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潮》2015,(1)
<正>1929年下半年,红四军召开了3次党的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七大""八大""九大"),开展了一场总结建军经验的大讨论。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发生的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件。它起始于"七大"前后,结束于"九大"闭幕。这场大讨论的结论,就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红四军"七大"是一次充满争论的会议。长期以来,在研究红四军这场总结建军经验的大讨论中,往往有  相似文献   

2.
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中共红四军“七大”前后,是陈毅在中央苏区最闪光、最有特色的时期。他主持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使毛泽东初失兵权受屈;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使毛泽东出山主政...  相似文献   

3.
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红四军党的“七大”),涉及到创建根据地和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分歧,以及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的责任和态度,并与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形成因果关系。因此,如  相似文献   

4.
古田会议前,在党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红四军领导层和指战员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正是这场争论,才有了中央的"九月来信",才有了古田会议的召开.争论的缘起是前委和军委运作中的关系协调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维护前委代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中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妥善正确地处理了"朱毛之争",维护了党内团结和党内和谐,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研究红军初刨时期党和军队建设中的这段鲜为人知又十分重要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维护党内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7期发表了竹卿同志撰写的《一桩亟待澄清的历史公案——重评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为何未被选为前委书记》,指出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未能当选为前委书记,主要是毛泽东自己再三请求辞职。第一,1929年6月8日,红四军前委与闽南长汀的白沙举行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向大会递交了一份“书面意见”,明确提出“请求马上更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毛泽东第一次向前委会  相似文献   

6.
朱德、毛泽东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难免意见分歧。为了解决朱、毛争论,1929年6月22日,由陈毅主持,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召开,陈毅以第三方观点客观评判朱、毛争论,大会最终通过了《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相似文献   

7.
1928年毛泽东曾两次担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一职,但在沔渡会议上和龙岩红四军七大上,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毛泽东又两次落选。1929年,经过中共中央和红四军同志的共同努力,纠正了错误,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再次担任前委书记,这对于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四军",也是第一支  相似文献   

9.
《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1929年7月—1930年4月)》(以下简称《情况报告》),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仅存的一份研究从红四军党的七大到古田会议的宝贵历史文献。但是,这份文件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是一个疑问。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是红四军前委候补委员、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所写。可是,1985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选编的《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参考资料》)中却提出了一种新说法,认为此件“可能是1930年春,陈定效(应为“郊”,该书印错——引者)因病由红四军回上海后,向党中央的汇报材料”。我认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该文件为熊寿祺所写还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立即投入到反粤闽赣三省敌人“会剿”的艰苦战斗中去。新的前委利用行军、战斗的间隙,抓紧一切时间,传达、贯彻古田会议的决议。前委召开了各种会议,研究、制定了各种法规,要求各部队执行。红四军各部队把古田会议决议当作党课教材和红军法规,组织党员和红军战士学习讨论。各级党委和支部每月都订出贯彻执行古田会议决议的计划,并定期检查,做出总结。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下列几个问题上,当时就取得  相似文献   

11.
红四军创建后,转战赣南、闽西,先后召开了9次党的代表大会,其中后3次在闽西举行。在频繁的战斗中,领导人对军队建设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争论的焦点是红四军内是否仍要设立军委。一种意见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指责前委“管太多”,“权力太集中”,是“书记专政”,有“家长制”表现。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前委的领导工作重心在军队,“军队指挥需要集中而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立重叠的机构,硬要成立军委实际上是搞“分权主义”。为了平息这些争论,统一思想认识,前委决定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由介入争论不深的陈毅暂行代理前委书记来负责筹备和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史上,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为什么要召开“七大”?“七大”之后的结果怎样?这两个重要问题看法很不一致。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想召开‘七大’,“总结些经验,解决党和红军的建设问题,纠正已发生的毛病,以促进红军战争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前委领导机关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对矛盾的复杂性估针不足。这样,“七大”不但未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发生了一场带原则性的争论,几乎影响到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史界空前活跃,对古田会议前后若干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突破。本文对这一党史研究领域的新情况和新成果作一概述,供同志们参考。一、关于红四军党的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史资料的逐步开放,党史界围绕红四军党的“七大”的功过是非,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红四军党的“七大”发生争论的由来。目前党史界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强调“争论是以军委设立与否为起因”的;另一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红四军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古田会议五十周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辑了《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一书,作为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资料。全书收集了33篇历史文件,计十四万余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在各地新华书店内部发行。该书目录如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军赣南闽西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1)
正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参观古田会议旧址。他仔细观看、悉心感悟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红四军军旗、写着红军"六项注意"的包袱、红四军的军号等历史文物,回顾毛泽东等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强调:"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相似文献   

16.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一)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相似文献   

17.
古田会议即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在朱德、陈毅通力合作下而胜利召开并取得成功的。这个会议在中共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到现在还可感觉到它的深刻影响与作用。研究古田会议,毫无疑问要研究毛泽东的主导作用,研究朱德、陈毅的配合作用;然而,不应忽视的是还应该研究周恩来对古田会议的重大贡献,研究在他主持下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出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对古田会议召开及其决议形成的重要指导作用。一、关注朱、毛红军的发展动向,肯定毛泽东的进军主张党的六大以后,周恩来参与中共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辑的《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续编)》,最近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各地新华书店内部发行。全书收集了35篇历史文件,计十九万余字。现将该书目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石言  英才  居成 《党史博览》2003,(3):4-1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来到这里,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于5月任军委书记.陈毅和毛泽东、朱德,同是红四军的缔造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陈毅那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崇高政治品质,已放射出照人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决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命运的大会,这就是“七大”和“十五大”。“七大”和“十五大”有许多共同点,如都在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组织上有力地保证了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等等。通过比较“七大”,我们可更清楚认识“十五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