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别20世纪     
如果说人类历史是一部大书,那么20世纪是书中最多彩的华章。在20世纪的100年间:我们看到工人类用智慧造化世界,在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进。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与信息革命。如果说,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最具伟大意义的革命性变革,那么,科技革命与信息革命是导致20世纪人类历史出现飞跃式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初见端倪以及随之而来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文明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进步速度之快、之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以蒸汽机、电机和电子器件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前三次技术革命,更多地侧重于通过机械化、电气化和电子化的方式,首先使人从自然力的束缚中获得解放的话,那么,以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则更多地侧重于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式,进一步使人从社会条件的限制与束缚中获得解放.它将为人类建立起无数创新的平台,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一词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具有哲学和社会学两重含义。如果说,基于辩证否定的逻辑框架和人本主义的价值信念,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意在寻求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那么,通过社会学的实证分析,马克思的目标是使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命题成为"革命的科学"。哲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学的"无产阶级"构成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内在张力,但是,无论哲学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都与卷入社会变革的普通民众之间发生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和经济浪潮。如果说以往的技术革命和经济浪潮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的话,那么,今天站在世纪之交的人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浪潮——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浪潮将对人类社会经济及其它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使人类进入智能化信息时代,它将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暂新的历史时期。 八十年代以来,一个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席卷全球。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从冷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向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壮观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5)
正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指出,"如果说20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是战争的话,那么,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老龄化。"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不仅会增加养老金、医疗及福利等社保支出,同时因少子化造成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社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启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曾经历过两次启蒙,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这是农业社会的启蒙运动;另一次发生在18世纪,它是工业社会的启蒙运动。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一次新的启蒙,即一场启蒙后工业社会的运动。这将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启蒙。这将是一场建构的启蒙,如果说工业社会的启蒙运动确立了法的精神的话,那么它将确立起一种伦理精神;如果说工业社会确立了分工—协作的社会体系的话,那么它将根据合作理念去进行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7.
第一,从改革发展具体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结束了初创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在中国的现阶段,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破除旧体制”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如果说中国改革初期得益于某种意义上的“无序”的话,那么,中国现阶段的改革离不开“有序”;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启动”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主。中国现阶段的初次分配领域和再分配领域之所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便是…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在改变着人类自身。高新技术是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蕴含着毁灭人类的力量。寻求科技发展与人类存在的正确关系,首先应将人类置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中,辨明人类在宇宙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深入认识人的本质,从而改变人类对待宇宙万物及自身的态度。这种改变将自然地促成人类与自身创造物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相似文献   

10.
被一些人誉之为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上伟大英雄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尽管它曾经激起过千百万人的革命热情,使人陷入一种高尚的理想主义境界,可是终因这些原则脱离俄国的国情和实际,以及原则本身内蕴的乌托邦性质,而使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陷于困境。如果说,1917年4月俄国革命曾经面临过出路在哪里这样一个历史抉择问题的话,那么,尽管到了1920年,无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三年之久,情况和形势已不同于1917年,可是苏联的革命同样面临着一个出路在哪里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显然不能再继续执行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上个世纪中叶以后开始的这场新科技革命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又体现出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的。纵览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神话。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  相似文献   

12.
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寻求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道。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些思想深刻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姜岩 《瞭望》2003,(Z1)
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在科学层面上,第二次科学革命正在到来;在技术层面上,高科技正在和即将出现四次浪潮;在经济方面科技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在政治方面,世界科技格局趋于多极化。正在对世界格局产生最根本的影响;在军事方面,高科技日益成为军事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在社会方面,科技发展已经触及伦理、道德的核心领域。为了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普遍实施了科教兴国;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各国普遍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和争夺;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世界经济面临四大重要转折,它们将对世界经济的面貌产生重要影响。 一、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全面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在 20世纪有了迅猛发展,它在 21世纪将发展得更加迅速。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大踏步地从发达国家走向全世界。它将和其它高新技术一起融入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使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除信息技术外,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有关的产业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说, 20世纪末“科技已从社会之外走入社会的中心地位”,那么各种高新技术全面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全球…  相似文献   

15.
李冬俐 《学理论》2012,(7):53-56
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人类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的劳动能力的普遍发展。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创造着人类劳动能力普遍发展的物质条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创造着人类劳动能力普遍发展的社会条件。因此,在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实践者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也找到了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渊源人物.国内外学界曾围绕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货币伦理、共产主义和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关系上发生争论和探讨.如果说没有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马克思难以创立唯物史观,那么赫斯就是引导马克思从哲学话语置换到经济学话语的关键人物,早年的马克思正是在赫斯等人的基础上推进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并将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从赫斯的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从而把人类解放理想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信息革命是一场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开辟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信息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型发展战略的影响,在应对信息革命挑战方面存在着严重失误和弊端。从发展趋势看,信息革命必然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展现人类解放和社会主义自主发展的光明前景。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是我们应对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虚拟实践论     
张国艳 《学理论》2009,(32):65-66
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而科技革命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互为功用。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和观念。虚拟实践就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和方式。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与技术革命交互作用的全新产物,是人类以往实践活动顺乎逻辑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虚拟技术为技术支撑的虚拟实践活动在全新的空间开辟了人类实践前所未有的天地,把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大到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金投向的新变化和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郭榛树随着科技革命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正在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演变,与此相适应,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际直接投资由资源型向市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处在第二次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特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制约着特区经济的下一轮发展。如果说,在第一次创业初期姓“资”姓“社”问题曾一度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的话,那么,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两难选择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特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经济特区尽快地从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困境中走出来。通常意义上,经济特区指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