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七十年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就程度不同地暴露出一些共同的弊端。近二、三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旨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走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苏联,现在也开始了这种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一角度,就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庞博  孙丁贺 《学理论》2013,(2):30-31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与尝试,苏联由于其自身的痼疾而走向了亡国亡党之路。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背离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果,其不合适的社会主义模式及长期以来在此模式下所逐渐积累的弊端是其亡国亡党的根本原因,而戈尔巴乔夫忽视国情的冒进改革则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从外部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的自身瓦解。  相似文献   

3.
“改革就是革命”。具体地讲改革就是模式的转换,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都面临着三种模式的转换,即:①传统模式——改革的对象:②转换中的模式——改革中的现行模式:③新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式。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也即斯大林式,或称国家社会主义模式,主要形成于苏联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在五十年代达到其发展顶峰。但是在这以前苏联早就有这种模式的现象,最明显的是1918年5月~1921年3月这一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且在斯大林逝世后这种模式的现象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不仅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从苏联一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5.
李岩磊 《学理论》2013,(24):17-18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引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苏联的衰退直至最终解体,其多方面弊端也慢慢展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实践证明了照搬硬套不能实现发展,只有结合本国实际,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实质,走上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热潮是影响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强大力量。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必要了解、研究、借鉴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下面便对此略作介绍。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有了近70年的历史,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国家形态,社会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及其经验成为一种模式,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被机械的搬用。这种僵硬、集权的管理体制的最大成就就是使这些国家迅速建立了国有经济的强大主导地位,但随着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苏联宣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二战时期抵抗纳粹的中流砥柱、二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袖和冷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对手;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竟土崩瓦解了。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然而正是此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黄健 《瞭望》1989,(18)
现在的苏联,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既非常熟悉而又十分陌生。苏联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与理论体系的发源地。这个早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理论,对中国曾有过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中苏两国近似隔绝了30年,苏联发生的许多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说,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曾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试图解决面临的问题,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视自己实力不如资本主义的地位,不能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成果,故步自封,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列宁特别重视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斯大林当政后,更强调苏联与西方的对抗,并把这种对抗理论化,成为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改革。不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斥市场经济,盲目相信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等,使苏联的改革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苏联模式的崩溃,右翼学者和部分左翼人士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卡利尼科斯对此并不认同。他分析指出,左翼和右翼之所以达成错误共识,是因为将斯大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等同,而在现实中,斯大林主义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最终走向了"反革命"。卡利尼科斯试图通过进一步将苏联模式界定为资本主义的一种变体,以此彻底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失败隔离开来。虽然卡利尼科斯对苏联模式的独特界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苏东剧变的不利影响,也为我们认识苏联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的分析与苏联模式的实际性质不相符合,所产生的理论后果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其特征是确立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系,实行计划经济与工业化政策。这种模式最大优点是政令统一,可以集中国家的人、财、物搞建设。最大缺点是过于集中、僵化,排斥市场经济,党干预的事务太多太细,阶级斗争扩大化,难以调动地方、基层与个人积极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蒙古、保加利亚等社会主义的成败,大体上经过了同苏联一样的历程。前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南最早改革统得太死的苏联模式,创立了分散型的政治经济体制——自治制度。经济上,以社会所有制为主,几乎取消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治上…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完全"同一化"和"同质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所造成的理论混乱和认识误区危害很大,是必须认真加以清理的。  相似文献   

13.
李冠杰 《学理论》2012,(1):40-4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奇葩,它使落后国家短期内走上工业化道路。面对苏联社会中的严重矛盾,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开辟新局面。他在苏联尚未作好改革准备的情况下,短期内进行全面改革,最终无力控制局势,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4.
高放 《理论视野》2009,(7):11-15
16世纪初以来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种种社会主义模式都未能实现。苏联模式是第一个实现了的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低标准、歪标准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既取得很大成就,又有严重弊病,因长期延误改革终遭失败。要吸取苏联模式的失败经验。在21世纪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五个扬弃、五个创新,还要排除五种误读。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政党的执政模式 1、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党执政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和法律上认为议会(苏联称苏维埃,我国称人民代表大会,罗马尼亚称大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实际上,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却属于党中央,从而形成"一党执政双重领导"的执政模式.国家机关从上到下自成体系,党的组织也从上到下自成体系.这不仅表现在党对政权的纵向领导,而且表现在同一权力层上的横向领导.在苏联,  相似文献   

16.
"一大二公"的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移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的显现已被历史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表明:判定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而不是公有制所占国民经济比例的多少。只有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7.
庞妍丽  符宇忠 《学理论》2012,(12):31-33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第一次的实践,到中国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摸索发展,其中不乏很多片段可以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分享和历史借鉴。作为世界上成功实践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发展有弊病、有缺点,并且不可否认它的弊病大于作用,然而这些弊病缺点也是当今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弊病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党更深刻地面对、处理这些类似问题的时候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和方法。因而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入手,通过对苏联模式缺陷的反思与展望实现对我国国家权力制衡、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民主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管理的形式以及相应的制度,它是国家制度的具体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而是我国具体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与发展。第一,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明我们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管理原则,这就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在夺取政权后按照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政治体制上,长期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也沿用了革命战争时期军事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形成了一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切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由于这种政治体  相似文献   

19.
程永锋 《学理论》2011,(18):26-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式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不能因为其最终走向败亡而全盘否定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更不能因此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悲观。  相似文献   

20.
苏联政治学者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苏联政治学者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无疑是先进的,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依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否则,就会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苏联政治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尤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苏联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