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学界对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建立,以及学界对农村低保制度研究的逐步重视,国内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低保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下一步农村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民低保制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低保制度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其对低保家庭、农村社区和基层政府都有一定的负外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施恩与怜恤等价值观根深蒂固、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村低保制度不完善。对此,应通过加强农村低保立法完善低保政策,科学测算农户收入和保障标准、合理确定农村低保甄别和管理方式,建立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政策,完善监管制度以规避道德风险与福利依赖等途径予以超越。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保边缘户与城市低保户密切相关却又具有返贫风险高的特征,对他们的救助呈现出立法层次低、制度救助标准各异的非制度化特点,同时城市低保户的福利捆绑导致其更需救助。宪法是法律规范统一与制度创设的最高依据。宪法精神与理念为城市低保制度的革新提供了实践思路,即公正路径、权益路径和价值路径。公正路径要求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三重识别机制以纳入城市低保边缘户;权益路径则要求结合城市低保边缘户特点构建动态性的救助模式;价值路径意在发掘城市低保边缘户潜能,实行发展性的救助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中国城乡贫困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从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资金投入三个主要方面封城乡低保制度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中国城乡低保制度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的功效,同时也指出城乡低保制度还面临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对如何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本文从扩大农村低保的救助范围、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提高基层组织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保作为一项具有伦理属性的政治制度发挥着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在实践中,低保制度在地方社会的权力与关系网络中运作并产生了"关系保"、"维稳保"等违规低保形态,权力性关系和维稳体制导致低保制度发生体制性异化:低保分配公平性较差、低保分配私人化、低保成为地方干部的工作手段和治理资源以及低保的伦理属性被剔除。在官员、村民、低保户等主体参与低保分配的互动中,村落社会形成新的低保观念并积聚着异化低保制度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6.
漆娜  陈红霞 《学理论》2013,(3):46-48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旨在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有利于促进就业。目前低保制度中对于低保工作的投入—产出的评估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尚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旨在通过选取投入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等一级绩效指标及其下属二级、三级指标来建构一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对低保工作进行评估,为低保制度政策实施结果提供检验标准,促进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低保制度已于2007年6月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铺开,为确保这项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有法律、资金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本文通过追溯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过程,分析构建农村低保制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确保农村低保制度构建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郭丹 《学理论》2013,(11):55-5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贫困线下的人民生活起到最基础的保障,对解决贫困问题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无论在规范化程度还是在保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它在全国建制时间不长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有:准确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健全农村低保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低保标准;增加低保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工作福利制对中国低保救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工作福利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福利依赖人数,同时也加深了部分穷人的贫困程度,其有关时间限制和强制性工作的规定以及反贫困效果受到了实践领域的诸多挑战。随着中国低保制度的推广,有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属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主体,"出低保难"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倡导权利与义务对等,严格要求有劳动能力不在岗的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和积极就业成为各级政府的普遍选择。探讨美国工作福利制的得失对完善中国低保制度具有两个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低保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大障碍.农村低保资金"由该地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分担"的筹措方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因此,我们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必须坚持分级负责、合理负担的原则,从制度上对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为农村低保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具有深厚伦理意蕴的制度体系,但这项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伦理缺陷.各级政府应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积极转变救助理念,彻底消除"养懒汉"的观念,尊重低保对象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保护其隐私权,保障其生存权,同时把握对农村低保对象伦理关怀的"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再分配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出现国家不断增加公共资源投入而农民的福利状态、基层的社会秩序并未同步改善的悖论。低保制度的泛福利化是理解这一制度悖论的关键。以福利扩散和福利捆绑为特征的泛福利化,使低保制度背离底线救助的制度定位,造成低保指标在基层分配的困境,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转,更使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遭受巨大冲击。国家再分配能力的增强,有赖于社会保障资源的持续增加,但更需要进行制度建设以合理配置资源。具体而言,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渐从过分倚重低保制度的单轨道运行,走向分工明确、多轨道运行的综合性保障制度,即一方面恢复低保的底线救助属性,另一方面完善专项救助制度,促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低保制度本身的缺陷、执法中的指标化、群众监督和法之约束的不完善,致使农村低保在执行中走了样。防治走样的农村低保,一方面,要通过统一全国的“标准”—低收比”与“补收比”;统一筹、支低保资金。另一方面,制定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滨 《瞭望》2002,(43)
10月24日结束的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传来的消息说,到今年9月,全国低保人数已达1963.5万,基本实现了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有关部门预计,低保人数仍将增加,低保工作也将面临更大压力。与此同时,各地在落实中央低保政策方面,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低保资金到位,准确确定低保对象,进一步完善低保法规、制度,进一步加强低保机构和队伍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它既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与补充,也成为我国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进行扶贫减贫的制度保障.然而,随着低保制度全面普及工作的开展,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该制度的保障效果.为此,要建立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确定位救助理念、强化管理制度;实行阶梯模式救助和差异性资金筹集;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岗位和人才队伍,绩效与监管并重.  相似文献   

16.
邵芸 《学理论》2013,(4):95-97
城市低保制度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的转型。它在社会层面为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保证其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在政治层面维护了社会稳定,缓和了社会矛盾;在经济层面,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了保障。尽管该项制度的实施因制度设计等因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福利依赖、贫困陷阱以及削弱了低保群体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综合来看,低保制度的正功能大于负功能,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仍能按照制度自身演进规律,在实践中日臻完善,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低保存在着制度安排缺失问题,而云南边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又有其自身特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的农村社会实践经验证明了存在保障对象界定不够规范、低保对象专项救助难度大、保障范围不够广泛和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学界定低保对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健全法制以及规范动态管理信息化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对成都市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成都市低保对象人力资本存量低、脱贫困难,现有社会救助虽然对低保家庭有所帮助,但还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难以提升其能力与人力资本,低保家庭已经出现了"福利依赖"倾向,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针对此,提出应该改革现有社会救助并积极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要从"消极"转向"积极"的建制理念,并提出了制度设计方面的相关建议,包括适度提升救助水平,重视和重构就业救助,强化现有专项救助并增加服务类救助项目,以及改变社会救助递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李晓南 《理论探索》2011,(4):91-94,98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仅定位于满足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存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两个方面,使得城市低保目标出现偏差。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低保反贫困功能,必须矫正城市低保目标偏差,建立积极的、生存与发展并举的综合性贫困治理目标。为此,城市低保应实现满足低保对象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效率和社会融合五项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关系可以用"房屋模型"来阐释。在新的目标定位下,城市低保在未来应重点做好保障低保对象充分享有救助权利,提高低保对象自立能力以及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福利政策,农村低保要实现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救助。然而,在现实中,低保政策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以户为单位到以人为单位的扭曲和变通,以至低保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基层政权的一种治理手段,从而背离了政策的本意。事实上,低保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是监管力度不够及制度建设不到位所导致,更与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的治理困境密切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的治理状况既是保障低保政策能否顺畅执行的根本,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基本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