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期,当华人进入美国时就成为美国“系统种族主义体系”中的一员,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方面受到各种歧视和压迫。但是,华人并非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受害者,而是通过团结互助、公开抗议、法律行动、罢工和武装反抗等途径进行了抵抗。尽管很多抗争是徒劳的,但是华人在共同反抗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增进了感情、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积累了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2.
战后,加拿大华人反对种族歧视所斗争向纵深和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为了争取合法权益而展开了多方面的斗争,如要求退赔人头税运动、抗议传媒散布的种族歧视言论、要求平等就业等。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中.华人已同其他民族移民联合起来斗争。随着华人人口的增长以及华人觉悟的提高,华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活动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世玲 《思想战线》2005,31(5):94-101
加拿大华人社会从19世纪中叶至今,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变迁,老移民团体在制度性种族歧视下受到了各种限制与压迫。新移民团体在不平等法案法规废除以后,通过社会流动取得了一些改善与进步。“唐人街”(中国城)的产生、发展及加拿大华人群体面对文化霸权所进行的各种适应性改变,体现了他们在面对白人社会主流文化涵化与融合的过程。加拿大华人自身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也促使他们形成新的文化身份,争取到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吴婷 《八桂侨刊》2012,(1):48-53
1990年代以后,加拿大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人人口剧增、社会经济地位大幅提升,这些变化对华人政治参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11年,加拿大举行了第41届联邦大选,在此次大选中,华人参政积极,政治表现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刘涛 《八桂侨刊》2023,(3):50-58
华人移居加拿大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加拿大的各种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的人口和社区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华人社会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加拿大华人社会呈现出教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与加拿大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据劳工部门和理论界测算,当前我国就业人口中隐性失业率高达27%(即农村31%和城市19%),隐性失业人口农村约有1.7亿,城市有5000多万。隐性失业构成了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随着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隐性失业已经和正在变为公开失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和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涛 《八桂侨刊》2018,(2):28-35
自华人移居美国开始,当地白人排斥华人的活动不断发生。随着19世纪70年代美国西部排华氛围的高涨,旧金山华埠逐渐成为排华运动的主要目标。旧金山工人党分别于1876年、1877年发动了对华埠的破坏活动,旧金山政府及加州议会也分别出台了排斥华埠的法令法规。华人面对这些排斥活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会馆组织的领导下防御暴徒的破坏,使华埠避免被毁。在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鼓励下,华人积极抵抗排斥法令,运用法律武器抗争,并取得了胜利,维护了自身利益。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华人开始由原来的忍受排斥转变为积极抗争,并寻求清政府外交人员的帮助来保护华埠,心态发生了变化。同时华埠也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台湾就业市场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劳动力充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初级劳工愈来愈缺乏;重体力工作乏人问津,员工纷纷跳槽而去,服务业成为就业新宠;高学历失业时代来临,白领阶层就业日渐困难.初级劳工短缺企业叫苦连天60、70年代,台湾劳力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年从四面八方拥入各种加工厂,加入城市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正是这批大量廉价的劳工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今天,就业市场情况已今非昔比.青年人不再愿意从事工资偏低、工作又苦又累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 新的挑战──加籍华人邓胜梁博士一席谈高厘原劳工密集,初级产品是目前中国国内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要竞争,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就必须进行大的产业调整,也就是经济转型。否则,就会被国际社会淘汰,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加拿...  相似文献   

10.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华人的命运。郑天华就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华裔之一,1957年,郑天华当选为国会议员;这是加拿大华裔参政史上的里程碑。此后,加拿大政坛开始陆续出现华人的身影。华人参政是加拿大华人团结的重大表现。为了争取更高的华人参政成功率,华人应该走出华人圈,走出唐人街。  相似文献   

12.
到站王卫军画7月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就当年推行《华人移民法》及向华人征收“人头税”一事,代表政府和人民向本国华人郑重道歉。1885年,加政府通过《华人移民法》。向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1903年,“人头税”额更由50加元猛增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1947年,加政府废除了排华法,但在加国内歧视华人的社会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加拿大政府对历史问题彻底检讨,表明其意在消除歧视,将公道还给为加拿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华人;同时也表明,近2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海外华人力量不断壮大。历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发表的一份有关本地最新劳工情况报告指出,多伦多的经济增长前景虽然光明,但于2008年后出现的严重劳工短缺问题,将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一定约束。解决劳工短缺办法,除了要吸引更多备有高技术的移民迁来多市之外,还要建立所需支援途径,协助移民顺畅地融入劳工,及改善多市技术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14.
华人在移民加拿大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武术传入加拿大。他们创立了体育团体如汉升体育会和海峰会,以组织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发展自己,在华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华人中也出现了一批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加拿大各界华侨华人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的成立是加拿大华侨华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高度赞赏加拿大华侨华人的这一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这是全球反独促统活动中出现的新飞跃,为此,我们专程从北京赶来,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加拿大的华侨华人表达我们的热烈祝贺。向前来出席和祝贺“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成立大会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吴平 《八桂侨刊》2011,(3):15-18
辛亥革命时期,广大加拿大华侨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为起义捐资助饷,从经济上大力支持辛亥革命。加拿大华侨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又立新功。加拿大华侨为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中餐馆已成为华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馆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许多华人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对影响加拿大中餐馆经营的营销环境因素分析,总结一些中餐馆的经营策略,探析如何更好地提升中餐馆形象,推进中餐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婷  汪炜 《八桂侨刊》2013,(1):59-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参政意识明显提高,华人参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参政力量薄弱、参政群体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思想、制度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儒家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制约着华人参政;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在制度上影响着华人参政;而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华人社会内部的不和则是华人参政的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吴元 《八桂侨刊》2010,(4):18-21
二战后,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转变,使华人移民增多,华人妇女移民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由最初的以家庭移民为主转以独立移民,其在加拿大的职业也逐渐扩展至各行各业,而促使妇女移民的原因主要有政策、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全国人口为2600万,华人人口大约60万,占总人口不到30%,近年来,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地位正在上升。 有人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而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一定会有中文学校和中文报纸,这是华人保存和发扬华人文化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