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继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后,2002年11月19日原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02年11月20日起,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带)、彩涂板、无取向硅电钢、冷轧不锈薄板(带)等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最终保障措施采取“关税配额、先来先办”的方式。在规定数量内进口产品仍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规定数量外进口产品在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特别关税。此次最终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为3年,即自2002年5月24日至2005年5月23日。这是我国加入世贸  相似文献   

2.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下帷幕,"碳关税"这一具有时代色彩的非传统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碳关税的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这并不能掩盖碳关税的本质———新保护主义。本文通过权衡贸易自由和环境保护之利弊,探析了碳关税的合法性,并针对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措施,提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诺 《法制与社会》2013,(3):277-278
碳关税在国际上是一个新兴且争议很大的问题,从其性质到法律支持,目前都尚无定论。本文从碳关税的由来出发,论述了碳关税的性质,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寻找支撑碳关税理论的法律依据,最后以我国所处的视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是美国商务部在"乔治敦钢铁案"中所持的立场并为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所确立。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发起一系列反补贴调查充分表明其已经推翻自己在判例法中所持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立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在法律依据方面面临三种选择。就中国个案而言,美国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法律依据:美国商务部承认中国某个产业为"市场导向产业";由美国国会立法确立美国在《中国加入WTO协定书》第15条下的贸易权利;美国商务部有处理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申诉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5.
胡斌 《行政与法》2012,(4):120-123
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底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允许美国对来自没有采取与美国相当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国家的高能耗、初级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对于经济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又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行动,通过建立南北自由贸易区、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以及积极参与碳标准制定等方式积极寻求对美国"碳关税"壁垒的突破。在减排与贸易、环保与经济增长间寻得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耳蜗血疑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3,(11):79-81
一位来上海旅游的69岁的日本老人突然惨死在街头。是交通肇事,还是蓄意谋杀?一时间,迷雾重重……对于中日关系而言,2001年真可谓是降到了冰点:四月下旬,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下台前夕,突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进行所谓的"紧急进口限制",两个月后,中国宣布对进口的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大葱与汽车"之战就此拉开序幕;此后,日本新首相小泉纯  相似文献   

7.
WTO体制下的碳关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单边提出征收碳关税引起了全球关注,碳关税措施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鉴于现今国际上仍未对碳关税征收标准达成一致的协议,需要将碳关税纳入WTO的框架中。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碳排放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WTO保障措施的法律实践——兼评美国201条款的违法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根据美国201保障条款,对进口钢铁实行最终救济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国将对板坯、板材、长板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或高达8%-30%不等的关税,这一措施涉及日本、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钢铁产品对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决定做出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目前已经有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瑞士、挪威六方就美国"201保障措施"在日内瓦提出与美磋商,这一争端很可能成为涉及成员国最多、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而且美国的这一逆行很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不断出现,尤其以蓝色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为最,碳关税就是一个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少数西方国家提出以开征"碳关税"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引发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可能在环保旗号下推行保护主义的担忧。本文首先分析了碳关税的大体概况;然后分析了碳关税对国际法的违反,最后提出我国如何应对碳关税有力有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宏 《法律与生活》2014,(19):40-41
正截至2014年8月,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许多国家投入使用,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等。与此同时,美国内华达州于2012年3月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无人驾驶合法法案;英国正在修改高速公路法,为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提供法律依据;德国也在考虑修改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1.
The application of semiotics in trade mark law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endeavour in its infancy. The author traces its genesis in recent years and situates it with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particular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kind, appearing in the trade mark law literature in the past. The purposes for which such theories are applied, and questions of methodology arising from this, are examined. In particular, it is observed that semiotic theory has, by and large, been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debating legal policy in trade mark law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at this has given rise to argument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semiotic theory can exert any normative force of its own upon the law. This article offer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It is sought to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oretical semiotics in solving trade mark law questions in practice. The author emphasises that this involves no threat to orthodox legal 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y (whatever one may think of the orthodoxy), and in particular does not require the normative use of semiotic theory. Taking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concept of ‹trade mark use’, and having regard to trade mark law and literature i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the author proceeds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by reference to som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de mark infringement.  相似文献   

12.
张虎 《政法论丛》2020,(2):91-101
单边经济制裁具有单方性、目标性、强制性、多样性的特点。WTO对单边经济制裁的实施采取了限制的态度,但依然无法阻止一些成员依据其法律制度对他国或地区实施单边经济制裁。近年来,美国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启动调查并实施了相应的单边经济制裁举措,这些措施违反了WTO规则,背离了联合国大会决议的精神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采取的适当反制措施契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符合WTO规则,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制美国单边主义的合法选择。  相似文献   

13.
The obligation of States to provide full reparation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including by full compensation, is one of the bedrock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article challenges this principle for cases where compensation is crippling for the responsible State or its peoples, which can occur when State responsibility is implemented before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s decision not to qualify full reparation for instances of crippling compensation in its influential Articles on State responsibility was an unpersuasive legal position to adopt in 2001, and its rationale has aged badly. However, the failure by States and other actors to challenge it in the following two decades signified its endorsement by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process. Nevertheless, the case against the permissibility of crippling compensation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can still be made, both on a case-by-case basis and at the level of customary secondary rule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夏天以来美国在中美贸易之间频频制造摩擦并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和企业行为发起挑战,其表象是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但实际上背后私人企业是始作俑者;它们所涉及的问题实质是私法行为公法化现象及其理论。历史地看,"私法行为公法化"自近代国际贸易出现之日起,就已经存在,只不过美国政府将其表达的更为直接而已。私法行为公法化意指私人将蕴含营利性的动机、目的等意志的行为通过特定形式变成国家意志的行为或过程,它影响或干预国际贸易,以实现其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之目标;通过它,私人部门对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体现为国际贸易的国内与国际法律规范,进而对后进的国家之国际贸易产生制约。应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限于政府之间,企业等私人部门的参与也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金美蓉 《法学家》2020,(2):160-174,196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一系列反垄断诉讼发生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美国在经贸关系中博弈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其中涉及了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域外适用、国际礼让原则、外国法查明、外国政府对本国法律解释的效力等一系列焦点问题。在相关案件的判决中,美国法院就上述问题的观点和论述存在诸多漏洞和偏颇之处,包括限缩适用"国际礼让原则"中"真实冲突"的条件、外国法查明中客观性的缺失等。而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日益成为美国反托拉斯重点关注对象,中国企业会面临更多挑战,需从美国国内法、国际法、中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企业自身行为的合规性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How is globalisation governed? The following article trie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cusing on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t presents the ca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chain in toys, identifies its various segments or boxes, and then giv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chain is governed.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s governed by the totality of strategically determined, situationally specific, and often episodic conjunctions of a multiplicity of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se sites include, for example, EU law, United States law, Chinese law,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trade association codes of conduct, international customs conventions, and WTO law. Each of these sites has institutional, normative, and processual characteristics. Though the sites are not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each has its own history, internal dynamic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Taken together, they represent a new form of global legal pluralis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伊拉克战争的法律依据及其引起的法律后果 ,探讨国际法在这场战争中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 :美英对伊动武没有合法的依据 ,它引起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不能因为这场战争而否认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作用 ,而是应进一步加强该原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治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国际法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这场战争对国际法基础的冲击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非法使用武力问题 ,探讨在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国际人道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加强国际法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伟 《比较法研究》2021,(1):180-200
中美贸易摩擦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两国政府就贸易摩擦所涉议题展开谈判,以期达成协议,解决贸易争端;暗线是中美之间就制裁和反制裁、遏制和反遏制展开的法律战。法律战是中美贸易摩擦所呈现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和制度之争,是美国法律霸权主义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无法回避和必须回应的法律竞争和法律反遏制。法律战的工具具有多元性,这导致法律战呈现出复杂性。以长臂管辖和次级制裁为主要特征和核心的法律战对于中国完善国内法和参与国际法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规则和制度要求。以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和阻断办法为代表的法律战需要实体法、程序法、国内法、国际法多重要素的整体配合,才能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7,25(3):79-86
国际经济法乃是随着国际市民社会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在古代社会和近代国际强权政治体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得以发轫的内在根源在于国际市民社会成员在通过相互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为自身私人利益的实现而产生的普遍规则需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维护国际贸易与利益共同体存在的一般利益诉求.国际经济法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主体在长期的外贸合作中所形成的交易惯例和贸易规则,作为这些成员通过多边谈判所达成的彼此共守的行为准则,它所调整的乃是国家间及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具有私法意义的经济利益关系.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则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