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年     
中国人心中的年,不是公历的元旦,而是春节。虽然中国人也是以公历纪年,但那只是为了与世界趋同和接轨。只有春节.才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真正的年。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带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美丽的神话和古老习俗,从遥远的古代一步步走进今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龙腾贵州     
春节期问,贵州各族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贵州文化魅力.过了_个欢乐祥和的龙年春节。由省文化厅举行的“2012龙腾贵州大家乐”春节文化活动,展示了贵州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开幕式现场,120名中小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在130米长幅上书写不同字体的“龙”字。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后的那场冰雪灾害,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根本缺陷。 低廉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低廉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是外贸工厂的工人。也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但他们不能在城里扎根。每到春节,他们就要返乡,因为家乡才有“家”的感觉。农民工往往在工厂宿舍有一个床位,或是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里。  相似文献   

4.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局传统节日。虽说,春节专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吉林人把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也看作春节。旧时过春节从办年货到过年,大致经过打扫卫生、贴对子、供祖宗、接神、守岁、吃更岁饺子、辞岁等过程。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新装,准备辞旧迎新。 过年贴春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吉林省民间在年三十前就贴好春联(对子)、春条、挂签、年画、门神等,使门庭焕然一新,增添了节日的喜气。春联内容主要有迎春、求吉利、发财致富、喜庆丰收等。吉林人也有在门上或墙上倒贴“福”字(取意…  相似文献   

5.
由于几十年、上百年难遇的极端冰冻天气在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不期而至,很多人回家过春节的计划被迫搁浅,使得几十万名旅客被困在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被封闭,机场关闭,大部分火车都晚点十几个小时。冰灾期间,交通运输问题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交通运输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6.
声音     
“除了曼哈顿,其他地区跟河北差不多。”——2010年春节,中国千人赴美旅行团的成员的真实感受。他们纷纷表示,祖国强大了,中国人走到哪里,腰杆都是直直的。  相似文献   

7.
袁南生 《湘潮》2013,(4):41-45
位于南美北端的加勒比国家苏里南,面积同广东差不多,人口却只有53万人,在人口意义上是绝对的小国。然而,小国却有大春节,她欢度春节的一些特有的方式、特有的影响力,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许多中国人是难以想象的。我2009年8月出任中国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连续四次在苏里南和苏里南政要及当地华人华侨一起过春节,深感舒心快乐,特别是2013年的春节活动,更是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加大投入能解决春运问题吗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来了。春节本来是中国人最期盼的美好节日,然而,春运对于很多农民工与普通人来说,却无异于是“炼狱”甚至是”地狱“的代名词。好像你一定要经过这种磨难,才能享受一年一次的春节似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春节在海外的流行,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文化的兴盛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力量壮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国汉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对于过春节,山东民间通常称之为“过年”,或叫“过大年”。一、年的传说在传说中,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怪物,它的大小和形状象一头牛。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忙过了麦、忙过了秋,到了正月初一元旦总想轻轻松松地玩乐一番。可每到腊月三十...  相似文献   

11.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蔡容 乡愁 每年春节,约两亿中国人奔波在回家路上。也许,春节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它给了我们暂时抛下一切压力,回归故土,回到亲人身边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中国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象征阖家团圆、安宁祥和。毛泽东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个难忘的春节。这些特殊的春节,不仅串联起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也留下感人至深的佳话轶闻。1919年、1920年春节:在老师黎锦熙家中过年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与罗章龙等25名青年,在长沙登船北上,16日到达汉口。随即改乘火车,于8月19日抵达北京。刚到北京,毛泽东便前往位于鼓楼豆腐池胡同15号的“板仓杨寓”,拜访杨昌济。  相似文献   

13.
乡下过大年     
刘守林 《党课》2013,(5):101-102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日子了。春节的“隆重”,尤其体现在家人团聚。因此在外工作无论多忙,总是要回乡过年的。  相似文献   

14.
春节记忆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吉祥、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期视界,我们将时光逆转,回到过去,看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时侯,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同中国人一道,同庆这个节日。香港大公报16日发表施君玉的文章,说世界出现了“春节热”,春节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本国的节日。世界出现“春节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凡是炎黄子孙,不管身处世界哪个角落,每逢春节总要进行一番庆祝。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春节的习俗也远涉重洋,被带到了世界各地。身居海外的中国人欢度春节,为所在国家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放鞭炮、舞狮子、挂灯笼、办庙会等等,无不为当地增添了热闹无比的喜庆气氛,丰…  相似文献   

16.
徐贻聪 《湘潮》2013,(1):43-45
对中国驻阿根廷使馆来说,2000年春节可谓是一个盛况空前、意义重大的节庆活动。刚刚上任不到两个月的德拉鲁阿总统偕夫人佩尔蒂内女士和外交部长贾瓦里尼夫妇等,于2月4日晚(农历除夕)来到使馆,与全体馆员共度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并代表阿根廷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拜年。他们到馆后,与使馆全体成员分别亲切握手、合影留念,还同大家一起观赏中国烟花,共尝春节传统佳肴。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是一个鲜明的中国符号,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春节,也是一面观照中国的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马年春节,甲午开局。恰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领中国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各族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节俭平安的春节。风气正,民心安。各地劲吹勤俭清风,请客送礼少了,消费更加理性。年味浓,百姓乐。春节越发注重亲情,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魅力。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我们抖擞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征程,我们期待马年春节留下的不光是年的回味,更  相似文献   

18.
连续3个春节,我的父母都是在郑州和我一起过的,因为母亲的病恰逢春节前夕要复查,复查结束,我就让他们留下来,干脆过了节再走。郑州毕竟有暖气,过节时就不担心他们冷了。今年的春节,母亲是计划复查后一定要回去的,父亲和母亲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说这恐怕是咱在淅川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明年的春节就要在唐河过,应该趁走之前和亲戚们走动走动。  相似文献   

19.
张野 《党建文汇》2006,(3):54-54
春节落在1月份大多年份春节在公历2月份,如2005年春节(鸡年正月初一)是2月9日,而今年春节(狗年正月初一)却落在1月29日。  相似文献   

20.
春节,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许多华人不假思索的传统。生活中的多面,在这种时候。被淹没无视。而实际上,在春节背景下审视其他面,有着比单纯的欢庆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