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新成 《民主》2011,(3):3-3
2011年1月9日,敬爱的雷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参与创建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离开了她为之奔波奉献了一生的祖国,离开了她深深爱着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28日,冰心先生离开了我们,人们以玫瑰鲜花、以音乐和大海的涛声,送别了这位世纪老人。冰心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博大爱心精神,一直温暖着我们,温暖着她的千千万万的读者,温暖着这个世界。在她逝世十年后,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长乐市委市政府、冰心研究会和冰心文学馆,在北京联合举办《永远的冰心——冰心逝世十周年纪念展览》。  相似文献   

3.
去西藏杀毒     
从西藏回来很久,最记得的不再是布达拉,不再是纳木错,也不再是珠穆朗玛,心心念念的是藏民大白天缓缓坐在草地里吃着糌粑,是卖面的卓玛一边慢慢洗碗一边歌唱,是带着皱纹的微笑颤抖着手在佛前倒酥油。我迷惑着她的安详,正如她微笑着我的迷狂。  相似文献   

4.
唐思思 《学理论》2009,(30):231-231,220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独特的性格和离奇的经历,使她成为迷一样的人。她终日独守着窗儿沉思默写,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性情显得孤僻寥落。她是孤独的,她将自己的孤独寄托于文字——心灵的忠实读者之上。她一生与诗为伴,与文字为伴,她的文字再现了她的内心的孤寂。  相似文献   

5.
张怀西 《民主》2011,(4):3-3
2011年1月9日.敬爱的雷洁琼主席永远地离开我们了。1月15日,我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瞻仰了她老人家的遗容。她就在那里,安安静静、慈慈爱爱。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为国为民、她的平易近人,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我深深地怀念着她老人家!  相似文献   

6.
任远芳  卢海英 《各界》2011,(12):28-30
1938年12月,任远芳出生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任弼时当时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父亲因工作需要返国,却无法带着她,便把她留在莫斯科的一个剧院让人照看着。直到1950年她才和父亲重逢,然而5个月之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  相似文献   

7.
初格 《民主》2007,(5):13-13
有朋友是位初中老师,一起聊天的时候她总会说:“我知道,初中第X册上有,我给学生讲过……”逐渐地我发现,她的谈资基本来源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站在讲台上的她原来并不比坐在下面等着她授业的学生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8.
施立松 《各界》2014,(6):95-96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默默付出全部的女人。中国近代史上大师级人物梁启超背后的那位女人,梁启超从不曾公开叫过她的名字,即便在给家人或亲朋的信中提及她,他也只称她“王姑娘”或“三姨”。其实她有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是他给她起的——王桂荃。  相似文献   

9.
王洪滨 《学理论》2008,(1):52-53
她洁白、素雅,像一株金达莱,在春天里默默地散发着清香:她质朴、平淡,像一捧泥土,在金秋里殷殷地蕴含着希望:她凭借着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敢为人先的胆识,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用智慧和心血铸就了新形势下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段文华 《党政论坛》2009,(20):28-28
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我国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不陌生,而且对她总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那么,走出中南海的张玉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决不许奥斯威辛悲剧重演文有仁我一直珍藏着照片,一张前纳粹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一位女囚送给我的她在这个集中营登记的照片,照片上的她,是一位16岁的面目清秀的少女,但剃着光头,穿着条形花纹的国服,木然的表情,呆滞的双眼,流露着痛苦和忧郁。国服上缝的一个小布...  相似文献   

12.
李玉珍 《民主》2004,(7):29-31
80岁高龄的裴素云,去年8月波授予长春市第二届十大藏书家特别奖。她不但藏书、读书、用书,还几十年如一日读报。从1949年,第一次壮着胆子为《长春新报》(即现在的《长春日报》)写校园新闻稿开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她就没有间断与笔墨之缘?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离休后,她订阅多种报刊,  相似文献   

13.
李蕾  杨雪燕 《各界》2013,(1):10-13
1966年的初夏,上海。天气有些沉闷,仿佛快下雨的样子。身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正在纺织机械厂领导着搞“四清”,突然接到部党组的紧急通知,要她立刻返京。凭以往的经验,她预料到北京方面一定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临行前,她召集机械厂领导开了一个会议,对“四清”工作做了一些安排,便匆匆上了火车。  相似文献   

14.
秦湖 《党政论坛》2013,(22):23-23
有一次,一位女政治家应邀参加首尔“六三”大厦举行的“支援麻风病人之夜”活动。作为一位重要人物,现场聚集了不少的记者和媒体,很多长枪短炮都把焦点对准了她。她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亲切地和孩子们一一握手。  相似文献   

15.
尽管,爸爸妈妈都已谢世多年,李敏却始终牢记他们生前常常叮嘱她的一句话:“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当学生的时候,她从来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扎在同学群里,看不出有任何特殊。后来她到部队工作,也是个严守军纪的普通一兵。成家以后,她和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地维持着四日之家的生活。她家没请过保姆或公务员。每天下了班,她骑车回家,顺便在路上买点菜。她家所住的地安门一带的商店和荣站里,经常留下她的足迹。她买价格低廉的“乐谱”毛线,…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我们已经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她带来的扑面春风。她将给我们的函授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于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人才至关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迫切而...  相似文献   

17.
潘虹五岁那年,外婆带她去舅舅家玩。舅舅拿了两个苹果给她,用来招待自己的小客人。 苹果又红又大,闪着诱人的光泽,好看极了。别说吃,单是闻那股香甜味,就叫人心里美美的。那年头,苹果还真是孩子们不常吃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18.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次女,1953年出生,父亲去世那年,她11岁,近50年来,她对父亲的思念从未间断,在电视剧《焦裕禄》拍摄时,她亲手为饰演者织了一件父亲常穿的鸡心领口背心,她说,“如果父亲还在,为他织上一件毛衣,该是做女儿多大的幸福!”2013年8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兰考,专访了焦守云,踏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兰考一同回望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重温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徐燕凌  马敏娜 《学理论》2010,(4):155-156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成为中国式悲剧的典型代表。她任性、天真、率直,保持了人类的童心;她孤僻、叛逆,具有诗人的气质,闪烁着一种纯美精神和理性的光辉,令人心醉神迷。  相似文献   

20.
吴欣夏 《民主》2012,(10):27-30
8月底正临开学之际,在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多功能教室里,笔者见到了正在为教师作形象塑造辅导的王圣民:她思维敏捷、谈吐欢快,举止优雅;那银质般的声音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清新而甜润:那颇有韵味的眼神流露着智慧与柔和……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与社会各界交流。无论是亲临现场作讲座.还是在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她给人的印象都是出奇的一致:淡雅中和着真诚的气质,浑身荡漾着美的气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样的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