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晔玲 《前线》2011,(8):45-46
2001年7月,首钢搬迁一锤定音。2005年6月,首钢炼铁厂矗立了47年、功勋卓著的5号高炉停产,标志着首钢北京地区涉钢系统压产、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人生,有的平淡,有的充实,有的像一首无字的歌,有的像一曲美妙的乐章……攀枝花市新钢钒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炉前高级技师陆尚辉,用他的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首激越高昂的青春之歌。他先后被(集团)公司授予了标兵、先进生产者和能工巧将等多项荣誉。1985年7月,年仅19岁、怀揣着梦想的陆尚辉来到炼铁厂,当上了一名炉前工。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陆尚辉十分珍惜。首先,他从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入手。在陆尚辉的书房里,《高炉炉前工》、《高炉炉前工问答》和《高炉事故一百例》等书籍不知道被他翻阅了多少次。从参加工作至今,陆尚辉先后担任过铁…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览》2011,(7):57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铁总厂成立于2004年2月,由原马钢第三烧结厂和第四炼铁厂重组整合而成;2008年8月,原马钢第一烧结厂又成建制并入。现拥有2座2500立方米、1座1000立方米高炉以及3座竖炉、2台360平方米烧结机,生铁年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3,(14):4
初春的太钢,风和日丽。4月6日,正在山西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陪同下到太钢调研。太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波、党委书记杨海贵、总经理高祥明早早迎候在炼铁厂4350立方米高炉平台上。火  相似文献   

5.
正"全年涌现1218名各类先进人物,9人荣获省市级先进荣誉称号;以北营炼铁厂2号高炉副作业长孙世家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验收,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创造直接效益4200万元……"这是本钢集团北营公司党委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开展"繁星工程"和"样板工程"评比活动带来的多个喜人成果。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  相似文献   

6.
李志江 《先锋队》2012,(14):22-23
5月3日,记者走进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4#高炉作业区,一股热浪夹杂着呛人的气味扑面而来,立刻让人汗流浃背。此时,作业区正中央几十米的高炉正在向外喷涌着火红的铁水,不时有火花从铁水中迸溅出来,向四周散落。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天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不畏高温,在火红的铁水前忙碌着,其中一名粗壮结实的中年人不时地与同事们商量着什么。这位43岁的中年人,就是2012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四高炉作业区主管阮根基。  相似文献   

7.
1975年3月,21岁的马景强招工来到攀钢炼铁厂当上一名炉前工。他立誓:要干就要干好。24年来,他扎根高炉,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70年代的高炉冶炼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炉前工的责任感使马景强痛下决心要摸透高炉、征服高炉,当一名合格的炉前工。 只有小学文化的马景强开始坚持不懈地学文化、学技术。为了补上文化,他借来教科书,买来字典,开始自学。后来厂里办起文化补习班和技术培训班,他主动报名参加,不管工作有多累、多忙,他都坚持学习,有时下夜班后又参加学习,既困又乏,眼睛睁不开,总想睡觉,他就用笔尖扎大腿,强迫自己坚持下去。他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和师傅们的经验诀窍,  相似文献   

8.
<正>在本溪市,提起辽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北营炼铁厂1号高炉作业长张军,不少人都说:"当下不是大力提倡大国工匠精神吗?依我看,这张军就是炼铁界的好工匠。"前去采访的路上,我们想象着张军的样子:"名气这么大,怕是岁数不小了。"所以一见面,看到那张年轻阳光的面孔时,我们吃了一惊。而在采访过程中,当张军一摘下安全帽,我们又吃了一惊:年纪轻轻的他,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9日,鞍钢发展史上记下了这个日子:鞍钢“十五”技改重点大项目,新一号高炉点火开炉。巍巍高炉直插云霄,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3200立方米高炉,欢快地吐出流光溢彩的第一炉铁水。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9日,鞍钢发展史上记下了这个日子:鞍钢“十五”技改重点大项目,新一号高炉点火开炉.巍巍高炉直插云霄,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3200立方米高炉,欢快地吐出流光溢彩的第一炉铁水。  相似文献   

11.
太钢党委书记宋书信(右)与公司经理李成共商公司发展大计。十1991年建成投产的太钢4号高炉是目前山西最大的、具有一定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1350立方米高炉。全国最大的特殊钢企业  相似文献   

12.
1939年7月,日寇对晋东南地区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这次围攻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 “一号作战”是华北日军第二期“肃正”作战的重点,投入的兵力有49个步兵大队、16个炮兵大队,大约6万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5日,将是“高炉铁人”、攀钢英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景强在新钢钒公司炼铁厂工作31年的日子。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炉前高级技师,马景强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出铁放渣、烧渣口,还是捅铁口、抢事故,他都走在前头。2003年6月,三高炉中修时,他积极配合施工,严把质量关。停炉时,他不顾自己年龄偏大、体力减弱,身先士卒钻进温度高达60~70℃炉缸里,指挥烧残铁。由于温度高,20~30分钟就得换人一次,他跟其他年轻人一样,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中修结束,他都没有休息过一…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首钢总公司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广大职工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先后结束了有铁无钢、有铁无材的历史,首钢率先在我国采用了高炉喷吹煤粉技术:率先建成我国第一座30吨级氧气顶吹转炉.成为一家中型钢铁联合企业。70年代末。首钢移地大修二号高炉.采用了当时国内外37项新技术.成为我国首座现代化的高炉.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马鞍山钢铁公司是一个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企业,当她从一个产品单一的炼铁厂发展为钢铁联合企业后,曾经以建成亚洲最大的车轮轮箍厂、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万吨水压机诞生并称为自力更生的典范,又曾经因文明生产被誉为“江南一枝花”闻名大江南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这个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她焕发出青春。十年来,马钢以建设高速线材和2500立方米大型高炉系统为标志,又开始了向着更加现代化、大型化钢铁联合企业的新高度迈进。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观看武钢一号高炉出铁余湛邦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各省市时曾在武汉停留。13日武钢第一高炉建成投产,毛主席亲临视察。这一天,我始终紧跟在毛主席身后。这一经历,我终生难忘。12日晚,毛主席彻夜处理公务,到天亮时才睡,但不到中午,就电话邀请...  相似文献   

17.
高炉医生     
围着高炉转了30年的本钢二铁厂5#高炉管工班长周长清与高炉结下了不解之缘,高炉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他的神经,决定着他的喜怒哀乐。 炉前管工有“高炉医生”之称。他们维护的高炉冷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和把握当代青年思想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并据此对有关青年思想教育及企业如何做好青年工作等方面进行有益探讨,我们在1993年11月至1994年元月间,对马钢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马建一公司、中板厂、第一烧结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炼铁厂、自动化部、南山铁矿、高速线材厂的青年职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分层等比随机抽样原则抽取  相似文献   

19.
朝阳跃上山顶,阳光铺天而来,叮铛……叮铛……一阵牛铃声,悠然地穿越高原微凉的清新空气,安详地传来。8月3日清晨,在六盘水市水城县纸厂乡高炉村出村的路口,牧民响亮的吆喝声,引领着跟随的羊群、马群和骡子一起去到水草丰美的牧场。高炉村,地贫瘠,无矿产资源,6平方公里村域几乎都是荒山荒坡,多年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声明,表示热烈欢迎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并预见这是对日本侵略军的最后一战。 紧接着第三天,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一号大反攻的命令,命令所有的抗日部队,依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的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期投降。如遇敌伪拒绝,即应予以坚决消灭。此后,又一连发布了6道命令。在第二号命令中,朱德总司令指出,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接受日伪军的投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