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琴美 《唯实》2001,(8):52-54
党的十五大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后 ,许多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 ,按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设想要求和到 2 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根据党的十五大以及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 ,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论述了我国的现代化进度 ,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其中以中国科学院2 0 0 1年系列报告为代表。报告认为 ,按照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化标准 (阿历克斯·英克尔斯标准 ) ,目前中国的“现代化实现程度”已达 72 % ;但实际上 ,同真实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恶化、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困境出现。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一并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此,欠发达地区应认真贯彻党中央改革精神,摒弃"唯GDP"论,推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从发展生态产业、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构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等多路径入手,全面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好、经济实力强的双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媒体披露,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以20年为首期,半个世纪左右基本完成。这样,西部大开发就与邓小平设计的第三步走和十五大提出的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吻合了。这就表明,西部大开发成功之日,就是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完成之时,就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日。 为了弄清西部地区今后50年的历史走势,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新中国一成立,周恩来就努力探索如何尽快解决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正确途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重温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战略演变:建国初到70年代末采取了平衡发展的战略,着重加快内陆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80年代到上世纪末采取了梯次推进的战略,让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和帮助西部地区发展;2000年开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全国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发展生态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英格尔斯对“人的现代化”的阐述入手,阐明少数民族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自身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三大障碍,并积极探索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九五”计划和15年规划的建议,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了出来,并明确指出:“从战略上看,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沿海多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十五大报告在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时。对“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问题再次进行阐述,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自觉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华峰 《理论研究》2002,(6):29-31
生态环境恶化是西部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生态恶化的原因,综合实施资源、产业、管理三个替代,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85—1987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上涨8.8%、6%、7.4%,今年以来零售物价指数又以二位数的百分点上涨。这种情况表明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客观现实,这是我国经济组织与运行,在新的发展层次上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过程中,人口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江汉商贸(旅游)金融区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突发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次大考。面对严峻考验,中央保持战略定力,果断决策,高密度出台扶持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之路,彰显了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一个地区或一个市的开放程度,人们往往仅以外贸商品收购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依据。但由于外贸收购总值只是开放型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因而用它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显然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薛慧卿 《学习论坛》2004,20(2):45-46
当今世界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为顺应此潮流 ,许多国家不得不加强区域内的经贸合作 ,以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 ,中国的统一尤其是经济统一就显得十分迫切。如果中国按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进而实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一“华人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 ,那么 ,中国经济今后数年内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将进一步前移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 是一个从初步的区域经济思想、实施政策到明确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在特定的经济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不断调整、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延续过程。 本文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探讨和总结:其一是思想。理论层面,其二是政策措施层面。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中的“发展战略理论”只是区域经济中具有宏观指导性理论的一部分,是指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构想和谋划。而我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在政策措施层面,既有对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借鉴,更多的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自我总结和创新。本文将试图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在政策措施上的调整进行阐述。 一、充分利用沿海,实现均衡布局的 区域经济思想 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正确处理沿海与内地发展关系作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关系之一提出来,他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毛泽东同志的区域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为要高度重视国内工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是在私有制基础上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探求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搞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迫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结合都兰县实际。加强军队建设要着力解决人民武装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4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中央的政策,《决定》指出:“全国农村实现小康,重点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加工业布局,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关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方针,党和国家是深思熟虑和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我国国家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加强国家观教育.加强国家观教育,有利于为国家政权提供合法性论证,有利于促进公民实现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及其提升公民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