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工作,就是幸福叶芝余70岁的何燕明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他的雕塑作品,手法简练豪放,强调整体动态和情绪刻画,生动传神。他几乎不举办个人作品展。最近破例在学院展厅举办的雕塑、绘画作品展,用老人的话,只是去年一年工作的汇报。他写道:1996年上...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先生是笔者先姨夫邹彭年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的恩师是有名的李叔同先生,就是后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抗战胜利后,1947年他回到杭州,在里西湖静江路(现北山路)租居了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中,张守义先生深受作家欢迎、同行钦敬、读者喜爱。这是和他四十年来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紧密相连的。 1954年,他作为中央美院绘画系的毕业生,开始从事书籍艺术设计时也很不适应。在那段摸索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他老老实实潜心钻研,勤奋实践,在早期作品中初步表现出了自己较为扎实的选型功力。为了理解作品,他精心阅读原稿,为了熟悉作家,他主动交往攀谈,为掌握创作背景材料,他跑遍京城,画下了古建筑、老教堂、旧街道、小胡同等大批速写。为了熟悉外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09,(10):F0002-F0002
白伯骅194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白幼对绘画兴趣已浓,且好古文,多习碑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为入室弟子,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尽精刻微”,深得先生真传。现为北京文史馆馆员。  相似文献   

5.
石岩  邱凯琪 《侨园》2011,(10):27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新世纪巡展”于9月9日在辽宁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历时一个月.李自健先生,1954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定居洛杉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协会会员.在当代中国油画界,李自健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美籍艺术家.他的“人性与爱”主题绘画,以其广大、包容、永恒的特质,引起了国际社会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他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精湛的写实技巧,赢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激赏;他的沤心沥血之作《南京大屠杀》被誉为可与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尼尔卡》比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李自健先生集结他的作品,以“人性与爱”为主题,单枪匹马,勇闯世界,在六大洲三十国家的地区举办了四十余次展览.他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用“人性与爱”,这件大作品与各国人民交流,提示向善的人性、为善的爱心及对和谐世界的向往,所到之处,引发广泛的价值认同和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6.
生于1919年的袁淡如先生,神清气爽,恬淡温和。1993年他被评为上海市特色老人,上海电视台曾为他摄制专题片。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芦诸归雁》等作品多次获金奖和“艺术家金杯奖”等。他的画,郑逸梅先生曾这样评价:“灵逸之气,属于天籁;功力深厚,属于人籁。两者结合。就不同凡响了。”  相似文献   

7.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8.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阅览大厅里,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外国读者埋头在中国古籍里。他们的认真和钻研,不亚于中国读者。南京图书馆是中国收藏古籍最多的大型图书馆之一。150万册古籍藏书中,以明、清两个王朝时期出版的各类古籍为主;当今传世的8000多种中国地方志,有5000多种藏于这里,太平天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也主要收藏在这里。日本著名美术史家、多摩美术大学教授近藤秀实先生,近两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进行绘画研究。他以中国清代著名画家沈铨为重点研究课题。沈拴是中日绘画发展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宋畅 《学理论》2013,(15):221-223
巴托罗米奥修士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佛罗伦萨画家,是推动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发展的核心力量,他的创作风格和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都显示了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画家。他在绘画上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新颖别致的绘画风格,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创作对后人的影响上。他的创作风格使一大批画家从中学习到了技法并启发了这些画家的创造力,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盛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旗手。  相似文献   

10.
邱云 《侨园》2006,(3):2-3
关注书画市场的人都为近年国内风起云涌的艺术品市场而震撼。数年来王世清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知名艺术品拍卖会上傲视群雄,屡创书法作品拍卖的高价。在他诸多的拍卖成交作品中,一件四尺对开条幅“天道酬勤”在国内拍出2.7万元人民币,另一幅约四平方尺的条幅“琴剑同源”在美国拍出9000美金的价格,在当代国内外书法家中居遥遥领先的地位,为书画市场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王世清先生1956年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文武世家,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书法、绘画艺术及武功。他天资聪慧,秉承家学、勤学苦练,早年拜谒求教于沈延毅、杨仁…  相似文献   

11.
陈侃章 《各界》2014,(2):6-8
时光倏忽,吴江先生道山归去将届一年。关于吴江先生,我觉得有不少话要说,然而至今未成纪念文章。据吴江先生二公子家英兄告,在他家父的忘年交中,吴老与我交往时间最长,给我的亲笔信函最多,面对面访谈的次数最频,且是他常常念叨之人。他从医院中发出的人生最后‘封信也是写给我的。然而抱憾的是,吴老仙逝,我因事缠身,竟不能面送他最后一程!不用说,那莫名的愧疚和惆怅相牵相绕无时不已。  相似文献   

12.
游新民,37岁,江西棉纺织印染厂锅炉车间工人。2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绘画艺术,他的作品先后5次获奖。说起他的成功经验,他说:第一个成功的男性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舒延 《民主》2013,(2):32-37
1970年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马叙伦先生与世长辞。1985年4月27日,中共中央隆重召开马叙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讲话,对马叙伦先生的一生作了极高的政治评价,称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人民忠诚的公仆,是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4.
张全文和他的文物画卷肖开寿湖北鄂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全文,集40年绘画、文物两大门类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成果,于花甲之年独辟蹊径,探索出以中国画表现文物艺术的新形式,从而既别开生面,赋中国绘画以时代的审美情趣;又化古典为今俗,开拓了文物艺术的广阔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帅 《各界》2011,(12):77-79
“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人们把他送到学校来。博朗先生认为他是一名有前途的学生,把他收下。这位小孩的母亲很贫穷,靠着上山打柴过日子。她的意思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多待一阵子,好学一点英文,将来在英国人的家庭里当仆人……博朗先生在领导这个学校七年之后,回到美国去,把班中最好的三个学生带走,其中一人就是那聪慧矮小的学生容闳。”  相似文献   

16.
贺越明 《各界》2013,(1):22-27
2012年8月23日是唐纳先生的忌日——离他逝世,已经整整24周年了。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他毕生热爱祖国,曾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抗日战争后期,基于对国民党专制腐败之义愤,拍案而起,投入反独裁争民主运动。他耿介正直,光明磊落,疾恶如仇,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深受爱戴尊敬,为此,也引起反动派对他特别的恐惧与忌恨, 1946年7月 15 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云南省昆明市翠湖之滨,终年47岁。闻一多先生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献身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后来又把他和岳飞、文天祥、瞿秋白、方志敏、杨虎城等民族英雄并列,盛赞他们“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在纪念闻一多先生牺牲四十四周年之际,本刊特约其次子韦英同志(原名闻立雕)撰文,回忆闻一多先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爱国赤子、民主斗士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9.
史永利 《各界》2011,(8):89-90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生于1860年,1901年结婚,3年后,1904年,便离开了人世。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契诃夫那么晚,41岁才结婚?最近,我浏览了《契诃夫文集》第14、15和16卷(书信集,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汝龙先生翻译),跟着他的一封封书信,走过了他的一生。他自己说的话给了我答案。  相似文献   

20.
李念红  程丽娜 《学理论》2009,(18):155-156
一般人都熟悉徐渭的书法、绘画、诗文等成就,对其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抱负并不了解,事实上,他在兵法上有突出的能力。徐渭虽然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却并不想做一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他希望获得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他真正的抱负。他的一生极其坎坷,科举考试未考中举人;在抗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胡宗宪被弹劾而受牵连;空有一腔热情却无处施展。他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理想的一种抒发,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绘画中,从中可以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热情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