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向东,中国向西。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和核心腹地,是中国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和重要支撑。这次"四川日"全球推介活动,是四川与世界的一次亲密"握手"。推介会上,四川"高精尖"产业、"高大上"产品、"高富帅"人才资源以及"高大全"环境优势让世界大为惊叹。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8,(1):52-52
据12月19日的《环球时报》报道: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严厉警告:“世界粮食供应正以从未预见过的、史无前例的速度减少”;“粮价己涨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饥饿的风暴正席卷而来”……面对粮食问题,俄罗斯、印度等国已采取了限制农产品出口等实际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17日在罗马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世界各国立即采取措施应对粮食危机。粮价、油价高涨,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11):7-7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社会矛盾也在凸显:“富二代”、“煤老板”成为流行标签,包含着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复杂情感;农民工为讨薪跳楼跳桥,劳资关系在一些地方明显失衡;路不敢拾遗、伤不敢救助,尴尬无奈中弥漫着信任焦虑……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千百年来,四川许多地方在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湮没无闻,红军长征却使他们奇迹般地名扬四海。赤水河、金沙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惊涛骇浪中奋勇拼搏的见证;大渡河、泸定桥,是红军勇士彪炳史册的记录;爬雪山、过草地,是启迪今人激励后代去创造未来的象征……2015年,时值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口4900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0%;农村党员230万,占全省党员总数的52%。两组数据,折射出四川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三农”问题突出,统筹城乡使命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省委、省政府目标清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刻也松不得,必须坚持不懈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入川     
陈模 《红岩春秋》2006,(6):18-19
在那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个刚放下枪杆的年轻领导人,以充满朝气、平易近人、廉洁朴实、既果断又民主的作风,把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今天的执政者留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正在祖国母亲65岁生日之际,全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国情。浙江小学生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和美丽图案绘制出一幅1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图画;四川花农用鲜花摆放欢庆国庆的字样;江西农家大妈用辣椒、稻谷和芸豆等庄稼,拼成国旗……65年前,新中国成立了。历经6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给这个"新"字赋予了许多值得骄傲的涵义: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相似文献   

8.
“请坐在最后几排的环卫工人都坐到前面来。”2010年1月12日,2009年度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表彰大会开幕前5分钟,省领导发出这样的邀请。面对突如其来的位置调动,整个会场在短暂静默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010年1月13日《四川日报》)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没有动摇国内外企业投资四川的决心。因为,他们在四川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在四川赢得整个西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广阔市场。  相似文献   

10.
冉彪 《当代党员》2006,(2):42-43
“打竹板,说家乡,新农村一天一个样;说一千,道一万,邓书记带头走在前;要实干,靠苦干,运来石子铺路面;一条大道在眼前,平平展展宽又宽,村民生活大改观……”这是从来没有写过文章的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老主任刘良英,面对村党总支书记邓润炳的爱民行动,满怀激情写下的快板词。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股神巴菲特携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再投资的方式落户四川,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永旺集团也将在四川设立分公司,至此,在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01家,英特尔、大众、丰田、沃尔沃、微软、飞利浦……很多你能叫得出名字的知名企业都已在四川"安了家"。利用这一机遇,四川不断优化自身的投资环境,完善适应500强企业发展的相应配套,取得了一系列亮眼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等我省着力发展的七大优势产业,成为央企投资集中的重点领域。央企与四川的合作项目覆盖全省21个市州。5月16日至17日,以"同舟共济、携手奋进"为主题的"央企入川"活动在蓉举行。60余家中央企业负责人齐聚四川,共商合作大计,共话美好前景,共谱合作新篇。本次活动旨在促进中央企业与四川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投资合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四川的发展之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黄金发展期,到迅疾而来的特大灾难和金融危机,考验接踵而至。 “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集聚、多条战线作战”。四川何去何从? 危难关头,四川省委高瞻远瞩;危难关头,四川人民坚强不屈。  相似文献   

14.
四川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曾盛行一种“怪”现象:乡干部“怕”进村,村干部“懒”入户,干群之间不对话、不通气、不往来;群众见干部就骂,干部见群众就躲;农税不交,纠纷不断,村风不正……臭名远扬的中坝村“乱”到了极致:然而,7年后的今天,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使中坝村奇迹般地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15.
潮涌西部,开放四川。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对内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外贸进出口和外资引进为主要内容的外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胸怀全球,放眼世界,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生产要素优化重维和产业转移的得大机遇,省委作出了建设“开放四川”的战略决策,这是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抓住机遇,应对换汇战,就要创新求变,建设“开放四川”为此,全省对外会议为我们描绘了值得期待的前景——我们要建设的“开放四川”,应当是思想开明解放、社会和谐包容的四川,应当是市场发育充分、要素流动自由的四川,应当是外向经济发达,对外交流话跃的四川,应当是政府廉洁高效、发展环境优越的四川。  相似文献   

16.
一位诗人曾写道:“他们是今日河南人的缩影/脊柱中/有嵩山挺拔的筋骨/血液中/有黄河奔腾的涛音”;“今日河南人/是愚公的后人/是红旗渠的传人/是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们的接班人”;“河南人像小草/生长在哪里/就蓬勃出一派春色/河南人像大树/栽种在哪里/就茁壮成一片森林”。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就有30余名河南英模成为国人的精神偶像。从工人到教师,从普通农民到领导干部,从花甲老人到莘莘学子,从人民子弟兵到农业科学家……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辉映未来,他们的善行壮举激扬人心、温暖社会,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作为新时期“三平”精神和河南人“八种”形象的集中体现,这些河南英模的精神,已经融入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无畏风雨     
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水位全线上涨;映秀、绵竹、崇州、新津……灾情全面告急。 从8月12日开始,受强降雨影响,一阵又一阵肆虐的风雨、一场又一场特大的山洪泥石流向刚刚恢复重建起来的地震重灾区袭来。这是“5·12”大地震以来,四川又一次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南下!南下!     
刘奕 《当代贵州》2011,(20):53-53
从平原到高原,他们徒步走过大半个中国,走进历史的纵深,走进贵州解放与建设的风雨征程……"山一程、水一程,风雨南国行。背乡离井别双亲,千里赴征程……"  相似文献   

19.
至今,记者仍清晰地记得,在2008年底的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现场,当时以“四川旅游依然美丽”为主题的四川馆门口摆放着—个巨型的红色“心”形贴板,上面贴满了游客对四川旅游衷心祝福的标签。记者当时摘抄了部分——“四川有熊猫、有美食、有峨眉山还有九寨沟,支持四川旅游!…放心!我会再去四川看你们的!”“强震压不垮美丽的四川风景!”……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奋斗》2008,(9):7-9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伟大的阶段性胜利。截至6月30日,我省入川开展抗震救灾的398人全部离川返回。他们在四川灾区的出色表现值得永远铭记,取得的收获值得倍加珍惜,表现出的精神值得深入挖掘,带来的启示值得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