程最终的环评结果,要求圆明园防渗工程进行全面整改。至此,社会广泛关注的圆明园环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7.
这次被佳士得拍卖的铜猴首和铜牛首以及被苏富比拍卖的铜虎首和镂空六方套瓶 ,都是圆明园文物。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是1860年英法联军中洛克爵士从圆明园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此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瓷 ,是乾隆八年(1743年)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研制并晋献给乾隆皇帝的创新之作。另外3件文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铜猴首及铜牛首 ,同属圆明园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4件珍宝的总估价超过二千万人民币。大水法是1744年来中国的法国神父蒋友仁设计的。这座中西合璧的十二生肖报时喷泉 ,以兽首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  相似文献   

8.
圆明园被毁至今年已经一百二十五载。这个举世知名的大型宫殿园林群,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但是,历史上留下的文献资料和遗址上呈现着的山水轮廓与平面布局,仍向人们显示着它在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今年,有三个日子值得我们好好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130周年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90周年。 这三个日子记载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蒙受的屈辱和灾难,也是我们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之下,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标记。正如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一样,我们也不会忘记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曾经身受的欺凌与屈辱。虎门的烟尘、圆明园的火光以及八国联军的铁蹄,都将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在这一期里,本刊发表的封面文章《圆明园罹难130年祭》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事件之所以举国瞩目,是因为圆明园作为国耻纪念的遗址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重要性。围绕“防渗膜工程”所牵涉的多种问题(出租湖心岛、违规建造宾馆、毁坏古河堤、破坏地面植物生态等),凸显了圆明园管理问题的严重性、综合性,也显示了“防渗膜工程”绝不仅仅是个“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圆明园铺防渗膜和破坏植被事件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如此义愤?如果密云水库铺上防渗膜和改造为人工景观会有如此大的社会震动吗?圆明园的特殊就在于它不仅仅是文物和遗址公园,也是一种精神和情感。圆明园的命运浓缩的是中华民族几百年的沧桑,其一草一木都触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神经。这一次的违法施工,乱伐滥铲相当于砍在中华文化的颈椎上了。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13)
近半年来,围绕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很多。我认为不宜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圆明园,理由有七:第一,圆明园遗址记录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更记录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和末代封建王朝满清政府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常华 《民主》2015,(1):47-48
<正>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雍正崇佛,还重道,现存于故宫的《清人绘胤禛行乐图像册》中,有一幅胤禛穿着道士服装的图,图中的胤禛手持拂尘,显出潜心向道的情怀。雍正对道家的喜爱始于皇子时期,早在潜邸时,就开始烧制、服用丹药,并做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雍正不仅重道,对看相、八字等江湖术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复苏     
今年6月1日,接到我老伴在台湾的胞兄袁雪门二哥来信,说是将于6月4日,由儿子袁冀陪同,乘飞机自香港来成都,住在锦江宾馆,心中自然很高兴。但是,知道他要住在锦江宾馆,不免又有些心悸,那可是比省委机关还难进的衙门。省委机关只要检验了工作证就放行,锦江宾馆就是几个工作证也进不去。 空口无凭。话说1982年3月20日,我参加四川全省新华书店经理会议,住在锦江宾馆。会议期间,我老伴从雅安出差路过成都,她满身大汗赶来看我,并出示了工作证,门卫不让她进去。我又陪她到隔壁接待室办了会客手续,门卫仍然坚持不让进去。我有点冒火了,我向接待员说:“你这接待室凳子没一张,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的最后一张日历翻过去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眸过去一年世界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不禁令人百感交集,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复苏     
一九八○年春,塞上的早晨。一所位于黄河岸边的劳改农场的大门前,几位身穿警服的女干部微笑着送出一个年轻姑娘。她,圆圆的脸,黑亮的眼睛,匀称的身材,显示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美。她向送行的女干部深鞠一躬,告别而去……这个姑娘叫小梅,是宁夏一家电厂的女工。两年前因与社会上的红男绿女混在一起而堕入深渊,被公安部门送到这里劳动教养,今天期满释放了。恢复自由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人,而她一想到将来,不免感到迷惘和恐惧。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是中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廷园林,它初建于康熙年间,大规模扩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可以说是清代鼎盛时期宫廷园林的—个代表作,它的成就代表着我国后期封建社会造园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但同时也是终结的标志。所谓“乾嘉盛世”的表面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经济危机;不久西方殖民主义势力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封建锁国的门户。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军焚毁了圆明园,从此以后  相似文献   

18.
石志勇  张斌  李华 《瞭望》2020,(9):52-53
70岁的李小兰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爱热闹的她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正月:春节家里没有招待一个客人,家门口的公园关门、商场停业,平时拥挤的地铁开始空跑……一个多月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也让城市暂时停摆。从暂停到重启,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每一个决定都异常艰难,每一个人都斗志满满。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百姓,他们正在努力让这座千年古都,尽快从疫情阴影中走出来,恢复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4,(1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预测2004年世界GDP增长将比2003年明显加快。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多数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IMF预测200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9%,比2003年加快1.1个  相似文献   

20.
疫病袭城,多种时尚消费陷入低谷。然而,沉寂中也显示出种种生机, “五一”节刚过,北京市街道上的车流又开始增加,更给人增加信心,一些业内人士相信, “非典”过后,餐饮娱乐时尚消费业会有大幅度的反弹,而且已经开始的户外健身不会停下来,各种健身器材、体育用品前景看好,卫生知识还要继续普及,环保意识增强,所有有助于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的产业,都展现出持久的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