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7,(2)
正作为毛泽东的警卫,陈长江自1954年至1964年每年夏天跟随毛泽东到北戴河游泳,见证了毛泽东创作《浪淘沙·北戴河》的整个过程。1954年暑期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正在北戴河办公的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就对警卫陈长江说:"走,游泳去!"警卫孙勇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3,(10):57-58
梁衡在8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网上视频播出,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完自己柔道启蒙教练的葬礼后,拒绝记者、警卫的跟随,一个人行走在圣彼得堡空旷的大街上。他紧贴着临街的窗户,走在窄窄的有点老旧的人行道上,一会儿又跨过一条马路,跃上对面的人行道,偶有行人看他一眼,也各行其道。官不觉官,民自为民,这是一种多么平静的政治生态。这场面又令我联想起几个镜头。毛泽东当年也常这样一个人走在延安的大街上,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 “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1960年到1962年3年自然灾害期间,一天毛泽东对他的警卫说:“我不吃猪肉和鸡子,猪肉和鸡可出口换机器。我看有米饭,有青菜,有盐有油就可以了。”并教育警卫们要和他一起度荒还债,严禁大吃大喝。但是警卫们担心毛泽东的身体,劝他还是吃点肉,毛泽东坚决不同意。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瑞金城东约 5公里的地方 ,有一座红岩山冈 ,叫东华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寺庙 ,寺庙坐东北朝西南 ,庙后是陡峭的岩壁 ,庙周围松柏成荫 ,枝干挺拔。1932年 1月 ,毛泽东带了十几个警卫战士 ,来到东华山古庙“休养”。这里确实是个休养的好地方 ,白天夜里都很寂静。在山上 ,毛泽东一边组织警卫战士学习文化 ,一边到附近村子作社会调查。一天 ,毛泽东在东华山下的冈背村同群众交谈。谈起诗文字画 ,村里的群众说 ,在邻近的石松岩村 ,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师 ,他能画大慈大悲的观音 ,画降龙伏虎的门神 ,画驱妖斩魔的钟馗 ,画乐观自信的弥勒佛……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从延安到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住一块。毛泽东住的东面是任弼时,再隔一个过道就是周恩来。当时,除毛泽东外,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首长都还没有配备警卫班,外出时只有卫士跟随。对此,毛泽东向我们警卫班的战士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谁看见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外出,你们谁就主动跟着去负  相似文献   

6.
1934年,肖根如出生于长沙县石门乡团田村张家湾(现属跳马镇团田村)。解放初,他当过工人,烧过红砖、修过洞庭湖(两次),曾获得过“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他调入湖南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当过通信员,一年后提干,先任办事员,后任股长。1960年他调省委招待所(后改为省委接待处,任处长),管警卫、接待和1个独立营、3个连队(韶山滴水洞、大蚝铺停专列处、蓉园九所)。从1959年起,他即多次接待回湖南的毛泽东,直接为毛泽东服务,负责毛泽东的生活、警卫。  相似文献   

7.
张伟 《奋斗》2010,(2):5-6
<正>1950年春节过后,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汪金祥部长通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结束访问苏联回京途中,到哈尔滨视察。毛泽东在哈尔滨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由哈尔滨市公安局负责。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到哈尔滨视察。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民党残余在大陆的各种反革命势力,还在进行猖狂的破坏活动,危害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安全。毛泽东一行访苏,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在国际上产生极大影响,也引起敌特关注。在台湾的敌特作了详尽的暗杀计划,正图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因此,保卫毛泽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具体负责这项警卫工作的是松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哈尔滨市公安局长王化成,他在市公安局领导会议上传达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和省、市领导的指示,组织研究制定了周密的保卫方案。在公安局新  相似文献   

8.
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各方面情况,为做好党中央毛泽东驻北平的警卫工作做准备;同时,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入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为人民服务”刘益涛今年9月8日是毛泽东的名著《为人民服务》发表50周年纪念日。这篇文章原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建国后,经过整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定名为《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名警卫战士。1933年参...  相似文献   

10.
梁俊英 《党史文苑》2014,(10):24-26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相似文献   

11.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块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块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最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把这件爱物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卫战士。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的行李算是中央前委机关人员中数量最多、份量最重的了。两个白铁皮制成的箱子,走到哪里带到那里,里面装的全是一叠叠马兰纸和重要文件,还有一本本参考书籍和军用地图,沉甸甸的。可是大家清楚,这两个铁皮箱非常重要。毛泽东无论是指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来到杭州,许世友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许世友说:“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并假设5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许世友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 许世友回到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学习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  相似文献   

14.
正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15.
1969年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曾是大权贵康生的警卫。于是,案件惊动了康生…… 一 1969年4月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 深夜,一辆破旧的小吉普沿着坎坷不平的马路一路颠簸过来,在呼和浩特市区南侧市郊结合部的一个居民新村旁边停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在中国共产党内擅长搞理论。他从1939年起任毛泽东秘书达31年,新中国成立后其职务最终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小小老百姓"。他不论遇到谁(包括中央负责人身边的警卫战士),双手一抱拳,张口就说:"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太谦虚了吧!人们普遍不这样认为。陈伯达遇到一个熟识的20多岁的警卫战士说,我是"一个小小老百姓"。这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     
毛泽东尚建荣从湘潭出发毛泽东在旧中国的翻天浊浪中溯──流──而──上他要把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划向56个民族梦想的彼岸后来,毛泽东站到历史的峰巅大手一挥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也因此成了世界瞩目的人物如今,怀念毛泽东我只能站在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1,(1)
1945年5月初,我从晋绥军区调到延安,在中共中央警备团骑兵连当了一名警卫战士。正是这警卫战士的岗位使我有幸曾和延安军民一道,在宝塔山下载歌载舞,欢庆8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曾拿起镢头、摇起纺车,继三五九旅之后,在南泥湾垦区生产、练兵;曾骑马跨枪,跟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艰难转战在陕北高原的干山万壑,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我随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穿过晋绥解放区,来到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那些日子。那时起,我对毛泽东这位人民领袖平凡而又不平凡之处,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人。我曾在中南海担任警卫战士,毛泽东的伟人风范给我留下永生的记忆。 毛泽东工作讲效率。他习惯于夜间办公,白天休息。每天夜里,他都通宵达旦地工作。60年代,中国处于最困难时期,为应付国际国内的斗争,他废寝忘食地工作。深夜工作累了,便出来在丰泽园散步,然后又回去  相似文献   

20.
1954年7月26日,我突然收到一封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信.拆开一看,十分熟悉的刚劲、潇洒的毛笔字跳入眼帘:“沈阳,东北军区直属公安八十六团政治委员任寿武同志……”落款“毛泽东”.我一连看了几遍,热泪夺眶而出,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延安,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我是1941年6月由延安中央军委总政警卫排警卫班长调往延安中央局毛主席警卫排任警卫班长的.后来,又当毛主席的特务员,跟随毛主席作警卫并兼收发文件、电报、报纸和其它事务.至1943年底调离,我在毛主席身边前后工作达3年多时间.其间,充分领略了这位与人民群众时刻心连心的时代伟人的风采,切身感受到了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