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煦 《小康》2024,(6):49-52
<正>三河市发力协同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通州区共建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2023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周年。九年来,北三县与通州两地,一衣带水,声息相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推动通州和北三县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自此,两地协同发展、联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副中心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五年来,京津冀三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在国家京津冀  相似文献   

3.
降蕴彰 《小康》2024,(9):24-27
<正>“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诸多县域,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携手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  相似文献   

4.
筑梦京津冀     
《小康》2017,(9)
<正>今年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三周年。三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应该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  相似文献   

5.
赵狄娜 《小康》2023,(9):56-58
<正>丰宁正以草原为底色、温泉为画笔,绘出一幅多彩绚丽的塞外美景。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是河北省6个坝上县、6个民族县、32个环京津县之一。其县名来自于乾隆皇帝取“丰芜康宁”之意,为后世子女赐福。作为京北门户之地,丰宁有着不可替代的综合发展优势,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郭煦 《小康》2023,(31):31-34
<正>三地楼市为“北漂”置业重新“开闸”供应,对当地楼市影响不言而喻。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下称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揭牌仪式,前不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举行,这对于通州和北三县来说意味颇多。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的正式揭牌,标志着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迈出新的重要一步。执委会成立后,将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制度规则、重点规划、工作要点、支持政策、改革事项、重大项目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17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调研组就推进京津冀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和健康产业发展赴河北省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在石家庄市召开了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陈竺在调研中指出,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希望在三地能够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的协同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协同发展,也就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多,从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的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合作项目,以及针对打造区域产业链体系和区域创新共同体系等方面的各项努力,支持了河北、天津的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多重、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鸿宇 《乡音》2015,(4):12-13
今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突破口在哪里?如何让协同发展早见效、广受益?两会期间,委员们纷纷热议这列加速行驶的“协同发展”之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对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关键,在于突破旧有障碍,实现三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人大》2014,(10):28-29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和无线城市协同发展,对实现三地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础通信服务的协同发展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做好中共北京市委在市政协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协商的工作,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会同相关科研院所、院校,就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一体化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京畿重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王晨 《乡音》2015,(4):6
3月25至28日,省政协副主席郭华率调研组赴唐山、廊坊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企业、园区,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两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情况,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情况,为开好省政协第十二次常委会议打下了良好基础。郭华强调,一定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政协的优势特点,积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要发扬“抓铁有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有北京的地标体系,天津有天津的地标体系,河北有河北的地标体系。三地发展水平不同,地标体系参差不齐。而这种高低不同的地方标准体系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因此,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新地标体系(以下简称"京津冀新地标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今世界,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区域内制定并实施新的地方标准体系。比如说,东京城市圈,东京与附近的千叶县、崎玉县、  相似文献   

16.
袁帅 《小康》2024,(9):31-33
<正>京冀协同联合治水保水,早已在探索的路上行进了多年。为更好地落实协同治水的要求,2020年,京冀两地政府携手推进“生态保水、执法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河长制保水”五大行动,协同治水成效显著。阳春三月,如果你来到北京密云水库,就会看到白河主坝内,沿着151米的高水位线,水面已经破冰,成群的野鸭低飞,戏水觅食,翅膀扑棱棱响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这十年间,生态治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京冀协同治水保水的序章已初步写就。  相似文献   

1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齐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回顾农工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深入了解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商讨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3月24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报》2014,(20):26-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是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面临的又一历史性机遇。一、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答:习总书记“2.26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从全国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而且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将京津冀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作为首都环境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服务首都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两个大局,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块短板,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坚持联合共编、联通共建、联动共治、联创共赢,努力形成环境治理区域协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1)
<正>5月的北京,春暖花开,生机盎然。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台籍中青年相会首都,开启首届京津冀台籍中青年培训班学习之旅。去年,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的三地紧密连结在一起。在历史发展中,三地承载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作用,特别是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几十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劳动者,"大城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