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张茂 《今日海南》2014,(7):42-43
正晨光中,东边尚未吐白,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白马井码头,女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生计。她们头戴或尖或圆顶的竹编斗笠,脚踩各色水靴,肩挑箩筐,集聚在码头,拉下捂着半边脸的头巾,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翘首等待男人们满仓归来……这是一个由女人唱主角的码头。在这里,男人是"跑龙套",而被称为"渔婆"或"渔娘"的女人们则成为"台柱"。她们是这个古朴渔港最忙碌的一族,从凌晨时分到艳阳高照,她们干着最粗重的活:渔货分类、搬运、过秤、打包、交易,张弛有度地经营着自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4.
如果"像男人一样去战斗"只是说给男人们自己听的,那么以后当这句话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场合,女人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复制"过来,说给所有的男人们听。不信?男人中的女人,总是一道最亮丽最抢眼最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十二月     
《台声》2005,(11)
4初四苗年这是黔东南和广西等地苗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期在冬月的第一个卯日。解释翘起大铜锣,举行踩芦笙、斗牛、男女社交等活动。14十四哈尼族老人节农历十一月十五举行。节日时,小伙子们上山挖松树栽于寨中坪地,妇女备酒敬全寨老人,大家围树奏乐跳,祝贺老人寿比青松。18十八钴脏节贵州东部苗族的缉私节日,各村寨举行的日期不一,一般是三年一次,多在冬月择吉日进行。主要活动为砍牛祭祖,场面壮烈。22冬至冬至 “冬至”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称冬至节”。古时有祭天、送寒、吃团圆饭等习俗。傈僳族阔时节 傈僳语“阔时”是“新年”的意思。过…  相似文献   

6.
隆冬时节的基诺山,欢快的牛皮鼓声和红火的歌谣掀出朵朵热浪,那是基诺族人在过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特毛且”。“特毛且”,基诺语,汉译意为“打铁节”,这是一个尊重手工业匠人的劳动节日,且与祈祷农业丰收有关。按照基诺族的历法,一年有13个月,1月为岁始,13月为岁终,两个月交接时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期间,各寨特定的寨父、寨母即依据气候节令选择具体日期过年,他们敲起被族人认为神器的牛皮大鼓,宣布“打铁节”开始,这时,全寨的人便集中到寨父、寨母家,等候寨父、寨母安排和分配过年时的准备工作。同时,各家各户要凑钱买一头水牛,准…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连接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又寄托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其中所包含着的民族情结、亲情关怀和人文色彩,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在中国,过春节,不单汉族过,少数民族也过。云南26个民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民族都喜欢在腊月30至正月15期间过迎春节。节日期间的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也不同,真可谓五彩缤纷。云南建水县、石屏县一带的彝族和汉族一起过春节。每年腊月24日,彝族同胞便进入了过年的准备阶段,一家男女老少都为过年的事而忙碌,男人们忙着备年货、杀年猪,女…  相似文献   

8.
<正>春节怎么过?除了走亲访友、喝酒聚餐、外出旅行,还有没有新玩法?到"百节之乡"融水"赶坡会"如何?那田间的美景、浓烈的气氛、苗乡的风情,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融水大苗山,民族风情异常浓郁,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每年有各种大小民族节日、集会近百个。民间有个过年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出村,而从初三至十七,则是集体娱乐活动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便举家出动,四处赶坡。正月十七之后,进入生产阶段,各村  相似文献   

9.
周雍  黄嵩 《今日民族》2005,(7):42-43
去年7月26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乡团结村委会汤东壮族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中,壮族同胞们纷纷拿出自己精心染制的七色花米饭,与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客人一起欢度壮族人民最兴奋、最快乐、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花米饭节”。花米饭节是屏边县壮家人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属马的日子。节日期间,村民们都要放下手中的农活并休息三天。期间,男人忙着杀猪宰牛,操办丰盛节宴;女人们各自发挥技艺,染制花米饭;老人相聚在一起,畅谈农业生产经验;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寻觅自己的心上人。村寨里呈现出一派欢乐…  相似文献   

10.
水族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起,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主要以亥日,亦有以午、未、申、酉、戌日为端节的节期,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期分批轮流过节。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  相似文献   

11.
沿河土家风情——过赶年沿河土家人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日)过新年,比客家人提前一天,叫做“过赶年”。土家族提前一天过年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在沿河土家人中普遍流行的说法是:在很远很远的年代,土家人的一个部落,聚居在一个鲜花盛开、果实满枝、牛羊成群的山寨里。一天,官兵来了,要把他们赶走。勇敢的土家人,他们不投降,一场战争打了三年零六个月,到了年关之际,为了抗拒外来的侵略,他们杀猪宰羊,抬来大坛大坛的包谷酒,饱饱地吃了一顿,香香地睡了一觉,提前一天把年过了,准备交战。第二天,是官兵们过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来,男人这动物可真有点儿不好对付。首先,你不可能圈养吧?他就如同这地球上任何一种肉食动物一样,有他们自己喜欢的生存状态及情绪。可同时呢,你又不太可能让他们太自由。这里说的所谓"自由",当然是指享受活动空间的那种,至于带氧的空气,还是姑且让他们撒着欢呼吸吧!给予男人太多自由了,真的太容易出事,可你看看都市男人们的眼神,那份渴望的火焰着实让关爱着他们的女人们经常性地心软或心痛。于是她们找啊找啊,终于,好不容易找到了将男人实施"放养"的几大场地。当然了,女人的一切理由,其实也就是一种让人费解的"学说"啦。因此,你也可以把这些"理由"理解为某种"学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虽说岁末是忙着过年的时节,但今年的空气中更弥漫着"忙"就业的紧张元素.在招聘专场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人头攒动;在旅途中,提前返乡的民工在合计着春节后到哪里去打工;在企业里,员工们忧虑着年后会不会被裁员……与此同时,上到省委书记、省长,下到社区干部,都在谋划着怎么增加就业岗位,怎么让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在经济寒潮袭击的这个特殊的冬天,保就业成为保民生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一个女人纵然风情万种、花容月貌,但如果吃相不好,形像会大打折扣。 对于这个问题,女人们似乎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大部分被指责吃相不好的是男人,但男人们对女人的吃相,还是有话要说,而且也是各有其词。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这样既丰富又丰满。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千百年来,在民间过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就像是一台热闹的大戏。  相似文献   

16.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欢庆新年的传统节日。过去,时间一般在农历冬腊月间,为期三天。没有固定的日期,每个家族都可以自由选择吉日过年。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节日的第一天,妇女们一大早就把自己精心纺织的麻布毯挂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扫净的坡地上,以表示开始欢度新年“卡雀哇”。亲朋好友互相邀请,一起畅饮水酒、品尝佳肴,互相祝福。男人们把木碗抛向火塘上挂着的吊板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就这样一直欢庆到深夜才散。第二天,全村人聚集到村头的一块空…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2)
<正>过年长假,是最让忙碌了一年的男男女女们兴奋的事情了。可以赶庙会、逛商场、K歌到天亮;可以看书、上网、通宵看电影;可以旅游、拍照、看遍大千世界,还可以……小时候总盼着过新年,因为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衣服、"好多的"压岁钱。那时候过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样样都能逗的家人哈哈大笑。如今,除了那些传统的年味以外,还赶上了好时候,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是搭过年之车有了春节长假。长假,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象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正>又到一年五月天。正是春末浅夏的时节,在暖阳的烘托下,和风携着不易察觉的温热,缓缓将生命的气息散播开来。此时,一簇簇的花卉竞相开放,树木愈加繁茂,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如约而至,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过年(节选)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日,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从腊月二十日起,每天吃夜饭时光,街上叫“火烛小心”。一个人蓬蓬地敲着竹筒,口中高喊:“寒冬腊月! 火烛小  相似文献   

20.
煊景  冰蓝 《两岸关系》2007,(2):66-67
春节的称谓和涵义春节的叫法很多,有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