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通俗而又系统的概括,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并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风尚的一面旗帜,也是检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功用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不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分析研究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含义 ,探讨了社会主义和私有制、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遍意义等问题 ,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科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社会主义看来,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造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分离,忽视了现代化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动态统一。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道路,成功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二是确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代表了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水平;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最新水平和未来走向的标志性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应当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这四大文明建设一起抓,实现四大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战略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从其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本质层面的理论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和成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回答这一事关"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时,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阐明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途径,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一些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继承前人探索成果和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着重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世纪,我们党又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认识和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从宏观上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概念,但是他的有关论述包括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内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启发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包括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邓小平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回答,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围绕“创新”这个思路,邓小平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如何创新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创新观。他认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创新是全方位创新;社会主义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等等。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创新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既有理论的思考又有实践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特殊进程 ,决定了社会主义面临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中完成了政治上、经济上反封建的任务 ,而没有完成文化上反封建的任务 ,这是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要完成文化上反封建的任务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论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刻内涵,突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界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范畴与协商主体,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目标,完善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系列论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与指导性,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宝贵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集中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理论,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能否保证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一直存在分歧 ,于是形成“反市场”与“亲市场”两种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开拓了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它既发挥了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又推进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初步体现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内在统一性。我国还需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不断向更高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17.
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 ,马克思主义者从本质、特征、模式等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内涵。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和内在属性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等方面在表现 ,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内涵的扩展和延伸。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正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在建设.本文在探讨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了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常地讲,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江泽民在阐述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时,包括三项基本内容。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三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发展生产力;二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突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三是社会主义模式或体制,突出了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