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璟 《法制博览》2023,(14):121-123
如何从法治角度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整理分析近几年有关社会矛盾纠纷法治化解机制建构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法治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四个方面,以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预防、减少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调处农村纠纷,鄂北一个小镇自2005年起建立了一种当地称为“逢四说事,有话就说”的纠纷调解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个村庄的纠纷调处记录,认为该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解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利益冲突,符合中央关于“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要求,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该机制耗费了村干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不少村庄面临治理资源短缺的情况,其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此外,该机制的法制化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祝轩  王新 《法制博览》2012,(6):163+10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基层检察机关处于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应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从细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关机制、刑事和解机制、社会矛盾排查机制、渉检上访应对机制、检察救助机制等制度方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将社会矛盾化解落实在基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入,同时对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念,多领域、多学科共同努力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坚持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文成 《法制博览》2013,(5):160+159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经济利益和利益主体呈多元化的趋势。而我国行政机关在解决社会纠纷时,所运用的解决机制比较单一,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衔接缝隙也较大。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机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化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也并不完美,我们应当正确审视它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诉源治理”正式上升为国家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各方面的形势综合和需要,A市成立了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笔者有幸参与了筹建及运营,现以该商事调解机构的设立为背景,对商事调解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作一初探,以期为社会商事调解、诉源治理寻找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阳 《法制博览》2013,(5):219+218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完全符合现代刑法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解决社会纠纷,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素兰 《法制博览》2015,(7):169-170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意义及当前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社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凸显。因此,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走过"矛盾凸显期"这一荆棘地段,尽快化茧成蝶,是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缺失社会代价支付和补偿机制、利益冲突尖锐化等矛盾不断暴露,导致法院审理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那么法院该如何通过自身的角色定位来恰当行使审判权?在新形势下法院应该加强自身创新和创新管理,如以自身管理为突破点,着力保障司法公正,开展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等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8):54-56
福利性住房共同居住人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配套法律规范,在社会转型、房价剧烈上涨时期,是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上海徐汇区法院以"能动司法"化解相关矛盾的一次尝试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中国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这一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尖锐复杂的敌我矛盾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由社会阶层嬗变所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却大量存在并日趋严重。只有科学揭示和认识这些矛盾,且又努力调适、化解这些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越南在经济转型中处理社会矛盾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为了革新开放和经济转型能健康顺利地进行,从五个方面对某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处理和化解,即以"社会主义定向"为尺度,解决经济转型的性质和方向问题;以反腐败为重点,以民主化建设为平台,解决经济转型中紧张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问题,构建经济转型的良性政治生态;以"消饥减贫"为切入点,解决经济转型中的社会民生和公平问题;以化解西原少数民族骚乱事件为契机,制定正确灵活的民族宗教政策,解决经济转型中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问题;以环境保护立法为突破口,解决经济转型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利纠纷行政调解作为专利纠纷化解的重要手段,深受当前科技创新背景下市场主体的偏爱。本文通过对我国专利纠纷行政调解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深挖专利纠纷行政调解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探索专利纠纷行政调解的发展方向与创新举措,全面激发专利纠纷行政调解的内生动力,有效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6.
继母与子女之间闹点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调处,则可能会使矛盾加深,造成感情破裂、家庭破碎。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赡养纠纷,矛盾点比较多,十分棘手。新开街调委会同志采用了"情理兼顾、情法兼顾"、"以情动人,以法助人,"的调解方式最终感动了双方当事人,确保了双方的利益,顺利化解了矛盾。  相似文献   

17.
谭朝舜 《法制博览》2023,(8):127-129
本文通过阐述湖北省E州现行的各类纠纷化解机制,将现行的机制区分为行政、司法和社会协商三大类。比照国家纠纷化解机制的实际情况,笔者探讨了当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从效率、效力、困境、人员以及专业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最后通过笔者工作的实际,对纠纷解决机制的推进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18.
王英 《法制博览》2024,(8):28-30
201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20个城市中、基层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某市某区法院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首批试点法院,通过诉内与诉外的案件分流,构建了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诉前、诉中“双漏斗”矛盾化解大分流格局。但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双分流”推进诉源治理,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制约着矛盾纠纷化解的成效。笔者以该法院为例,结合审判大数据分析诉源治理出现瓶颈的原因,从而制定诉源治理的工作清单、完善繁简分流机制、细化诉源治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数据应用实现智能化治理四方面提出建议,从而纵深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冲突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冲突的凸显期和多发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在承认和正视现实社会冲突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意味着在社会冲突的治理方式上,要走一条非暴力、非对抗的治理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治理和化解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主要手段,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新民诉法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定。然而,能否打破传统调解监督的僵局,将调解监督的规定落到实处,开创调解监督新局面,全面履行民行检察监督职责成为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