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律师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教授曾讲过 ,“律师兴 ,则国家兴” ,此言道出了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将是全方位的发展 ,多渠道的发展 ,深层次的发展。律师政治角色的正确定位 ;律师行业自治成为主导 ;法律服务市场规范化是中国律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社会公共利益是其法律本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确立的依据。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实现就是要保证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有效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因为制度性的缺陷和职业环境,使得整个法律服务市场的主体呈多元化,多元化主体之间的无序竞争使我国法律服务市场一片混乱,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律师诉讼垄断制度,某些非诉讼业务的律师强入制度,必须完善我国的收费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必须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的管理职能和提高律师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社会、市场转轨和政治民主化的时代主题下,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成为制约政府监管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有效地权衡,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体制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遇到的问题。基于“大棒+胡萝卜”的政策安排可以成为政府监管制度创新的权衡方案,在有限垄断与竞争、激励与税收、权威与市场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有序、科学与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对于劳资纠纷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的介入并不能有效地化解,亟需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劳资纠纷治理中。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的工会,积极进行创新,可以借力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参与到劳资纠纷的治理中去。通过引入专业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队的服务;搭建工会法律服务点,开展普法咨询活动;创新工会联调平台,参与劳资纠纷处理;借助"互联网+"提供全天候工会法律服务,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专业化建设、健全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法治保障、提高工会法律服务律师治理参与度、完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考核监管机制、增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社会影响力等策略不断鼓励律师有效参与到工会法律服务中。  相似文献   

6.
政府监管是在市场机制、法庭诉讼、国家所有制、行业自律等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政府控制方式。相对于其他机制,政府监管在人员构成、权力配置和执法机制等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也凸现了其在市场失灵解决机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当然,政府监管不是万能的,不能用政府监管完全取代其他市场失灵解决机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争端类型来确定各自在制度设计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关于律师体制改革,前一时期曾为我国法学界、律师界所关注,有过不少有益的设想和建议。但也有一些观点,超阶级分析律师职业的属性,强调律师工作的“社会正义属性”和当事人属性”,要求“律师职业应当私人化”;有必要变“国家法律工作者”为“社会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等。这些错误的观点和主张,背离了我国律师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淡化了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的意识,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阶级性是律师职业的本质属性。这首先是由律师的产生决定的。古罗马奴隶共和国后期,顺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产生了一批职业法律家,是应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他只保护那些唯一被认为是有完整权利的奴隶主。这种“职业法律家”就是近代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市场失灵是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逻辑起点,只要有市场失灵的存在,就要求有市场监管。该文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管职能的运行功能、监管重点出发,揭示了市场监管职能变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性监管、建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积极开展国际监管合作四个基本特征。这对我国加强市场监管,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无庸赘述,没有健全的法制,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市场经济。而健全的法制又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服务市场。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的前提是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律师制度,同时要求规范化的法律服务市场运行机制,且有忠于事实和法律品学兼优能切实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律师队伍。从律师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看,一个国家的律师能否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是检验其民主法制和市场经济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律师工作获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五千多个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七万人。广大律师在改革开放中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务,为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为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必须看到,我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契约失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经济学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已成为分析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交替出现的,而在转轨时期的经济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几乎是一个伴生现象。除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外,转轨时期的经济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即“契约失灵”。“契约失灵”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有密切关系。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重大,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契约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契约是指各类当事人(包括政府)之间依照法律、法规签订的合同及有法律效力的所有协议、文…  相似文献   

11.
略论律师业务垄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业务垄断权是律师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其在我国的立法确立是形成法律职业团体、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完善律师制度本身的需要。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应纳入律师制度之中。本文对律师业务垄断权进行初步检讨。  相似文献   

12.
利益冲突是律师职业和律师事务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维护委托人利益、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随着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律师执业的范围不断拓宽,律师事务所也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利益冲突问题日渐突显,不仅关系到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发展和委托人的利益,也对司法制度的公正和效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市场失灵的法律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失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放任政策下市场机制的缺陷 ,而其法律根源则是市场机制之法———民法。民法的历史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史有密切的联系 ;民法的内容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内容也有密切联系 ,民法作为市场机制之法 ,为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自由竞争奠定了法律基础。民法对外部性、经济周期波动和垄断等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形式所起到的催生和增强作用有力地说明了民法是市场失灵的法律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学出发归纳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家为弥补市场失灵而规制市场和市场活动的法律关系.具体包括国家规制市场微观行为法律关系,国家规制市场宏观态势法律关系,国家规制市场分配法律关系.最后文章就一些相关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第三部门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理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法,社会性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的补充和制衡,构成了一种介于国家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的新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符合经济法“社会本位”宗旨的内涵,体现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它和市场、政府一起组成经济生活运行的有机体,享有公共经济利益、承担公共经济义务,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6.
辽宁自贸区建设需要法治保障,律师应成为自贸区法律服务建设的重要主体。辽宁自贸区法律服务市场呈现服务领域扩大化、服务需求差异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服务竞争激烈化的新变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省司法厅集中5个月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整顿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活动,着力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主体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在进行专项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了整顿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工作意见,召开了全省整顿规范律师公证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动员大会,对整顿规范法律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8.
产业垄断通过法律管理调控。其法律特征有:垄断的资源相对有限性;垄断的行业具有公共性;垄断行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具有网络性;产业垄断具有行政干预性等。国家通过产业发展了产业垄断,弥补市场运行机制失灵而干预经济,维护经济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稳定,实施了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垄断的构成法律条件及标准有:反映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反映占行业垄断势力度的“勒纳指数”;经营者集中情形;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也使人们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本质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从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开始说起,从市场失灵的视角,以金融机构为模型主体,构建了收益模型,并进一步认为无监管的市场失灵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英国2007牟《法律服务法》对法律服务投诉处理机制进行了改革,创设了法律投诉办公室,负责独立运作监察专员计划,处理消费者对法律服务的投诉。该机构在法律地位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预算控制、规制制定、绩效目标等方面受到法律服务委员会的控制。投诉处理程序方面体现出灵活性,侧重保护消费者权益。英国法律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改革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律师监管制度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