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  相似文献   

2.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来到中国工作80周年。1938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曾激励了几代人。而在此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向海外传播的是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  相似文献   

5.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26-30
白求恩是一位外籍共产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用手术刀创造了救死扶伤的众多奇迹,成为中华大地上家喻户晓的“白衣英雄”.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前线的战斗和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是,白求恩在抗日前线的战斗行踪,各地记载的资料,在时间上互有冲突,总的倾向是,多数地区都愿意把白求恩在本地区活动的时间说得长一点,例如有文章说,白求恩“到晋察冀后大部分时间在唐县工作和生活”(笔者按:“大部分”等于九个月以上),从而造成了对白求恩行踪记载上的混乱.因此,笔者对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一年半的战斗踪迹,进行了多方考证,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出来,敬请党史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医院,只要你说起吕龙大夫,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认识他的患者,都会这样对你说:“吕大夫不仅是一位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而且是一位心系患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院长。”与他一起共事相处的医院领导也这样评价他:“吕龙同志在医术上以白求恩为榜样,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为人上以雷锋和孔繁森为楷模,追求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1951年吕龙出生在伊盟准格尔旗一个农民家庭,6岁随父母迁到包头市固阳县。勤劳憨厚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能为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员,“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在救治伤员中手指受伤,感染败血症,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弥留之际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遗嘱,聂荣臻读到第一句:“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有泪不轻弹的他禁不住潸然泪下.遗嘱大部分文字是以平静的语气交代后事,白求恩提到了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写信通报情况,提到了离婚妻子的生活问题,提到了把遗物赠与同志、友人作纪念.遗嘱提及10名外国人和13名中国人,其中贺龙、聂荣臻、吕正操等叱咤风云的将领无须赘言,本文仅就与白求恩工作、生活关系密切者做一追述.  相似文献   

8.
提起白求恩,国人无一不晓,但谈到柯棣华,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柯棣华的感人事迹不亚于白求恩,他继承了白求恩的未竟的事业,在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整整战斗了三个春秋,他像白求恩那样,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竟然一度受到少数人的质疑和“批判”。有的人质问道:“世界上哪有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当年似乎预见到会有这种责难,他举例说,列宁就是一个只讲工作、不计报酬的大公无私的人。其实,除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外,无数革命先烈、大批英雄模范,也是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推崇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推崇雷锋同志“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些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品德,教育和影响了我国…  相似文献   

10.
最近,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深受感动。杨善洲同志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对党赤子般的忠诚,对人民大山般的情怀,对事业火一样的激情,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1938年初,白求恩冲破重重阻挠,不远万里到达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而在此之前,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传播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省涞源县境内有一块黄土岭战斗纪念碑,《黄土岭战斗纪念碑文》上有这么一段话:“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率领医疗队亲临战场,出色地完成了救护伤员的任务。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  相似文献   

13.
康克同志,河北安国县人,1907年出生,抗日前系北大学生,原名史凯元,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从延安到晋察冀,为“身体健康,克服困难”改名康克,意思是要参加革命,就要身体健康,遇到困难就要克服。他一生从事卫生教育事业,始终没有离开白求恩医科大学,这在老干部的经历中是少有的。他曾和老一辈卫生工作者白求恩、柯棣华、江一真、殷希彭共同工作,度过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热情宣传白求恩精神,两次出席全国白求恩精神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革命老区河北省唐县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白求恩、柯棣华生活、战斗并以身殉职的地方,至会留有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陵墓等一批重要文物及遗址。五十八年前,毛泽乐同志指出的“学习白求恩”的号召,一直是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牢记在心、时刻不忘的誓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急馆也就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市委的要求,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6.
1950年12月31日,正当全国人民满怀喜悦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元旦喜庆之日,在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里,党和共和国的领袖,正挽起宽大的衫袖,挥动着如椽巨笔,写下一行行深表痛惜、深情追忆的文字:“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上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这是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的出版亲自撰写的火一样炽热的题词.历史,后人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7.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前,奋斗不息.今天讲述的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创造两院辉煌业绩者、河北唐县白求恩医院院长吴立国,便是一位白求恩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  相似文献   

19.
戴旭光 《求是》2005,(19):55-56
白求恩军医学院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由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倡议并参与创建。在我们这所院校,白求恩精神一直是校魂和传家宝。历届党委坚持弘扬白求恩精神,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军地培养了大批“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务人才。一、把白求恩精神纳入思想教育“主旋律”,坚定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在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我校有着优良传统和成熟经验。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我们进行白求恩精神的教育,一直比较顺利、成效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每每读到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中一段话:“当我得到白求恩逝世的消息,看到他的临终遗言,想起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边区卫生工作的建树。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止不住涌出了热泪。”就回想起我在聂帅身边工作时,亲眼看到两位伟人的深厚情谊,内心感慨万分。战争年代,死人的事是常有的,许多革命同志牺牲后,聂司令知道了,他总是无比伤心,但又总是把悲痛化为力量,而没有见他流过眼泪,唯独白求恩在前线牺牲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