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学习月刊》2010,(8):95-95,110
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C大学已经合校组建七周年.七年时间学校不断地在学风建设上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这几年来具体状况究竟怎样.为此笔者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倪一宁 《廉政瞭望》2014,(20):62-63
从一波波陆客舨应里,台北人大概也琢磨出了他们的优势一高素质,于是他们变本加厉地展现这种高素质,他们就像是一本敦科书,一板一眼地示范给大陆人看。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香港人有句话,讲人生是一场“捭面”,大致是派对的意思,用一个永不停歇的派对形容香港,也是恰当。相较之下,台北就没那么辉煌体面。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6,(6):54-55
黄俊伟在2006年第4期的《书屋》上撰文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大国,我们目前还没有一所在国际上真正具有一流水准的大学。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中行政干预太多,高校创新受制约。我国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行政权大于甚至凌驾于学术权的怪现象。一所真正的大学,其权力运行机制应该是行政权受学术权支配,行政权服务于学术权,行政权的运转原则,要符合并保障学术权的尊严和荣誉。而现在是反宾为主,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学术组织意义上的大学了,而是政府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部的延伸。校内庞大的行政官员和准官员队伍成为支配和支撑大学的真正主体,纯教学科研人员却成为“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4.
走进伯克利     
走过许多城市,进过不少校园,我一直用一种也许很另类的目光来观察和评判大学。我以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少应该有三样东西:一是老楼。不一定是大楼,但经历过岁月风雨的冲洗,刻下了时间长河的印记。二是大树。不是现在新建的大学城里那些枝丫全无的新移植的所谓大树,而是那些深深扎根在泥土之中,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木。三是书店。大学校园里那些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人文书店,往往象征着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走进伯克利     
走过许多城市,进过不少校园,我一直用一种也许很另类的目光来观察和评判大学。我以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少应该有三样东西:一是老楼。不一定是大楼,但经历过岁月风雨的冲洗,刻下了时间长河的印记。二是大树。不是现在新建的大学城里那些枝丫全无的新移植的所谓大树,而是那些深深扎根在泥土之中,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木。三是书店。大学校园里那些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人文书店,往往象征着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朱合理 《学习月刊》2009,(10):66-6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所形成的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式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凝聚力、感召力、生命力的集中显现,是一所大学的“魂”。  相似文献   

7.
耻辱之戒     
孙亮 《学习导报》2012,(6):61-61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8.
耻辱之戒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2,(12):62-63
杨照在10月11日的《南方周末》上介绍,3年前的下午时分,在台湾宜兰员山,我看到一条窄窄的小路上,一个应该还在念国中的女生,骑着单车放学回家,在路上她轻松地将双手从龙头上离开,然后展开双臂,像是在拥抱那午后暖暖的春风。那一瞬间,我感慨地说:“啊,这才叫作骑车!”我的意思是,对比我在台北经常看到的流行景象——在郊区道路上,有成群结队骑单车的“拜客”(bikers),他们总是配备齐全,总是骑着样式新颖多变的单车.努力地骑上山头,再快速地沿山路溜滑下来。  相似文献   

10.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任务,在全国高教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如何建设一流大学成为高教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与建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所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该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而这三大功能的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一流的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知识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地。因此,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大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学科建设方…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14,(9):11-11
塔里木大学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沙漠里的大学。1958年,王震在地图上指着“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腹地阿拉尔说:“就在这里,给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学!” 大学刚挖出一个容身的地窝子,首批大学生就来报到了。白天坐在沙滩上看书,晚上黑板就挂在胡杨树上。学生们一边开荒一边学习,很多个夜晚,新来的师生在胡杨林里迷路了.全校师生提着马灯在大漠里寻找……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12年,孙中山指导筹办了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中国大学。这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大学,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该校得以实践和反映。一、教育为立国之本孙中山创办中国大学是基于对教育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认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22):18-18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2—201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加州理工学院继续高居榜首,牛津大学的排名则上升了两位(超过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二。在排名前200位的全球高校中,美国以76所的总数独领风骚,英国总数位列第二,法国也有7所高校上榜。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歌手孟庭苇一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似乎还温馨委婉地萦绕在雨空;台东沿海的群山却奋力将迎面而来的太平洋强气流反弹回去,化作8—9级强“落山风”,呼啸着吹向大洋。海岸悬崖上簇拥而生的灌木丛,在高山与大洋间拼命地抗争,犹如在金融风暴中风雨飘摇的台湾报业一般顽强地寻求生存。  相似文献   

16.
高考结束.暑期来临.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自然欢欣地放松一下,而那些落榜者也不必落寞,因为孔老夫子也没有大学文凭,苏格拉底靠自学成为有学问的人.梁漱溟只是初中毕业就当了大学教授,比尔·盖茨则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创业。这样说来,“落第不失志”是很有道理的,落榜后仍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已经被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经历和成就所验证。就从古都北京商业繁荣的历史上看。众多的老字号中不都是“学院派”出身,至少有三家老字号是由“落榜者”创办的,这就是著名的“王致和”“全聚德”和“一得阁”。  相似文献   

17.
王淦生 《奋斗》2012,(10):59-59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刚在京城一所顸尖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其就业意愿是在国内科研氛围较浓的重点高校里谋得一份教职。孰料几所著名高校转了一圈,要么直接被拒,要么暂时没有编制,要么待遇上难如人意。原因很简单:时下的重点高校,就业的橄榄枝一般都首先抛向有国外大学、  相似文献   

18.
郑东阳 《廉政瞭望》2012,(22):49-49
2010年1月,在阴雨中,我第三次踏上台北。第二天,我出现在开封街——这是一条位于台北万华区的老街。我的采访对象是在这条街道工作的国民党人吴伯雄。3个月前,吴伯雄从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位置退下,接任国民党荣誉主席。他把办公地点搬出了位于台北八德路的国民党总部,来到了这条老街。  相似文献   

19.
鸿雁传书“叮铃铃……”电话机的铃声响起。蒋介石把久久凝视的目光从照片上移开,投向电话机,似乎在瞧一个外层空间的怪物。良久,他抬起手,果断地把听筒一提一扣。这是1956年深秋,台北阳明山的树叶已由青绿转成墨绿,阳光透过微风摇动的枝叶,地面上无数斑点跳动着。远处的荷塘,荷叶已经枯卷,采摘后的莲杆一根一根竖着。蒋介石的官评横在山脚,一条婉转的汽车路从塘边密林间穿过。正是中午,一切都很平静。蒋介石的视线又从电话机上移到照片上,眼中的泪,从那深陷的眼窝涌出,滴落在长袍前襟上。他并不去接它。是酸,是甜,是苦,是…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成绩上乘者,人品不正,结果如何?小则损人害己,大则祸国殃民!这样的教训,不应重复,这样的耻辱,不允许出现在大学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