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枭龙"战机销售订单风头正劲,歼-10战机东海防空识别区巡逻已成常态,这令媒体和军迷异常振奋……初春,记者带着由衷的自豪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踏入生产我国主力战机的神秘领地——中航工业成飞。位于成都西郊黄田坝的中航工业成飞,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基地、航空武器装备出口主要基地。沿着成飞大道走进成飞集团核心区,"星光闪耀,砺剑扬威"的标语格外醒目,大道两旁数十位航空报国英模的光荣照片和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4,(2):61-61
11月6日,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之际,中国首款舰载战斗机歼-15首次公开亮相。当天上午,中航工业集团在西安阎良向来自全国100多家媒体的记者展示了歼-10战斗机、歼-15舰载战斗机、L-15高级教练机和直-10武装直升机。这些正是过去5年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井喷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严谨有序的飞机脉动生产线到整洁漂亮的智能机器人零件加工车间,从无纸化数字飞机设计系统到亚洲第一的数控机床,记者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信。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南方),是国家首批试点的57家企业集团之一和我国早期六大航空企业之一,相继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地面燃气轮机等产品,填补了国内十多项产品空白,是我国中小航空发动机重要研制生产基地。近年来,中航工业南方将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代号331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首批试点的57家企业集团之一和我国早期六大航空企业之一。公司于1954年8月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毛主席为此亲笔签署嘉勉信。公司在研和在产的航空发动机覆盖了直升机、教练机、运输机、无人机等动力,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成功。2021年9月28日,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次对外公开亮相,解决了军迷们牵挂的“心”病。换“心”后的歼-20,终于解除“封印”,腾九霄之上,护四方山河。歼-20变强的背后,是一群人的一往无前。其中,就有歼-20副总设计师、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龚峰。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隐形战机西方媒体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未来战机的研究动向,称中国正在研制两种神秘的战斗机。即歼——13和歼——14战机,它们是第四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重型制空战机,具备出色的隐形能力。《中国防务》称,解放军空军的歼——13和歼——14战机将在2007年进入研发阶段,并有望在2015年左右服役。德国《亚洲航空》杂志刊载了题为“腾飞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3,(18):14-14
5月10日,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海军的战斗序列又增加-个新型的主战力量。代号“飞鲨”的我国-代舰载战斗机歼-15将成为中国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核心。现代化改进重塑机身歼-15是中国从乌克兰获得前苏联苏-33原型机中的一架(T-10K-3)后,进而研制生产的专用舰载机,该机装配了鸭翼、折叠式机翼和机尾着舰尾钩等舰载机设备。俄媒称歼-15虽以苏-33为基础研制,但却装备了更为完善的航电设备、着陆尾钩、尺寸较小的垂尾和更为强固的起落架。与苏-33钢制机身相比,歼-15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08,(16):F0004-F0004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8年,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4重点工程之一,现有职工5500余人,占地面积1997万平方米,资产总额48亿元,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航空发动机及飞机附件传动系统、航空机电产品、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回顾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新中国航空工业50年所取得的成就,就是生动的例证。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相当规模和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体系,整个航空工业共为国家提供了15000多架飞机,55000多台发动机,17000多枚战术导弹,目前部队航空装备90%以上是由我们自己研制生产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航空工业。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柴歌 《侨园》2012,(12):8-8
11月29日,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的第五天,社会各界3000多人,来到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为航空救国之魂罗阳作最后送别。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大连执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期间,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多方救治终因病情严重,于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航空工业在积极开发民品、为国内技术改造提供先进设备的同时,正努力开拓民用飞机零部件对外出口加工业务。目前,中国航空厂家已先后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等10多个航空技术先进的国家生产了100多种民用飞机零部件,签订合同金额达1亿多美元。一批航空企业获得了国外航空厂商的信誉,正逐步成为可靠的国际承包商。开拓和发展航空产品加工出口业务,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形势的需要。近几年航空工业部提出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航空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44)
航空兵是空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战力量。1950年6月19日,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在南京正式成立。目前,空军航空兵航空武器装备发展驶人快车道,基本具备了现代化新型武器装备的组织研制和发展能力,一批正在研制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作战飞机,可以超远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纵深、越视距范围作战。电子战、空中加油技术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远程空中打击和抗击电子于扰、适时送行空中作战的能力。机载武器系统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及火控设备等,不仅具有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多功能、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3.
谢品 《瞭望》2001,(22)
我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轻型多用途超音速全天候战斗/攻击机FC-1(亦称超-7),将成为F-5、米格-21/歼-7、幻影-Ⅲ和强-5等第二代战机的后继飞机和替换飞机。  相似文献   

14.
落实中央的要求,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武器装备研制、重大项目研究、科技创新、民品收入、体制改革等方面均有重大成果从载人航天工程到绕月探测工程;从歼10战机公开亮相,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从船舶工业完工量与利润大幅增长,到集成电路核心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日前,国防科工委在接受《隙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指出,  相似文献   

15.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是我国大中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最近5年多来,西飞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青年学习组织”等荣誉称号,经营收入连续跨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三个大台阶,呈现出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喜人局面。西飞腾飞的奥秘之一,就是下功夫打造企业精神文明,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庆安宇航设备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职工万余人,固定资产1.9亿元,各类加工、测试设备2000余台。已形成航空机载设备科研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研制、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改革、全方位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积极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组建的六大航空主机厂之一,是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基地,国家首批57个企业集团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有光荣传统的老军工企业,南方公司始终坚持了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十几年来,无论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如何变,南方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基本制度、投入力度、创新势头始终没有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南方公司被称为永不中断的  相似文献   

18.
姜宝才 《侨园》2022,(Z1):62-63
<正>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的70周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沈飞从一代机到二代机、再到三代机,突破一系列航空制造尖端技术,实现了歼击机系列的发展,沈飞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功臣,更是航空工业发展的脊梁,沈飞人肩负国家的神圣使命,用忠诚和奉献铸就航空报国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科工)于2003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集团的指示精神,推进战略结构调整与重组,建设主业突出  相似文献   

20.
座落在北京东郊的北京航空工 艺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航空制造 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近千名工程 技术人员,科研开发力量十分雄厚。 近十年来,圆满完成预研和型号任 务400多项,获国家发明奖、科技 进步奖等218项,为我国航天事业 作出了突出贡献。该所在坚持“军 工第一、航空为本”方针的同时, 为国内50多个行业提供各类生产设 备4000多台套。被评为航空工业“有 重大贡献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