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严复诞生150周年(1854年1月8日———1921年)。这位崛起于福建侯官的启蒙先驱,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严复14岁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19岁毕业,先后在建威帆船及扬威军舰上实习。1875年,23岁的严复赴英留学,倾慕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开始接触亚当·斯密、边沁、穆勒、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深受影响。这为他日后从事译著西方思想文化名著奠定了初基。1879年他27岁时卒业归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达20年之久。严复最主要的成…  相似文献   

2.
1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毗邻港澳,既是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向亚太、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推进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关键地带。 过去人们提到福建,想到的是寿山的石雕、安溪的“铁观音”、福州的脱胎漆器,还有朱熹、李贽、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得天时,占地利,勇立潮头,首开风气。——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福建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7,(5)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赤诚的爱国者,戊戌风云中的重要人物。严复生于1854年1月,祖籍福建侯官(今福州)。原名传初,字又陵,又字几道,曾改名宗光。其父严振先,是当地有名的郎中。家中生活还算殷实,他7岁进私塾读书,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旧式教育。但是,到了他  相似文献   

4.
<正>观看严复主要译著、信札、家书以及严复用过的打字机,与录制有由严复作词的清朝国歌《巩金瓯》的八音盒“亲密接触”……1月5日,在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配套活动之一“科学与爱国——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文物展”上,大量珍贵文物吸引了参会嘉宾的目光。“严复先生是从福州走出的思想大家,是‘闽都’近代的骄傲。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严复,就是要更好地继承他‘开眼看世界,以笔醒山河’的思想和事业。”这次文物展的策展人和主讲者是福州市政协委员、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展品也均来自严复翰墨馆。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24,(1):10-11
<正>100多年来,严复的思想和精神始终感召他的后人坚守爱国之心、践行报国之志。在严复诞辰170周年之际,几位严复后人就如何传承和弘扬先祖“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精神品格畅谈感受。严复孙女严倬云有人说,祖父是从福州走出去的中国近代史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更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月8日,是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早在1908年8月,严复应邀第四次来天津供职时,就曾发出"吾系卅年老天津"的感慨。严复执教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其熠熠生辉、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译作《天演论》完成于天津。经文史专家考证,"天津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大甡字号后严公馆",是严复先生多年生活的旧居。200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整修古文化街时,特在故居旧址旁辟"天演广场"、铸严复铜坐像一尊,身后是《天演论》节选的背景墙。与此同时,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内设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及"严复园")、塘沽区世纪广  相似文献   

7.
吴小曼 《新东方》2008,(8):43-46
在中国近代史上,探讨国民素质问题,严复并非第一人。比严复稍早一些的思想家冯桂芬、钟天纬等都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民族性格问题,与严复同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主要从政治角度展开对国民性的探讨。但是可以说,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较早、较深刻、全面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思想家。严复从国民素质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现代理想国民模式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途径等方面都有展开论述并有精辟见解。系统总结和分析严复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理论成果,对于我们今天倡导教育改革,探寻提高国民素质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中宣告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些代表人物,毫无例外地都兼有两重身份,他们既是资产阶级某一政治派别,即维新派或改良派的领导人,又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倡导者.如果将严复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加以比较,那么他的后一重身份就显得更加突出些,他是更为典型的启蒙思想家. 严复学名宗光,字又陵,做官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一八五三年一月八日生于一个小康的儒医家庭.一八六六年,年方十三的严复因为父亲去世,家境顿窘,被迫放弃祖上读书应试的进身之路,去投考了当时还不为士大夫所重视的洋学堂——马江船政学堂.然而,正是这无可奈何的选择成就了他日后的事业.度过了五年学堂生活和五年军舰生活,一八七七年,严复被派赴英国留学.在这批远游者当中,产生了中国海军第一代训练有素的将领和技师.严复在同学中也是佼佼者,“考课屡列优等”,但他的眼光显然比他人深远得多,他注意了祖国的社会和思想文化.从后来的事实看,他是想通过西方和中国的比较,从中找出一条振兴祖国之路. 两年以后,严复毕业回国,历任福州船政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前进性,二是循序性。对进化论"前进性"特点的坚定认识,使严复对其理想政治的最终实现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进化论"循序性"特点的深刻把握,使严复对其政治理想的实施强调稳定有序的操作原则。严复把进化论的这两个特点充分地融进了他的政治理想的推进理论当中。严复的这种对其理想政治推进保持积极而又稳重的态度,同他对理想政治本身既发展又稳定的特征取得了一致,从而实现了他的理想政治思想本身和其推进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展开的。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处于国弱民穷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为探求中国富强之路,对传统义利观的偏弊进行深刻反思。严复借用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传统义利观进行改铸,提出了"两相为利"、"义利合"的思想。严复倡导的"开明自营"指引了义利观新转向,严复义利观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蒙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复对卢梭思想之批判述评欧阳哲生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发表了《政治讲义》、《〈民约〉平议》等文,对卢梭的思想理论及其负面影响给予了批评。过去,一般论者均据此认定这是严复思想倒退的证据,忽视了严复这一思想的西学渊源。其实,卢梭不过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严复是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曾被时人誉为“哲学初祖“和“新道德”的启蒙者。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有人把他比作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生从事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研究与著述的边沁(1748~1832),甚至说他是中国的边沁。应当说,自从有了严复,近代社会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来到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之功是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严复诞辰150周年。严复,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在阅读、引进、宣传西方著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尤其是经过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之后,逐步形成自己思维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近现代学术肇始于严复翻译西方的学术名著,19世纪末,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学说,使中国学术界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24,(1):12-15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近代中国将明末清初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严复无疑是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严复以他长期浸泡西学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意识到学习西语的特殊重要性,强调要通过原文获取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重视科学在文明互鉴中的指导作用,主张取法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要从掌握构建西方上层建筑的科学原理入手;对西方列强“无法与法并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马尾,原是一个小渔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公元前494年的吴王夫差发现,而择地造船,开始了最初的港口活动,成为令世界航海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塔”。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港口小城镇。 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中国造船、航空工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学堂的诞生地,走出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萨镇冰、陈绍(?)等一批中华英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至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在这里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说她是个镇,却仍然是民谣“自古马尾一条街,风吹黄沙散满天”的景象,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及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与模式等方面比较了郭嵩焘与严复的中西文化观,认为二者的文化观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相比较而言,郭嵩焘侧重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来融会、贯通西方文化;而严复则侧重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统,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构新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奢俭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9.
严复把塑造国民作为拯救民族危机的根本出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率先建构了近代国民的三重素质结构,赋予国民以自由、平等、独立等近代权利。化臣民为近代国民,以人的现代化引领中国的民族复兴构成了严复思想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牛田盛 《求索》2007,(10):136-138
晚清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及其它著述中所宣扬的进化史观和工具理性的认识方法,以及自由、民主、合群等现代理念无疑对解决近代中国现代化问题具有启蒙意义。基于进化史观,严复的现代化方案是一种渐进改良的现代化方案,其现代化方案的局限性也源于其进化史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