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康乐县,有一位被回汉群众亲切地称为"水龙王"的人,他就是县水电局局长马生荣.因为康乐县十年九旱,水利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有一首民谣"人在高处走,水在沟底流,挑水发了愁,渴死老黄牛."  相似文献   

2.
网闻摘录     
正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人往高处走也要重视从"低处"起步,从基层干起,向群众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不能一味想着"高攀",而忽视基层。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在基层一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夸赞,彰显出巨大的人生价值。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了解实情又深知群众所需,既有深厚的百姓情怀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妥善解决群众普遍  相似文献   

3.
贾大福 《先锋队》2010,(5):35-3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往高处如何走?怎样走?为谁而走?却令人颇费思量。有的人,往高处走,追求真理,胸怀祖国和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如孔繁森,奏响了人生高亢的旋律;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极端个人主义发酵膨胀,殚精竭虑朝思暮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前途”,构建自己的安乐窝,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人往低处走     
《党建》2008,(10)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登高可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处风光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也别忘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当官  相似文献   

6.
正在邯郸市农村金融战线,活跃着一名干将尖兵,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岗位忙碌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坚持"人往高处走、心往农民想、钱往农民投"的原则,在经营上创新,在服务上提升,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作用,紧紧围绕县域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产业和养殖业,将支农举措不断引深,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地方政府满意,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多赢"局面。他就是市政协委员、河北省联社邯郸办事处党委委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赤峰市敖汉旗水利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民生水利实践活动",以128名党员为骨干的全局214名水利干部改"四风"、接地气,赢民心、聚合力,出现了水利干部下基层——人往低处走、水利事业攀高峰——水往高处流的喜人景象。水往高处流,滴滴润民心2月28日,春寒料峭。旗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彭国良带领调研组下乡开展"民生水利大调研",轻车简从来到新惠镇龙凤沟村烧锅地组。村民组长谢红光满脸愁云:"我们组38户,分散居住在大沟东西两侧。冬天化雪水吃,夏天接雨水吃,不下雨就拉水吃,拉水得到2公里外的  相似文献   

8.
兴元 《共产党人》2004,(7):51-51
人才作为世界上惟一的有思想的资源,先天具有向最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中流动的特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效应,倍加明显。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才“倒流”,是相对人才的传统流向,即所谓“人往高处走、往好的地方流”而言的,是人往“低”处走,往“差”的地方流。此种人才流动虽谓之“倒流”,但并非真正倒流,而是优秀人才从人才密集、有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地方,流向国家建设事业更需要、更有利于发挥作用和锻炼成长的地方,流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主战场,这是对国家建设和人才成长都有利的合理流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千百年来,这句俗语一直激励人们积极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为什么难呢?这“人往高处走”恐怕是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天之骄子”不把眼光总盯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再把收入看得实际一些,就业就不那么难了。一个家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毕业选择工作岗位时,家乡所在地的小城市向他连续送了几道秋波,可他心目中的工作地点是像大连、上海那样的大都市,在大都市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他宁肯等着也决不回原籍的小城市家乡就业。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交流应走出几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52条指出: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防止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交流的经常化也出现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影响了干部交流的效用,应该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误区之一:人往高处走,不提拔交流难。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思维的限制,将干部交流看作提拔干部的一种渠道,将干部提拔作为干部交流的一种理由。对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进行交流,多是“带帽”…  相似文献   

12.
山顶的留言     
一支地质勘探队正在向山里进发.这支队伍翻山越岭,已经走了几天了.山里的路特别难走,山势陡峭,河流湍急.开始时,他们用马匹驮着设备和食品,但后来的路马已经无法通过,队员们只好把马留下.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举目四望,四周峭壁林立,已经无路可走. 有一个叫萨沙的年轻勘探队员,仔细观察了一下说:"我觉得这儿可以走过去."萨沙决定自己先试一试,队长勉强同意了.萨沙一个人艰难地往山上爬.过了一会,上面传来了他兴奋的喊声:"你们都上来吧!上面的石头上有留言,有人曾从这里经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各地掀起了"引才"热潮,然而,很多地方和部门仅仅将引才工程作为彰显政绩的"面子工程",重"引进"轻"使用",因而也就"留不住",结果导致很多高层次人才"另谋出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人才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工作环境上的差强人意,职务晋升上的论资排辈,评优评模上的"平衡照顾",使得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潜能发挥受到严重制约,结果必然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引才"诚可贵,"留才"价更高。  相似文献   

14.
正逆"人往高处走"之训,作反其道之思,源自一位记者获奖。2011年"金话筒奖"颁奖晚会上,曲靖电视台记者左佑获奖感言说,起初我也曾希望经历重大事件、采访重大人物,但入行后发现在曲靖这个地方有很大局限,于是就想——如果不能上行,那就要乐于下潜,"为平凡人作传、记录百姓自己的历史"。这次的另辟蹊径,反  相似文献   

15.
胡本亮 《党课》2012,(8):79-80
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有志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16.
问路     
在庐山游玩.那天去看瀑布,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一程不见瀑布,我对同行的人说:"我不想走了,太累."同行者说,我来问问路人.问一位返回的游人:"瀑布还有多远?"答:"不远,就在前头." 走了 一程,依然不见瀑布,同行者再问一位返回的游人:"瀑布还有多远?"答:"快了,就在前头." 再继续前行,还不见瀑布,同行者...  相似文献   

17.
<正>13年前,他从贵阳到北京,再前往伦敦求学。如今返回贵阳创业。他的人生选择似乎不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常态。他做决定时心中那一把"标尺"是什么?他为何选择回到贵州创业?杨智杰是谁?在第三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贵阳展馆,他的简历印制在展板醒目处,作为贵阳市引进人才代表展示。他的背景着实很"硬":80后,贵阳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新兴生物医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攀";"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倾向,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基层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等现实情况,导致基层存在"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作用发挥不了,作用刚显现却又留不住"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使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让各类人才在基层工作生活得更加体面、更加舒心、更有尊严。一、健全选拔交流机制,确保人才下得去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基层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人手相对不足、能力相对不足、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20.
应该说,每个人都想进步,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人往高处走嘛, 政治上要求进步,职务上希望晋升,这是积极的,向上的。想是自然的,不想倒是不真实、不正常的。但关键问题是,一定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一、努力奋斗,顺其自然一个人在工作上、事业上,一定要奋斗。奋斗才会出成绩,奋斗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