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田忠宝 《前进》2013,(7):16-17
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承载了3500多万三晋儿女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期盼,寄托着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干部群众推动山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的希冀和自信,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宣传文化工作者,认真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发展的一个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2.
冯锦彩 《前进》2013,(7):13-14
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的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山西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一次盛会,是古老三晋:迂化绽放时代光辉的一次检阅,对提高我省区域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山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时期、促进文化发展已构成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重要途径实践进程中的山西,文博会提供的载体与平台,对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就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喜庆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太原隆重举办。这是一次总结检阅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强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进程的盛会;是一次展示交流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阶段性成果的盛会。我们对首届:山西文博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湖北宣传》2006,(11):12-13
10月27日上午10时,中部六省政府负责人共同启动古朴典雅的“中部魅力之星”,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开馆迎宾。三天文化盛会,创意魅力中部,频频推出了中部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为了充分展示武汉城市的文化魅力,推进武汉文化产业升级,日前武汉举办了首届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在博洽会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聚焦文化产业主题对话”上,来自国内外以及武汉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聚集一堂,围绕如何认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开发壮大武汉文化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简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斌龙 《前进》2003,(7):35-36
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它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科学论断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兴起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可行的发展路径。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类型:1、文化产品、资源自身的产业化经营。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7.
丹增 《今日民族》2004,(6):4-5,Z006,Z007,8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山西文化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如何走,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怎样发挥文化的支点作用,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近年来,山西实施“五大战略”,落实“五个新进展”要求,充分发挥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带动功能,力争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及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培育方面有新进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巨文辉 《前进》2003,(6):41-41
文化的产业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挑战,中国入世带来的对文化事业的冲击,要求文化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另一方面,随着山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文化消费必将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上山西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山西文化的产业化成为可能。山西必须下大力气,在新的世纪,将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目前,国内外文化产品的大量进入,既繁荣了山西文化市场,也反映了山西文化产业开发经营机制相对滞后。尽管山西在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把着力点放到…  相似文献   

10.
田野 《政策》2004,(5):35-36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公益文化事业共同构成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猛,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湖北是荆楚文化的摇篮,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宣传》2006,(11):F0003-F0003
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2006年10月27-29日在武汉举行,主题是“文化中国·魅力中部”。本届中部文博会涵盖面广,产业交易项目涉及文化娱乐、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创意设计、文化设施等八类。  相似文献   

12.
谈谈关于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维辰 《前进》2002,(6):6-10
近年来,“文化产业”这个新名词不断地吹进山西人的耳朵里,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成为学术界、文化界、经济界和各级领导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山西,如何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以开拓创新的姿态,积极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晋宣文 《前进》2004,(11):24-26
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于9月13日至15日在山西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诺亚文化产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强省建设与资本市场拓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始创于2002年,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高规格文化产业盛会。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于2002年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成功举办,交流了海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向金融投资界展现了前景无限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开始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务实交流,并积累了举办论坛的积极经验。本届论坛在总结吸取上届论坛经验的…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产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界定基本上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文化的属性;二是产业的属性。就前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就后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产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省委书记袁纯清最近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文化产业,要进行大集团运作,通过市场化,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由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辅导类报纸《语文报》、英语教学辅导类报纸《英语周报》,适应市场需求,抢抓发展机遇,在创建名牌报刊,  相似文献   

16.
海南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构建两大体系,着力抓好五大工程,尽快把海南建成发展理念科学、公民素质领先、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人才荟萃、文化设施配套、文化服务完备、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有序、文化体制先进、文化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中上的“文化海南”。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三届年会·山西论坛8月5日至6日在山西朔州举行。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申维辰出席开幕式,代表省委、省政府致欢迎词。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朔州市委、市政府、山西得一文化产业集团承办的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三届年会·山西论坛,是文化部支持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坛,两年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年会第一次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之外召开,第一次由山西省这样欠发达的地区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次组团参加论坛。来自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高等院校教授,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文化产业集团企业家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等近200人参加本届论坛。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全球化对比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主题,就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及相关理论、政策、案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其中24位代表结合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特别是针对山西文化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谈”上透露,去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消费总量达到6300-6600亿元,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宋新柱 《前进》2007,(8):40-41
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我省文化产业虽然在全国起步较晚,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凭借丰富的人文资源禀赋,在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山西在海内外的文化影响日益扩大,"华夏文明看山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从文化产业角度来看,我省的优势产业,如文化旅游业、影视业、演艺业、特色报刊业等,均有较快发展。工艺美术品制造  相似文献   

20.
孙跃进 《前进》2015,(1):39-40
<正>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文化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山西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一是文化出口增长势头强劲,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山西文化出口增长迅速,从2009年的4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28.1万美元,年均增长50.06%。在国家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山西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