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相似文献   

2.
田探 《求索》2013,(1):76-79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3.
“吏人”杂议李明乾百姓素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作为“大丈夫”标准。有趣的是,封建社会州县衙门的六房书吏也以“威武富贵贫贱”六字形容,倒也恰如其分。衙门吏人的称谓,明清以前不尽一致,至后才统称“书吏”。吏;分三等。一等领班级,相当于今...  相似文献   

4.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齐国为相40年,为齐国成为春秋列国的霸主做出重大贡献。他的一些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仲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罗宏曾:《从政史鉴》,9页)政策政令的好坏,要以民心的向背这把尺子去衡量。如若顺从百姓的“富贵”、“存安”等愿望,边远的人也会自动前来。反之,做百姓厌恶的“忧劳”、“贫贱”等事情,则再亲近的人也会背叛。因此,管仲认为,靠刑罚和杀戮并不能使百姓恐惧和心服。只有懂得给百姓以好处,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政之所行 在顺民心…  相似文献   

6.
起哄缘起何故肇始何时,我无从考证。反正我尚在懵懂之时就刚为“互助化”欢呼,马上又为“合作化”雀跃,一直到“公社化”都是心存喜悦,一路高歌。搞到食不果腹,粮票布票油票不一而足的时候,也都不去想这“化”那“化”是否顺乎天意合乎人情,是物在“化”,还是人在“化”,抑或“神”在那里化。伴随这些“化”的尚有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超声化等等,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众、行业之多,甚至连严谨治学、苦求真理的科学家都卷了进去,真可谓今古奇“化”,旷世之哄!也就是“化”哄到了巅峰直至疯狂的时候,“红卫兵”、“红海洋”、“红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诚信”思想通行于社会之际,是人之道、社会之道。依人的本性、天的本性,向人、向社会与自然扩展出去,靠上下君臣子民的善行实践而彰显其价值。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历代思想家均极为重视人格中的诚信问题,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就是说“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是人生而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儒家对人的发展与人性的完善也极为关注,充分展示与确认人之为人的价值,即追求“成人”。儒家认  相似文献   

8.
李玲  康宁 《理论月刊》2006,(3):72-72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经过潜心研究,提出克隆转忆人构想。他在近著《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指出,“我之为我之物”是记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在我死后将记忆移植于我的克隆体大脑中,我就得以转世复活,这种人即为“克隆转忆人”。既然“我之克隆 我的记忆移植=我的转世”,那么“我的代代克隆 我的记忆代代移植=我的永生”。韩东屏教授认为,从科学的理论和实验看,克隆转忆人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从价值层面看,无论对个人、社会还是人类来说,实现克隆转忆人构想都是一个利远大于弊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我到莫桑比克已经22年,我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莫桑比克。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针灸医生,从中国医疗队员到担任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从中心医院到马普托军队总医院,22年来我用一根根银针治疗了莫桑比克20万病人。我不分贫贱富贵,以中国医生崇高的使命感为莫桑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与弗洛依德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二人都将生命的本能欲望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但以此为基础,其美学理论却显现出迥异的个性色彩。要言之,叔氏美学以人的生存意志为遗憾,视审美为超越欲望、解脱苦难的避世之途;弗氏美学则以本能需求为人的自然之性,视审美为本能升华、“本我”获得快乐之道。二者的差异乃是两种人本主义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冶进海 《理论月刊》2022,(8):136-146
多种技术糅合进化中的媒介平台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化和艺术化。元宇宙等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媒介平台,一方面是媒介汇聚众多技术后镜子般模仿物理世界的深度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与媒介环境学派提出的“艺术的接生婆”遥相呼应。元宇宙时代的媒介图景将会在现实物理世界基础上以巨大的想象力依靠媒介技术搭建出镜像虚拟世界、想象虚拟世界、混合虚拟世界乃至多维虚拟世界,由此需要防范化解脱离肉身的风险、技术控制的风险、放逐自我的风险、文明跃迁的风险,尊重现实中“臭皮囊”的自由选择,铸好虚拟形象之魂魄,实现人之为人的“本真性”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袁祖社 《思想战线》2008,34(3):35-40
"以人为本"是新一届执政者全力推崇并努力践行的养民、安民、惠民之道的根本,是社会制度新价值理念设计的支点和政策规制层面实践性追求的核心目标.学理层面上,"以人为本"所关注的,是社会之为秩序性共同体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的根本,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性理解的实质所在.在现代"公民文化"的理论视野中,"人本文化"遵循的是具实质性意义的"公共性价值"的逻辑,落实到制度运作的内在机制与功能性目标,就是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其关键,是创造多重可能性前提和条件,以"公共性德性人格境界"的养育和全民践履,从根本上超越"物本文化"的资本及其物役关系逻辑.  相似文献   

15.
林峰 《今日浙江》2010,(13):62-62
“小人”一词流传甚为久远,古时专指社会地位卑贱或奴仆者为“小人”,现今则已成为一个特定涵义的词语,一般用于“无德者”的代称,它与“君子”相对应。“小人”由其心理特征所决定,与他是否富贵贫贱或学识多少无关,因此,“小人”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小人”气量小、心胸狭窄.爱患红眼病,嫉妒心强,或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6.
以“孔子”和“棋子”为象征的“两子文化”是衢州区域文化的核心,是“衢州精神”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衢州人创业创新精神的文化基石.富有衢州特色的创业创新精神,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汲取“两子文化”中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结合衢州实际而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仁义之心、勇毅之气、科学之理、智慧之道四个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永波 《理论月刊》2004,(12):70-71
在道的层面,庄子虚无区别于一般反映论二元论的世界观,而是指向存在论的虚无鸦它是存在自身,一种虚无的虚无化。物的虚无是指相对于人之意义的自然世界的虚无,是庄子的人物关系的理想———“无待”的生活世界。语言的虚无,批判一种是非判断的工具性语言观,语言的真理性是道的显现,而非是非之判断。人生的虚无则指向现实逍遥与虚无之境。  相似文献   

18.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7,(11):39-40
李靖的为官处世之道(上)李靖是唐代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生得“姿貌瑰伟”。据说他年轻时就很有志向.每谓所亲日:“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一代名将,舅甥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为将之道,韩擒虎每每会被外甥李靖的一番理论倾倒,抚之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唯斯人矣。”  相似文献   

19.
任何哲学研究都有其操作的本。合理的哲学操作本构成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即知识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形上基础。哲学活动是哲学之为“学”即哲学之知的本体基础,哲学之为“学”是哲学活动的逻辑表达。哲学活动实即人的生存活动。因此,哲学之为“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活动,哲学才是可能的、合理的、可理解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20.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