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四”期刊中的一颗“流星”——《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张均兵方增泉《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以下简称《周刊》)是五四运动以后北京大学学生会出版的、“作全体同学共同发表思想的机关(刊)”,创刊于1920年1月4日,停刊于1920年5月23日。因受北洋军阀政...  相似文献   

2.
鉴往方能知来——金春明教授访谈录1996年是“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发生30周年,结束20周年。十年“文革”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十亿中国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可以说,“文革”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既特殊且深远。...  相似文献   

3.
钱江 《湘潮》2013,(6):39-42
1966年5月25日下午两点左右,北京大学大饭厅东墙上贴出了引人注目的大字报,作者是聂元梓等7人,标题是:《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大字报抨击的宋硕是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陆平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佩云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内容直指北京大学的领导人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人反对“文革”,煽动人们起来“造反”。  相似文献   

4.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是“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爆发30周年,结束20周年。西方和中国香港及台湾,由于某些研究者的努力特别是传媒的有意渲染,出现一小股“文革”热。祖国大陆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文革”的著作和文章,也开过一些小型的主要由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但一般民众知之者甚少。现已尘埃落地。回顾这一波的研讨,似可以说,新观点、新材料、新成果并不为多。但其中也有颇为引人注目的新提法,那就是“两个文革说”。关于这种新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徐友渔曾作如下概括:“在纪念文革发动30周年的研究和讨论中,‘两个文革’说是讨…  相似文献   

5.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面对“文革”造成的全国乱局,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开始全面整顿,“军队要整顿”更是响彻全军,他从抓军队整顿开始,落实干部政策,“解放”干部。很快,他把目光转向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下文简称总后):总后确实是“文革”中的重灾区,林彪一伙在这里干了许多坏事。  相似文献   

6.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7.
博采之窗     
“文革”初期康生写给毛泽东的秘信1966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出现了一张聂元梓等署名的大字报,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张大字报,堪称“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以来的第一声“惊  相似文献   

8.
王保贤 《党建》2010,(5):61-61
“美国共产党”、“美国革命共产党”这两个党成立的背景以及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有明显区别。 “美革共”被称作美国国内目前最大的“毛主义”组织。它是受我国“文革”影响成立的,党刊名为《革命》(周报)。该组织的前身是1968年由美国一些青年学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湾区革命联盟”(BARU)。  相似文献   

9.
黄瑶 《湘潮》2012,(7):45-48
解放战争期间,报纸上经常出现林(彪)罗(荣桓)的提法。可是,“文革”开始后,林彪却恶狠狠地说:“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不是一起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在新华社每日播发一篇的“永远的丰碑”中,称萧华是“文武纵横将军魂”(2005年10月12日)。萧华是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作为继罗荣桓、谭政之后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打击,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1975年8月,时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钢厂副书记的王百得接到上级通知:陈云要来北钢(建厂至文革期间叫北满钢厂,文革后期一度叫齐齐哈尔钢厂,改革开放企业重组后叫北满特钢公司,但人们一直习惯叫它“北钢”)小住几天。  相似文献   

12.
钱江 《湘潮》2010,(11):26-28
“文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浩劫,发动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批准的“五一六通知”,另一个就是在“通知”鼓动下,经康生、曹轶欧策动而产生,由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署名贴出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这张大字报有一个很长的标题《宋硕、陆平、彭碾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教授赵宝煦在《民主》1990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应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无法割断。因此,认真研究“文革”的这段历史,科学回答“文革”中提出的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实为当务之急:首先,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课题。研究“文革”,是否会导致心态的再度失衡?是否会使人重怀旧怨而影响今日的安定团结?会不会诱发青年人的“造反”情绪?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11,(12):38-3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经过两年的讨论、起草,于1981年6月底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彼时,中国这艘大船从“文革”迷雾中驶出已5年,但改革依然踟蹰。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期间农业生产有所增长,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文革”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评价,有多种意见。对“文革”期间农业发展的科学评估,取决于怎样看待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的速度和粮食增长问题。本文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波动及其动因进行历史考察,以期就“文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一探讨。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波折经济波动分析,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波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增长型波动,即绝对值上升,只是增长率高低起伏波动;另一…  相似文献   

16.
达学 《求贤》2009,(6):29-29
“2009年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显示,按杰出政治家校友人数多少排列,前10位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开大学(并列)、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样板戏”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作为其主要宣传载体形式之一的“样板戏”图书出版物,是“文革”中和大量出版的毛泽东著作、毛泽东像并列的两大标志性出版物之一,是当时出版业界第二位的“政治任务”。“样板戏”图书指的是随“文革”“样板戏”的产生而派生出的一切相关。的出版物,如正式出版的各种“样板戏”的文学剧本(定稿本)、音乐曲谱本、移植本、剧照、画报、宣传画、电影海报、故事、连环画、名信片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合作制是适应基本社情的需要信用社是合作金融组织而非国家银行,也非商业银行。因此,一切工作都应从信用社的基本社情出发,都要根据合作制基本原则去开展。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大跃进”后,由于对社情的歪曲理解,信用社先下放“社办”(地方管理)、后又下放“民办”(贫下中农管理),导致信用社在以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业务萎缩,经营管理混乱,很多信用社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文革”后,又由于没有从社情出发,没有按合作金融组织的内在规律办事,信用社走入“官办(国家银行管理)和“商办”(单纯追求最大…  相似文献   

19.
“文革”后期毛泽东关于为老干部甄别平反、恢复工作的批语选载(一九七二年三月一九七五年五月)对苏振华来信①的批语(一九七二年三月五日)此人似可解放了。如果海军不能用他,似可改回陆军(或在地方)让他做一些工作。可否,请中央酌定。毛泽东一九七二年三月五日...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不少地方存在的“革命书店”,其开设者并非美国共产党(下称“美共”),而是美国革命共产党(下称“美革共”)及其支持者。“美革共”被称作美国国内目前最大的“毛主义”组织。它是受我国“文革”影响成立的,党刊名为《革命》。该党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主张在美国发动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