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调查研究仍是今年民政工作的重点。调研要深入下去,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抓住新问题。 新问题,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其表现形式是新情况、新动态。调研工作之所以要在抓新问题上下功夫,一是因为新问题总是反映实践演进变化趋势,抓住了,就能顺势而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二是因为新问题往往是旧体制、机制、方法、措施与生动、变动的实践之间矛盾的集中表现,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某一过程的主要矛盾,进而抓到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三是因为新问题常常以基层工作的新经验体现出来,反映了实践主体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抓重点推进     
《中国民政》2001,(2):1
在全国民政厅局长会上;多吉才让部长提出了今年民政工作的十项任务。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做到抓重点推进,促全面发展。 抓重点推进,就是抓民政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工作一般都以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或创新领域等形式表现出来,是民政工作主要矛盾的外化。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抓重点推进.关键在领导。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工作上,多关注,多研究,多协调,多下功夫。工作要到位,措施要得力,力量要用足。有了重点而不当作重点去抓。等于没有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4.
说“忙”     
妇联工作是群众工作,虽然本身的硬任务、硬指标不多,但妇联干部身上的担子却压得并不轻,往往给人一种忙忙叨叨的感觉,有些人甚至一天到晚为忙所累。那么,如何从忙中解脱出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呢?要善于牵住“牛鼻子”。在工作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一种艺术。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领导要“议大事,懂全局,抓本行”。这是减少忙乱、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领导干部最主要的职责。倘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捡,只能事与愿违。作为领导,最重要的是要有战略头脑,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自己所处的…  相似文献   

5.
人这一辈子,手经常处于两种状态,一是伸手,二是松手。伸手,这是人人都会的动作,几乎出自“本能”,教都不用教,那婴儿生下来就会伸手乱抓,抓住什么是什么。松手,本是一个更简单的动作,许多人都能“无师自通”,但也有些人却一辈子也没有学会,抓钱抓权抓官帽抓房子抓美色,只知伸手,从来不会松手,只有大限到时,才会手一松,脚一蹬,两眼一闭,万事俱休。   《菜根谭》说:“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松手;一条竹杖挑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应当既会伸手又会松手,该你得到的东西,尽可以努力争取,不…  相似文献   

6.
国有制改革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先前所进行的许多改革,往往都不如愿,甚至是美好的初衷,难堪的结局。究其原因,主要是抓了牛尾巴,而没有抓住牛鼻子。抓牛鼻子,就是建立管理产权制度。 一、国有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管理产权制度 国有制改革必须按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即管理产权制度。它是把责任权提到首位,形成具有责任权、处置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序列规定的权利结构关系。我  相似文献   

7.
便衣警察     
村里绝大多数人姓牛,论辈份牛二也比较高,加上他长得老相,人们大多称呼他牛二爷。牛二爷说他儿子是警察,村里人都不信,有人甚至还以嘲笑的口气问他:“你说你儿子是警察,咋从没见他穿过警服?”十二爷一听这话就气,反问:“你说不是警察,那是什么?难道他还会骗人?”因为警察吃香,社会上也确有冒充警察行骗的人。但十二爷相信儿子阿兵不是那种人。阿兵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好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品学兼优,留在了京城。参加工作五年了,也只回过两次家,都是匆匆忙忙的。阿兵说是…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到某市婚姻登记机关搞调查。婚姻登记员向我讲了他和一位离婚当事人的一段颇具幽默感的对白,令人不禁发笑,继而深思,很值得远离此行的苦苦众生们一听。“你为啥要离婚?”“因为我有病。”‘有病治一治就行了,不一定非要离婚呀。”“我的病很重.谁也治不了。”“那能不能说说你得的是什么病,看看我们是否能帮帮你介“能行。不过说也白说,你们帮不了我的忙。因为我得的是‘外遇病’。这种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了。我有好几位同事和朋友都得了这种病,不少大夫都给治过,结果一个也没治好。”这位当事人是一位男性,在某机…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省委宋德福书记来德化调研时指出:抓住发展就牵住了“牛鼻子”,要有速度、有效益、有质量的发展。我们听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0.
冯建国 《中国民政》2022,(17):58-59
<正>社会工作服务站是夯实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有关工作部署,全力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将为民服务沉在基层、落到一线。抓住“牛鼻子”全力推动社工站建设抓工作要抓“牛鼻子”。山东省民政厅牢牢抓住“钱如何筹、站怎么管、人哪里来”三个关键,稳步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工站1739个,覆盖率达95.28%,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836人,  相似文献   

11.
漫画与幽默     
理发“你干嘛老给我讲恐怖故事,什么鬼呀强盗的?”顾客问。“没吓着你吧,但是这样子你的头发竖起来,我干活就方便多了。”理发师说。它太凶了动物园园长:“你工作也太马虎了,昨天晚上老虎的笼子都没锁你就跑了。”管理员:“它那么凶,你以为会有谁敢去偷它吗?”买...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问墨子:“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墨子说:“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亮时才叫一两下,人们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说得有用。”由此而套用一句话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是多好,还是少好?答案也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友好     
美国人的飞机先进且多,于是总不能让它们闲着,于是没事就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的上方转来转去,像没头没脑的苍蝇,讨人嫌却也没有一点的自知之明。  最近,美国人的惹事的飞机跟我们中国人也过不去,欺负人到了家门口。不知道是否因为布什总统新官上任,火气比较盛,说话不客气且“牛”。但事实是摆在世人面前的,管你是哪国人,管你是阔还是很阔,管你们家飞机多还是值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多得很你也别到处瞎飞,小心哪一天自己的跟自己撞上了。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很喜欢交朋友的。从很早的时候就流传着伯牙子期高…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金钱作了你的“仆人”,它可忠心地为你服务,使你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厚,使你获得幸福;但当它作了你的“主人”,主宰了你,它就可能夺去你的一切,使你在一瞬间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甚至将你推入可怕的地狱。金钱作为“仆人”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有了钱,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才有所保障,如果连吃饭都保证不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5.
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中心工作,是项重要的领导艺术,也是邓小平治军方法的一个显著特色。 一、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解决问题” 领导活动中的正确决策及其实施,是以正确分析事物的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主客观条件为基础的。邓小平非常赞赏毛泽东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工作的领导艺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太行山工作时就有一句名言:按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最关注的是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养牛之道     
在《人生百味》一书中看到“养牛之道”这篇文章,大概说的是作者在旅行到乡间时,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觉得奇怪,于是就问:“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干草放在地上让它吃呢?”老农说“:这种草料的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  相似文献   

17.
马良行有时恼怒或发脾气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许多时候赛前准备会讲得很清楚,但队员一上场就“上场晕”,记者曾经完整地看过一回马良行“指点江山”的功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学会牵牛鼻子。讲好政治课,也要牵好牛鼻子。所谓牛鼻子,就是主要矛盾。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讲课就事半功倍;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事倍功半。那么,怎样牵好政治课的牛鼻子呢? 首先,要通览教材。对每节、每章、以至全书的牛鼻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注意通览教材,不去把握书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时间是无形无迹的、是虚无缥缈的;她来无影,去无踪,所以无法抓住它。我则说,时间是有“形”的,也是有“迹”的,因而,时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时间也是抓得住的。  相似文献   

20.
孚逸同志:记得你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提出质疑。我认为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对“孝”的概念有准确的把握。最近,关于孝的问题的种种报道和议论,都反映出这个问题。你是否能就此问题再谈谈看法?王祥王祥同志:你说得很对,有人至今还爱说忠孝不能两全,的确是来源于对孝的认识模糊不清,“忠”的含义原本是“忠君”,这一点,人们早就用忠于人民,忠于人民的事业取代它了,谁也不会再把“忠”和“忠君”联在一起。而孝的含义从古至今,反映的都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