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思悖论"的存在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诺思悖论"存在的前提条件是(1)国家税收好象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2)国家似乎没有什么制度措施或其他措施来制约统治者对租金的贪婪追求.总之,这个国家似乎是统治者的私有物,以至于统治者可以在租金最大化和税收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常常选择了租金最大化.满足上述条件的国家只能是专制国家.自由主义民主国家(以下简称民主国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诺思悖论".  相似文献   

2.
汉、唐、宋相对宽松 文祸是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上树立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威。可以说只要专制存在就会有文祸。它的产生非常简单。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把文祸当作合法的谋杀手段,成为镇压文人的血腥工具,成为中国文人挥之不去的心中之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得以实践的必须条件是开明的统治者在位,这在古代体现为明君、贤臣在位。但是这个条件是很难具备的。这决定了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今天,对宣扬民本者应保持批判和警觉的态度,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封建传统民本思想与专制天然具有的孪生关系,忽略了民本具有无法操作的非制度化特征,忽略了统治者是否做到了以民为本根本无法验证的基本事实,忽略了民本之治不是必然之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王阳阳  全莹 《学理论》2011,(1):226-227
大明王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采取"剃发易服"的民族同化政策,使得大明衣冠制度被清制所取代。面对清朝的文化专制,汉人和燕行使以大明衣冠作为其思明寄托之物,以谈论大明衣冠来表达对明朝的思念。此间,汉人和燕行使对大明衣冠的思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和心态。  相似文献   

5.
万小谈  王资博 《学理论》2009,(10):46-47
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个人形象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首先准确定位自己的个人形象,然后不断宣传和维护自己正面的内在形象,另一方面不断塑造和展示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加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文化中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交替出现,一个乐园般光明,一个地狱般黑暗。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西方的中国形象迅速从光明陷入黑暗。红色中国在西方想象中,几乎成为一个被专制奴役、被饥饿困扰的人间  相似文献   

7.
戴高乐在担任法国总统期间,始终不忘自己是“戴高乐将军”、“戴高乐总统”.他说,“我发现,有一个名叫戴高乐的人,他生存在别人的心坎里,确实是一个脱离了我的另一个人格。”这就是说,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后,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代表法国政府。他得时时提醒自己,谨慎从事,为法国政府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固然,政府形象的好坏本质上不是由政府官员的人格特质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政府形象及政府官员的人格持质都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优美政府形象的…  相似文献   

8.
<正>"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词语,已为大众所熟知。回顾探究一下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富强"现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颇具启示。民富国强盛世连连引领世界中华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在此之后有1500年之久百姓富裕、国家强盛,作为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萧条,汉初统治者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  相似文献   

9.
李亮 《学理论》2013,(8):17-18
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0,(8):41-41
俄罗斯最著名政治学家尼古拉.兹洛宾认为,中国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首先需要有全球竞争意识,建设自己的品牌;其次需要制定在世界上提高中国形象和威望的政策,更出色地推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成功的发展模式,让世界仿效自己。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论证了正义的城邦应具备智慧、勇敢、节制等属性,城邦的人也应具有相同品质,井各司其职.统治者凭借其智慧管理着国家,护卫者凭其勇敢守卫国家,而以节制来服从统治、控制自己欲望的生产者为自己和其他二者提供所需,从而达到和谐状态.无论是国家的正义.或个人的正义,柏拉图都强调了其“和谐”的核心思想.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具体体现在国家体制建设、政治制度完善、个人心灵和谐的建造上.柏拉图所举的形象生动的譬喻,联系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阎秀芝 《学理论》2013,(21):61-62
儒学与专制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论争的热点,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儒学与专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儒学之所以被误认为和专制有必然关联是在它成为官方哲学后被术化的结果,从它的精神实质方面看儒学是反专制的,即使在它成为官方哲学后仍然对封建专制起到了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云红 《学理论》2009,(5):140-141
清朝在入关初期,曾将大量人犯流徙东北地区,这一政策延续至乾隆初年始有所改变。清初发往东北的流放,一般称之为“流徙”,“流徙”初即为流刑,只是没有流放里数的限制。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那么,清初统治者缘何将大量人犯发往东北一隅呢?  相似文献   

14.
领导形象误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形象误区探析毕雁英领导形象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权威的真正内核。领导者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除了要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外,还要依赖于其自身具备的良好形象。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一部分领导者放松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损害了领导干部队伍及党和...  相似文献   

15.
企业领导形象是企业管理者思想道德、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人格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举足轻重作用,要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塑造好企业领导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良好的企业领导形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企业领导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去做,以自己的言行和身教,明确地表现出哪些是正…  相似文献   

16.
沈文田 《党政论坛》2008,(12):49-49
在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遇上一些抱有敌意的人,突然对自己进行讽刺和嘲笑,甚至是恶意的侮辱和毫无道理的谩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反唇相讥,进行幽默回击,化被动为主动,在反击对方的同时又维护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中国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政治制度,有一个从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而由怀有专制独裁野心的袁世凯继任促成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力图以革命手段移植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但对究竟哪一种政治制度适合于中国国情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袁世凯通过破坏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进而复辟帝制的历史说明,在中国这样具有长期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来说,实行内阁制才有利于防止独裁专制,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玲玲 《学理论》2010,(19):187-187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绘画创作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用个性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塑造个性的生命形象,体现生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专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对核心,专制并非是对民主思想的简单背离,两者相互贯通、共同发展,对专制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推动民主思想新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工具理性角度、环境价值论、神学视野及善恶论等不同视角对专制主义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0.
荒唐选官法     
在漫漫两千年的专制社会里,埘官员的选拔,除去众所周知的科举和卖官以外,其它选官法也五花八门,其中荒诞不经令人啼笑皆非者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